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平,秦立君
子宮切除是婦科常見手術之一,經腹子宮全切除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達20%~50%,切口感染率 4%~9%[1]。陰道是連接外界和子宮的通道,在實施婦科手術時,陰道內致病微生物極易被帶入盆腔造成感染。因此,宮頸癌病人術前陰道準備是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和預防術后感染的重要手段。為了降低宮頸癌病人術后病死率,我科2008年10—2010年6月采用不同方法對住院手術治療的宮頸癌病人進行陰道準備并觀察結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住院治療的宮頸癌Ⅱa期病人,排除手術禁忌證需經腹行宮頸癌根治術共160例,將病人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80例,對照組80例,兩組病人病情、手術方法、麻醉、手術時間、失血量及應用抗生素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陰道準備方法 實驗組:病人術前3 d開始陰道擦洗加陰道填塞,每天1次,連續3 d。病人排尿后取膀胱截石位,用一次性窺陰器暴露陰道,用0.5%碘伏棉球擦洗陰道壁、穹窿及宮頸部。為宮頸癌外生型病人擦洗時動作要輕柔,以防造成接觸性出血。擦洗完畢后將0.5%碘伏帶尾棉球放置穹窿處,囑病人于次日晨起將帶尾棉球取出。對照組:病人術前3 d開始陰道灌洗,每天1次,連續3 d。病人排尿后取膀胱截石位,用一次性窺陰器暴露陰道,用0.5%碘伏溶液500 mL沖洗陰道壁、穹窿部及宮頸部,之后將窺陰器取出。
1.2.2 觀察指標 ①陰道準備后兩組陰道清潔度;②體溫升高:診斷標準為手術7 d內,體溫2次或2次以上超過38℃[2];③陰道殘端感染,指術后住院期間出現陰道大量排液并有異味;④術后第5天血常規檢查白細胞結果。
1.2.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

表1 兩組各項觀察指標比較 例

表2 兩組病人術后白細胞計數比較 ×109/L
術前陰道準備的目的是使宮頸和陰道清潔,防止因宮頸或陰道消毒不嚴,子宮切除過程中,使陰道和盆腔相通,細菌或病原體進入盆腔,引起感染。宮頸癌病人采取陰道灌洗進行陰道準備存在較多不足。有文獻報道,陰道灌洗時被病原菌感染的沖洗液可通過宮口直接到達宮腔、輸卵管并進入盆腔,引起上行性感染[3]。宮頸癌病人由于宮頸病變的因素,多有癌組織破潰、組織壞死,并有大量膿性或米湯樣惡臭白帶,在這種情況下病人不宜做陰道灌洗,否則就會為病原體的入侵提供可乘之機,成為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陰道灌洗還受其他因素影響:陰道灌洗的溫度、壓力及容器的使用要求較高,物品準備繁瑣,灌洗過程中易弄濕病人的衣服,給病人帶來不便,如不正確使用陰道沖洗器可能會損傷陰道黏膜引起出血,增加感染機會。
研究結果顯示,陰道擦洗加陰道填塞在宮頸癌病人中消毒效果要優于陰道灌洗,陰道擦洗及填塞時所用的棉球是0.5%碘伏棉球,碘伏是一種廣譜、高效、無毒的新型消毒劑,碘在溶液中逐漸釋放,可氧化細胞漿的活性基因,作用強而快,對細菌芽孢、真菌、病毒均有殺滅作用,并能迅速減少創面的膿性分泌物,防止繼續感染[4]。通過有效的陰道擦洗可將陰道內分泌物及脫落的上皮細胞徹底清理干凈,尤其是可清除積存在陰道皺襞間的分泌物,而擦洗后立即給予0.5%碘伏棉球陰道填塞,可使消毒劑在陰道及宮頸處保持持久的殺菌作用,更有效地殺滅細菌繁殖體、真菌和部分病毒。碘伏的pH值為2~5,陰道pH值≤4.5[5],所以陰道填塞碘伏棉球時對陰道黏膜并無刺激性,安全而又可靠,效果好,病人無不良反應。
總之,宮頸癌病人術前陰道準備選用陰道擦洗加陰道填塞優于陰道灌洗法,并且大大減少了宮頸癌病人術后并發癥發病率,為宮頸癌病人順利度過圍術期打下了良好基礎。
[1]蘇英寬,劉新民.婦產科手術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46.
[2]遲令珍,王輝,李月蘭.15‰膚陰潔液在經腹子宮全切術前陰道準備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00,4(3):225.
[3]葉鳳妹,王梅.陰道沖洗致急性盆腔炎 12例分析[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05,11(3):79.
[4]鄧秋媚.宮頸癌患者放療期間應用碘伏沖洗陰道預防并發癥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09,16(9):73.
[5]楊華明.現代醫學消毒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