蒲繼紅
痤瘡俗稱粉刺、青春痘,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好發于青春期男、女的顏面部和胸背部,有粉刺、丘疹、結節、膿皰、囊腫等皮膚損害,嚴重者可遺留瘢痕,甚至毀容。痤瘡的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但藥物及化妝品的不合理使用、不正確的生活方式和不適宜的心理情緒等多種因素常會影響病人的治療效果,甚至加重病情。因此,痤瘡病人的健康教育對痤瘡治療具有重要意義。自2009年1月起,我院皮膚科門診在執行正常醫療護理措施的基礎上,對痤瘡病人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取得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09年1月—2010年5月在我院皮膚科門診就診的212例痤瘡病人,其中男126例,女86例;年齡 8歲~40歲,平均年齡18.5歲;病程 1周至 10年;均未系統地接受過關于痤瘡的健康教育。入選標準:①符合痤瘡診斷標準[1];②愿意參加本試驗,能獨立或在家屬陪同下完成系統健康教育;③排除面部有過敏性皮炎或有嚴重心、肝、腎等內臟疾病,或腫瘤、孕婦、哺乳期痤瘡病人。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入選病人隨機分成試驗組107例和對照組105例。兩組病人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的治療和護理。試驗組在常規治療和護理基礎上給予系統健康教育,利用宣傳欄、健康教育處方、講座及醫患交流指導等形式,對病人本人及陪同家屬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
1.2.1 健康教育
1.2.1.1 相關疾病知識的宣教 向病人及家屬講解痤瘡的知識,使其了解痤瘡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誘發因素等相關疾病知識,掌握治療、預防、保健、自我護理等知識。
1.2.1.2 心理指導 雖然痤瘡是一種小病,但研究顯示,痤瘡對病人心理影響程度與哮喘、癲癇、糖尿病等慢性病相當[2]。部分病人常常表現為情緒不穩定、焦慮、憂郁、自控能力下降,甚至變得沉默寡言、自我封閉,出現嚴重的性格、行為異常[3]。病人對痤瘡治療的期望很高,希望在短時間內控制病情。醫務人員應對痤瘡皮損和心理障礙同時治療,才能取得滿意療效。護士對病人要有同情心,認真傾聽病人訴說,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問題,講解病理變化,讓病人認識到痤瘡是一種自限性皮膚病,使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1.2.1.3 用藥指導 有些病人自己涂抹外用藥物及去痘化妝品,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常導致治療失敗。主要表現在:①自行購買含有激素的外用藥,由于激素的不良反應之一就是發生痤瘡,會使痤瘡加重。②中度炎性損害全身治療更有效,而只采用外用藥。③有些口服藥因有胃腸道反應,就自行中斷藥物的使用,治療劑量不足或治療時間不足。病人以上幾方面的認識不夠,導致痤瘡治療的失敗。所以,對痤瘡門診病人進行健康教育是痤瘡治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護士應按照醫囑,將藥物的應用方法、用藥時間、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等詳細地告訴病人,囑病人不要濫用藥物,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不良反應,使其能正確執行醫生的治療方案,早日康復。
1.2.1.4 飲食宣教 飲食宜忌在痤瘡治療中非常重要,護士應指導病人建立科學的飲食結構,控制以下食品的攝入。高脂肪及臘制食物,如肥肉、乳酪、香腸、臘肉;高糖類食物,如巧克力、奶油蛋糕、冰激凌、糖果、面包、甜味點心;異種蛋白,如魚、蝦、水生貝;避免一些油炸食品,慎食蔥、姜、蒜、辣椒、濃茶、咖啡等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痤瘡病人選擇下列食品,有利于痤瘡的康復:①改善微循環的食品,如山楂、香蕉、蜂蜜、麥芽、黑木耳等;②增強皮膚抵抗力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花生、百合、薏苡仁等;③防止皮膚油膩的高維生素食物,如各類新鮮果汁及蘿卜、番茄、黃瓜等各種蔬菜;④具備抗感染力的食物,如冬瓜、絲瓜、綠豆、赤小豆、葡萄等。
1.2.1.5 衛生宣教 指導病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提高機體的抵抗力。生活規律,多飲開水,防止便秘,因大便干燥可促發和加重痤瘡的發生。避免用手經常觸摸已長出的粉刺或用頭發及粉底霜極力掩蓋皮疹,嚴禁用力擠壓危險三角區的痤瘡,因為手上的細菌和頭發上的贓物極易感染皮膚,加重粉刺,而亂擠亂壓可造成皮膚破損,細菌感染化膿,使愈后留下難以消退的瘢痕或色素沉著,有礙美容,亂擠危險三角區的痤瘡則有造成顱內感染的可能。針對痤瘡病人皮膚油膩的特點,指導病人晨起和睡前交替使用中性偏堿香皂或硫磺肥皂,或僅適合油性皮膚使用的洗面奶洗臉,并用雙手指腹順著肌肉紋理方向輕輕按摩3 min~5 min,以增強香皂和洗面奶的去污力,然后用溫水洗干凈,徹底清潔臉部污垢及毛孔內的不潔物,凈化肌膚,平衡肌膚水脂膜,同時要注意避免清洗過度,以免破壞皮膚的正常生理特點,一般洗臉次數以每日2次或3次為宜。選擇性使用化妝品,禁用油性化妝品,慎用防曬霜、隔離霜及粉底霜,以免堵塞毛孔,酌情使用水質護膚品,盡量選用補水性好的護膚品,油性皮膚多補充水分可達到平衡油脂分泌、改善油性皮膚的作用。忌濃妝,睡前徹底清除當天的化妝品,并避免睡前涂抹營養霜、藥膏等,使夜間皮膚輕松、暢通,充分呼吸;注意防曬,可使用太陽帽、遮陽傘等防曬方法。
