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亞平,劉 榮,陳 玲
青光眼是一組以視神經萎縮和視野缺損為共同特征的疾病[1]。原發性青光眼是目前公認的心身性眼病之一,而且是全球第二大致盲眼病[2],其發病除與家庭遺傳有關外,常因情緒激動、精神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影響而誘發。在1857年首次報告青光眼病理改變的60年后,法國著名的Felix教授提出,青光眼是病態的眼睛,是病態的身體。隨著醫學和經濟的發展,人口老齡化趨勢愈加明顯,眼科老年青光眼病人占了絕大多數,而這些病人除了本身的生理特點外有著共同的心理素質特征,發病率極高。為此,筆者通過對50例老年青光眼病人開展循證護理,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便利選擇我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98例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老年病人。入選標準:①年齡60歲~85歲;②新近診斷為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病人;③同意參加本項研究。排除標準:①外傷所致青光眼病人;②有嚴重心腦腎等軀體疾病者。將入選的98例病人隨機分組,觀察組50例,其中男17例,女33例,年齡(60.1±6.4)歲;對照組48例,其中男 19例,女29例,年齡(61.5±7.4)歲。98例病人均眼痛難忍,球結膜混合充血,角膜水腫,前房淺、房角狹窄或關閉,瞳孔散大,眼壓47.8 mmHg(1 mmHg=0.133 kPa)~91.5 mmHg。其中單眼發病80例,雙眼發病18例。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以下的循證護理方法。
1.2.1 成立循證護理小組,確定護理問題 循證護理小組由病區護士長和小組護士組成,針對本組病人情況動態觀察和掌握病人現存或潛在的發病因素,提出問題:①老年原發性青光眼發病的相關因素;②對青光眼病人實施的相關護理干預措施。
1.2.2 循證支持 應用計算機網絡、書刊等檢索有關資料,以尋求來源于研究領域的實踐。具體步驟:①利用中文科技資料目錄或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檢索國內文獻,全面了解相關信息;②從檢索到的文獻題錄中篩選出最重要的題錄;③依此題錄查找期刊原文或用數據庫查找全文;④評判性閱讀全文并從中發現證據,結合臨床經驗及病人的需求,制定并實施最佳護理方案。
1.2.3 護理實施
1.2.3.1 循證問題1:青光眼病人心理、個性、行為特征 循證支持:許多研究已證實閉角型青光眼是一種身心疾病,個性、行為特征和精神心理因素與本病的發生、發展關系密切。據調查,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發病、轉歸和治療與病人的心理狀態密切相關,絕大多數病人青光眼發病與情緒因素明顯相關[3]。有研究顯示,原發性青光眼病人具有神經質傾向的人格特征,A型性格占54.0%~64.5%,表現為焦慮、緊張、易怒,對各種刺激反應強烈,受暗示性強,心理變化顯著[4]。秦斌等[5]采用修改后的焦慮自評量表對80例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病人進行術前焦慮狀況評定,存在焦慮情緒者(>50分)32例,占 40%。唐桂蘭等[6]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和狀態-特質焦慮問卷對原發性青光眼病人正常組、對照組分別進行測評,總分均在焦慮癥的診斷分數之下,通過對影響因子的分析,結果顯示青光眼病人有明顯的心理特征改變,表現為焦慮、焦躁、易怒而非憂郁、沉悶等心理特點,病人有過分關注和反復詢問表現。干預措施:①幫助和減輕病人不確定感與挫敗感。青光眼是一種不可逆性地致盲性眼病,對失明的恐懼是青光眼病人不確定感的主要來源。有報道,1/3的青光眼病人會擔心失明[7]。老年病人的挫敗感主要來源于活動受限和自我照顧能力下降。醫護人員應重視病人的感受,鼓勵病人進行適度的興趣轉移,如參加一些不需要精細視力的活動,使用助視設備保障出行,同時鼓勵家屬陪伴,給病人以積極支持。②鼓勵和激發病人的正性體驗。從研究中發現,所有病人都能理性地接受青光眼的診斷,而且會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疾病的相關信息。臨床護理人員應注意為病人創造類似的條件,對每個個體的自護實踐能力及認知能力進行評估,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使他們的情緒控制能力明顯增強,尤其在沖動性控制方面。平穩的情緒有助于降低眼壓,減少青光眼的急性發作。
