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臘年
護理質量是醫院護理工作的體現。因此,使護理質量不斷改善和保持在高水平是整個護理管理工作的核心,而采取有效質量控制措施是達到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1]。護理安全和風險管理日趨重要,如何建立與醫院管理相匹配的護理管理機制,完善護理管理體系,有效規避風險,保障護理質量是現代護理管理者極為關注的課題[2]。隨著現代醫院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醫院管理信息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已經普遍應用于臨床。醫院信息系統是現代醫院運營的必要技術支撐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實現HIS的目的是強化醫院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改進醫療服務質量的有效現代化手段。我院從2008年10月采用武漢金維特醫療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jwsthis7.0軟件,建立了HIS,加強護理質量控制,在縮短護理質控時間、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提高各項護理質量及病人、護士的滿意率等方面效果良好。現總結如下。
1.1 信息化管理護理質控 ①護理部三級質控小組根據醫院信息化系統提供的全院醫囑、病歷信息,按照湖北省護理質量控制標準及等級醫院評審標準的要求每月分6組進行一次全院護理質量大檢查及追蹤;科護士長每日實時下病房檢查、指導、追蹤。質控組通過計算機管理系統,根據檢查要求對數據進行準確的匯總處理,自動產生各種治療單查閱各科住院病人醫囑信息;有針對性地查閱全院病人的某項醫囑,監控各科室處理醫囑的環節質量和終末質量。采取措施:每月不定時、不定期監控執行醫囑及護理措施情況,看有無錯、漏執行醫囑的現象,通過醫囑信息的傳遞,有計劃、有目的地到科室重點檢查單項護理工作的落實情況。②利用現有計算機的功能對護理質量控制檢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找出原因,發放整改通知書,制定整改措施及時整改。③護理質控組7 d內針對存在問題有針對性地查閱各項信息后及時下病房進行追蹤檢查。
1.2 評價指標 ①護理質量(按湖北省護理質量控制標準及等級醫院評審標準),比較 2007年 10月—2008年 9月(運用信息化管理護理質控前,實施前)與2008年10月—2009年10月(運用信息化管理護理質控后,實施后)護理部的護理質量檢查分數;②護士操作考核成績;③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④護理質控所用時間;⑤自制臨床護士對護理管理者進行護理質控滿意度調查表。
1.3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χ2檢驗、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實施前后病區護理質量考核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實施前后護理質量考核評分比較(±s) 分

表1 實施前后護理質量考核評分比較(±s) 分
時間 病歷數特、一級及基礎護理 病區管理 專科護理實施前 2 928 90.50±1.31 90.30±1.34 91.20±1.25實施后 3 036 99.40±0.05 99.30±0.06 99.10±0.08 t值 -10.18 -10.08 -9.98 P <0.05 <0.05 <0.05
2.2 實施前后護士對護理質控滿意率及護士操作考核成績比較(見表2)

表2 實施前后護士對護理質控滿意率及護士操作考核成績比較
2.3 實施前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見表3)