1.2.2 效果評價 ①分別于健康教育前及干預1個月后評估兩組病人遵醫行為。遵醫行為是指病人的行為(服藥、飲食及其他生活方式)與臨床醫囑的符合程度。遵醫行為由護士進行觀察及與病人交流來了解。內容包括4個方面,即按醫囑用藥(包括不濫用藥物、不擅自停藥)、生活方式改善(包括戒除煙酒、注意飲食合理營養、規律作息、避免勞累)、保持樂觀情緒、定期復查。能執行4項者界定為完全依從;不能完成任何1項內容者界定為不依從;介于兩者之間定為部分依從。②干預1個月后評估臨床療效。療效評估標準:痊愈為皮損消失≥90%;顯效為皮損消退≥70%;有效為皮損消退≥30%;無效為皮損消退<30%[4]。
1.2.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AS 8.2統計軟件進行Wilcoxon秩和檢驗。
2.1 兩組干預前后遵醫行為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遵醫行為比較 例(%)
2.2 干預1個月后兩組治療效果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例
痤瘡是青春期常見的皮膚病[5]。現代醫學認為,痤瘡是一種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發病原因比較復雜,主要與雄激素、皮脂分泌增多、毛囊皮脂腺管異常角化、痤瘡丙酸桿菌增殖及遺傳等因素有關。病程長,遷延難愈,病人易出現自卑心理,無信心,不易堅持治療。有研究表明,痤瘡不僅是一種軀體疾病,其在社會、心理、情緒等方面對病人的影響,不亞于嚴重的哮喘、癲癇、糖尿病、腰腿痛、關節炎等疾病。鞠強等[6]研究發現,在自我感知方面受到影響者占47.6%;社會功能方面受到影響者占51.6%。因此,痤瘡對病人的生活、心理和社會交往等方面都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使痤瘡病人的生活質量有所下降。
目前,痤瘡治療的藥物和方法很多,但也存在不少問題,突出表現為藥物選擇缺乏針對性和對病人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導不足兩個方面[7]。由于不良飲食習慣、濫用化妝品、生活不規律、心理壓力大跟痤瘡的發病和治療效果都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對病人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幫助病人了解相關的疾病知識,了解按醫囑合理用藥的重要性和擅自停藥可能導致的危害,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等,就顯得尤為重要[8]。表1結果顯示,對試驗組病人進行系統健康教育后,遵醫行為明顯好于對照組。表明系統化健康教育是提高病人遵醫率的有效方法,可以讓病人形成良好的遵醫行為,包括合理飲食、規律生活、良好的皮膚衛生習慣,堅持治療,達到徹底治療的目的。表2結果顯示,試驗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健康教育內容和恰當的方式對痤瘡治療有積極的輔助治療作用,可提高痤瘡治療的總有效率。
[1]趙辨.臨床皮膚病學[M].第 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935.
[2]Mallon E,Newton JN,Klassen A,et al.The quality of life in acne:A comparison with general medical conditions using generic questionaires[J].Br J Dermatol,1999,140:672-676.
[3]陳敏芳.淺談心理因素與痤瘡的關系[J].中華醫學美容雜志,2000,6(4):197.
[4]李智慧,黃華坤,馬雪芬,等.面部護理聯合藥物治療98例痤瘡療效觀察[J].嶺南皮膚性病科雜志,2004,11(4):349-350.
[5]謝統鵬,陳玉秀.實用醫學美容[M].廣州:科學普及出版社廣州分社,1990:133.
[6]鞠強,石繼海,辛燕,等.面部尋常痤瘡患者生活質量的初步研究[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3,36(11):654-655.
[7]涂平.痤瘡治療新進展——中國痤瘡治療共識會推薦治療方案[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2,36(7):421.
[8]陳恒雯.羅紅霉素聯合他扎羅汀治療中重度痤瘡的療效觀察[J].全科護理,2009,7(6C):1654-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