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萍
目前隨著微創手術的開展,手術室腔鏡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作用越來越重要,是未來手術方法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隨著相關學科的融合為開展腔鏡新技術、新方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加上醫生越來越嫻熟的操作,使得許多過去的開放性手術現在已被腔內手術取而代之,但隨之而來的是腔鏡的損壞率越來越高,其結果是影響手術順利進行、增加維修成本等。因此,如何更好地使用、保養、維護和管理好腔鏡手術的設備器械,對手術室護士來說是一項新的課題。筆者2007年回顧性分析分我院腔鏡損壞的原因及采取的相應護理對策,總結了腔鏡手術的設備器械術前準備、術中使用、術后保養的要點及注意事項,提出了規范的管理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現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5年—2010年采用腔鏡手術總臺數10 138臺,其中2005年1月—2006年12月為2 330臺,包括輸尿管鏡152例、腹腔鏡1 586例、鼻內窺鏡440例、前列腺電切鏡31例、宮腔鏡62例、胸腔鏡 59例;腔鏡損壞37臺次。2007年1月—2010年12月手術總臺數為7 808臺;包括輸尿管鏡708例、腹腔鏡 5 049例、鼻內窺鏡 1 359例、前列腺電切鏡 58例、宮腔鏡394例、胸腔鏡240例;腔鏡損壞13臺次。
1.2 方法 總結分析2005年—2007年我科腔鏡損壞的原因及采取的相應護理對策,針對腔鏡手術的設備器械術前準備、術中使用、術后保養的要點及注意事項,制定規范的護理管理方法,并于2007年開始實施。比較2005年1月—2006年12月和2007年1月—2010年12月腔鏡使用次數與損壞數。
1.3 腔鏡損壞標準 Ⅰ級損壞:稍微損壞不影響手術;Ⅱ級損壞:損壞嚴重,但可將就手術;Ⅲ級損壞:完全損壞不能使用,但可維修;Ⅳ級損壞:完全損壞,且不能維修。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χ2檢驗進行統計學處理。
2.1 實施腔鏡護理管理方法前后腔鏡損壞情況(見表1)
2.2 腔鏡損壞原因 本研究主要從人員、清洗消毒等方面進行原因分析,見表2。
本研究結果表明,減少腔鏡損壞的管理方法實施后,使用腔鏡手術臺次增加,反而損壞次數減少,說明加強對操作人員的教育和培訓,訓練醫護人員以最佳方法操作腔鏡;制定腔鏡清洗消毒標準流程,嚴格按流程操作;盡量采用低溫滅菌方法;建立健全的使用、養護記錄制度,評定員工正確操作器械的意識的管理方法非常有效。說明了采取的針對性護理管理方法取得了積極效果。①培訓可以使醫護人員熟練掌握內鏡器械的性能和操作規程[2,3],在操作和處理過程中采取措施保護器械,從而降低了內窺鏡的損壞率。在培訓前,外科醫師對內窺鏡使用不熟悉,需要與鏡鞘一起裝配使用的膀胱鏡、前列腺電切鏡、宮腔鏡等,因裝配不當或鏡鞘彎曲,鏡子插入時遇到阻力造成損壞。2007年起針對手術室護士和外科醫師進行了技術培訓,請專業工程師進行專題講座,講解內窺鏡的結構、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使操作人員進一步認識到儀器易損壞的特點,明確操作時的注意點。②嚴格的管理制度[3]。建立健全的使用、養護記錄制度,建立內鏡高值設備的檔案資料,專人全面負責專科內鏡手術設備的管理工作。嚴格的檢查管理標準和輕穩快準的專業操作技能,以達到對其的有效利用,減少消耗支出,為病人提供最佳服務,為醫院創最高效益。③合理有效的清潔消毒處理,規范完善的操作手法,降低了腔鏡的損壞率。我們將腔鏡清洗、保養流程制成鏡框懸掛于清洗室的墻上,使手術室腔鏡操作處處有指引、配合內鏡手術有章可循。

表2 兩組腔鏡損壞原因 臺次
采取有效的護理管理和培訓措施,不僅僅是降低了維修成本,提高了醫院的經濟效益,且有效保障了腔鏡始終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提高了手術的準確性,保證了手術的質量,提高了醫院的社會效益。

表1 實施腔鏡護理管理方法前后腔鏡損壞情況 臺次
[1]周亞瓊,周海英.腹腔鏡手術的院內感染控制[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9(8):6664-6665.
[2]王艷.腹腔鏡器械保養與管理[J].中國醫藥衛生,2010,3(5):325-326.
[3]趙紅莉,趙香葉,晁云玲.內鏡消毒的規范化管理[J].家庭護士,2008,6(1A):59-61.
[4]黃書麗.腹腔鏡設備器械的使用和保養[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7,12(6):45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