1.2.3.2 循證問題2:心理應激與原發性青光眼 循證支持:張麗珍等[8]報道,青光眼病人發病前多經歷了應激事件的沖擊,如親人的意外患病或死亡、工作壓力過大、人際關系沖突、經濟問題及生活環境變動等。人格因素是原發性青光眼發病的內因之一[9],而生活事件是外因。另有一些報道也證實,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常處于緊張狀態,情感穩定性差,病人具有性格內向、適應能力差的人格特征。推測其發病機制:個性和行為具有某些缺陷的人在外界誘因的刺激下,產生較強烈的應激反應,導致眼前房角閉塞,房水流出途徑驟然切斷,促使眼壓忽然增高而發病[10]。目前已有研究證明,青光眼病人在面臨應激事件時,經常采取逃避和防御態度,應付困難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變化,這在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病人中表現尤為明顯。80%的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發作與情緒突然變化有關,過分擔心、憤怒、緊張不安、過度興奮等均為本病的致病因素[9]。干預措施: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護理,安慰鼓勵病人,說明情緒與疾病的內在聯系,護理人員采取傾聽、言語疏導的方式讓病人傾訴出內心的痛苦,或用文學、音樂等方式讓病人放松情緒,加強對不良情緒的自我控制。②及時解除病人眼睛疼痛,減輕焦慮。首先,正確判斷疼痛程度,遵醫囑使用降眼壓藥,常用藥物有乙酰唑胺 0.5 g,每日3次口服,或靜脈快速輸注20%甘露醇250 mL,60 gtt/min,收到較好的止痛效果;其次,營造安靜、舒適的修養環境,為病人提供寬敞明亮的雙人病房,協助病人采取舒適的體位,允許家屬陪伴;第三,進行放松訓練,主要包括肌肉放松訓練和音樂放松法。張冬梅等[11]采用肌肉放松訓練對青光眼病人的焦慮狀態進行干預,肌肉放松的順序是手、前臂、肘、上臂、頭頸部、臉部、肩部、胸部、背部、腹部、大腿、小腿、足部,由示范者口頭指導病人按從頭到腳的順序收縮、舒張每組肌肉群,收縮持續10 s~15 s,每次訓練 30 min,每日1次,持續訓練2周后,病人焦慮水平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降低。
1.2.3.3 循證問題3:社會支持缺乏 循證支持:60%的青光眼病人因家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時陪伴、探視而出現煩躁不安、無緣無故發脾氣、夜間睡眠差等焦慮表現[4]。干預措施:①幫助建立家庭與社會支持。家庭提供恰當的照顧,可增加病人的自尊及被關愛的感覺,同時讓家屬參與整個治療護理過程,使病人感受到他人的尊重與關心。②健康教育。針對老年病人的特點,組織集體授課,講授青光眼疾病知識、點眼藥方法以及術前、術后指導等。每周2次,每次上課30 min,討論30 min。薛朝華等[12]將馬斯洛人類基本層次論應用于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病人健康教育中,以病人需要為中心,有針對性地施教,使病人健康教育后的配合行為、降眼壓效果及教育滿意度明顯提高。
1.3 判斷標準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13]進行評判,其標準分50分作為焦慮癥狀分界值。采用問卷調查表評價兩組病人主觀滿意度,統一指導語,自行或專人填寫問卷。讓被訪者打分,采用李克特5級評分,對很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很不滿意分別賦值5分、4分、3分、2分、1分,總滿意=很滿意+滿意,共發出問卷98份,全部收回。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及χ2檢驗,P<0.01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SAS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SAS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SAS評分比較(±s) 分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50 50.75±6.24 30.45±7.48對照組 48 52.54±7.46 50.15±7.32 t值 -1.290 -13.171 P >0.05 <0.01
2.2 兩組病人對護理滿意度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 例(%)