表3 實施前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2.4 實施前后質控所用時間比較 實施前質控所用時間17.8 h±3.4 h,實施后6.9 h±2.1 h,實施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加強護理質量建設是醫院適應形勢、謀求發展的必由之路,“病人安全”成為衡量護理質量的金標準,因此如何加強護士自控、工作制度監控和環節質量監控,建立集監測、控制、報警、提示、反饋為一體的質量控制措施,對加強醫院質量建設尤為關鍵。大型綜合醫院實行信息化管理護理質控模式對縮短護理質控時間、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提高各項護理質量及護士對護理質控的滿意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3.1 優化了護理質量控制的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護理質控小組查看HIS的信息后深入各病區開展工作,了解情況全面,真實可靠,容易發現問題;避免護理質控成員檢查的盲目性,不用逐個翻閱病歷即可進行有針對性地質控,這樣最大限度地縮短了護理質控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醫院信息化系統運用于護理質控,讓護理管理者在有限的工作時間內可以很好地兼顧護理質控檢查、指導護士操作、密切護患溝通,幫助他們從繁重的非護理工作中解脫出來,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護理和治療病人身上,真正體現了醫院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人文精神[3]。
3.2 重點環節實時跟蹤質量控制,提高護理質量 持續質量改進的有效方法是將傳統的終末質量評價反饋后的質量控制轉化為過程質量控制的實時跟蹤質量控制[4]。利用 HIS的信息實時檢查醫囑及護理措施落實情況及護理文書書寫、健康教育落實情況,使醫院各病區處于實時受控狀態,確保護理技術發揮穩定,抓好重點環節實時跟蹤質量控制,減少了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提高了病人的滿意度。由于醫囑處理的各個環節都有可能被檢查到,確保每項結果責任到人,對病區護士長的工作起到了有效地督促和推進作用,可及時發現年輕護士工作中的不足及年輕護士長管理經驗的欠缺,及時地予以指出,協助糾正偏差,要求護士長抓住關鍵以解決主要矛盾,保證重點,實施重點管理[5]。由此不斷增強全院護士的質量意識和服務意識,為推動全院護理質量建設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培養了年輕護士的良好工作習慣,增強了護士責任心,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這種嚴謹的檢查方式,落實責任,增強了護士的責任感。通過使用醫囑監控系統可及時發現各科漏、錯執行醫囑的現象,掌握臨床第一手真實材料,層層把關,杜絕差錯、事故發生,提高處理醫囑的環節質量和終末質量。
3.3 注重教育,及時指導,提高護士的綜合素質 護理質控組查看電子醫囑后有針對性地對各科護士的指導、培訓,幫助護士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同時擔任檢查者和指導者雙重角色,既可將豐富的臨床經驗輻射全院,又可從中學習他科管理經驗彌補自身不足,強化質量意識,提高管理鑒別力,變被動為主動,提升護理工作質量。將檢查工作與實際工作有機結合,提高了年輕護士對特殊護理問題、特殊操作的駕馭能力。
3.4 激發護士的管理潛能 醫囑信息化管理使我院護理管理更為科學、準確;促進了各科室間的協調與溝通,實現了醫囑信息共享;工作效率和護理質量大大提高。要讓臨床醫務人員積極參與到知識的共享、利用、升華中去。護理工作具有獨立性、連續性、具體性、復雜性、隱蔽性等特點,并且絕大多數護理活動都是在無人監督下完成的,質控小組應用電子醫囑管理系統提供的信息,隨時下病房進行檢查及指導喚起了護士的主人翁意識,激發了護士的管理潛能,充分地發揮了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了護士自控的能動性[6]。
3.5 提高護士對護理質控滿意度 沒有滿意的護士就沒有安全的護理質量,就沒有滿意的病人[7]?,F代護理管理在追求醫院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同時越來越追求醫護人員滿意度的最大化。運用信息化管理護理質控后,護士對護理質控滿意度較前顯著提高(均P<0.05),原因是護理質控組及時下病房指導,協調、改善了護士與護理管理者之間的關系。同時,護理質控組高年資護士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影響并提高了護士的觀察、判斷、決策的能力,而使臨床護士得到了確實的幫助,提高了護士對護理質控的滿意率。
護理質量是醫院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大型綜合醫院實行信息化管理護理質控模式,有助于建立完善的質量監督檢查和運行機制,是有效解決護理質控難題,加強護理質量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
[1]郭子恒 醫院管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牡,1990:46.
[2]陳莉萍,陳明秀,劉純莉.持續質量改進在醫療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6,13(1):18.
[3]馮煊,李包羅.為現代數字化病房插上飛翔的翅膀[J].中國醫院,2005,9(7):27-31.
[4]雷冬英,韓蔚.加強醫院信息化管理促進護理工作新局面[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4):1265.
[5]施雁,我院護理改革的幾點做法[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1,17(8):487-488.
[6]李向忱,馀喜如.管理心理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牡,1991:1.
[7]樓建華,朱海英,狳麗華.臨床護士工作滿意度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6,21(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