隨著醫學模式逐漸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社會心理因素與疾病的研究日益廣泛,青光眼是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公認的眼科心理學疾病,除了本身眼球結構的特點外,心理社會因素在臨床診療和護理工作中已經引起人們的關注。臨床情緒波動誘發致病屢見不鮮,老年病人因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加之應激事件,常常是青光眼發病的易發人群。青光眼是一種慢性病過程,且為終身性疾病,醫藥費用高,致盲率高,對病人本人及家庭造成沉重的經濟、心理負擔,特別是老年低視力病人擔心以后無人照料,出現悲觀情緒[14]。青光眼病人的焦慮情緒明顯高于眼科其他病種,根據心身醫學觀點,心理、環境因素刺激可引起情緒和行為的變化并首先作用于人的神經系統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加速、瞳孔散大及眼底病變。因此,做好適時心理干預是非常重要的。傳統的支持性心理治療和放松訓練,缺少針對性和個性化特征,而循證護理是護理人員在護理實踐中運用現有的、最好的科學證據對病人實施護理,也就是要求護理人員認真準確地運用當前所獲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據,同時結合護理人員本身的專業技能和多年的臨床經驗,并考慮病人在就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將三者完美結合,制定出適合病人個體需要的完整的護理方案。循證護理的核心是使以經驗為基礎的傳統護理向以科學為依據的現代護理發展。循證護理將護理研究與護理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改變了臨床護士以經驗和直覺為主的習慣和行為,使護士在決策中將最好的臨床研究證據應用在實踐中,提高護理人員的臨床經驗、個人技能、工作效率。通過循證護理制定的護理措施,能充分體現病人的愿望,貼近病人,使病人以積極的態度配合治療。通過循證有針對性地實施護理干預措施,減輕了病人的思想負擔,促進疾病康復,提高了病人滿意度。
[1]惠延年.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11-123.
[2]蔣幼芹.青光眼的藥物治療[J].中華眼科雜志,2006,42(2):90.
[3]Hughes JR.A reappraisal of the possible seizures of vincent van Gogh[J].Epilpsy Behav,2005,6(4):504-510.
[4]鄭惠蘭,吳碧華,趙麗日,等.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社會相關因素的調查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7,26(3):247-249.
[5]秦斌,董文蘭.焦慮情緒對青光眼濾過手術后前房恢復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5,9(4):171.
[6]唐桂蘭,徐永勝,安翠霞,等.原發性青光眼患者心理因素分析[J].眼科新進展,2006,26(4):279-281.
[7]Odberg T,Jakobsen JE,Hultgren SJ,et al.T he impact of glaucoma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n No rway:Results from a self-administred questionnaire[J].Acta Ophthalmol Scand,2002,79(2):121-124.
[8]張麗珍,徐湘,趙素琴.青光眼與心理應激的關系及相關護理干預[J].中國中醫藥,2010,8(7):131-132.
[9]丁順英,劉艷平,郭建華.老年青光眼患者心理活動分析及護理對策[J].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5,8(5):121.
[10]Fivush BA,Racusen LC,Christenson MJ,et al.Acute tubular necyosis associated with Lowe's syndrome:Possible role of rhabdomyolysis[J].Am J Kideney Dis,1992,20(4):396-399.
[11]張冬梅,趙紅,馬紅杰.放松訓練對住院青光眼患者焦慮狀態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3):10-11.
[12]薛朝華,羅婧,薛俊嶺.馬斯洛需要層次論在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08,22(3C):810-812.
[13]張作記.行為醫學量表手冊[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雜志,2001,10(特刊):124.
[14]侯建萍,李勇,祝曉紅.原發性青光眼病人手術前后心理特征變化及心理護理[J].全科護理,2010,8(12A):3121-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