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柳春,陳登翠,李 幻
艾滋病(AIDS)是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的免疫系統損害和感染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共《局委?HAART)可顯著抑制體內病毒的復制,重建機體的免疫功能,明顯降低病死率,緩解病情,提高病人生存質量[1]。HAART須終生服藥、定期復診,要求每年復診7次,由于治療時間長、藥物不良反應多,病人的依從性難以保證。為了解護理干預對AIDS病人按時復診的影響,對本院收治的100例病人進行研究,取得較好的效果?,F總結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09年3月—2009年5月收治HIV確認實驗陽性,CD4+T淋巴細胞<50個/μ L,檢測血常規和肝腎功能無異常,且已經控制好各種機會性感染的100例病人,治療前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齡22歲~69歲(41.0歲±14.3歲);感染途徑:性傳播 84例(其中異性傳播 79例,同性戀傳播5例),靜脈吸毒14例(治療期間還在吸毒4例),傳播途徑不詳2例;職業:工人29例,自由職業者42例,司機25例,干部4例。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將100例病人分成兩組,本科室50例住院病人作為干預組,其他科室50例住院病人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由專科門診的醫生和護士進行咨詢,干預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由本科室責任護士進行全程系統的心理、認知、行為干預。第1次(抗病毒治療前)咨詢30 min,復診咨詢15 min,采用自制的表格記錄,并計算干預12個月后兩組病人按時復診率。
1.2.2 護理干預
1.2.2.1 心理干預 首先以親切的語言、和藹的態度自我介紹,不歧視病人,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其次,了解病人的家庭成員、經濟情況、存在的心理問題以及家屬對本病的看法和重視程度,幫助病人調整社會角色、情緒,緩解心理社會應激,增強應對能力,讓病人認識到只有積極配合治療才有生存的希望,同時尊重其人格,注意保密等,并根據所收集到的信息采取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同時做好病人家屬的咨詢。選擇性地使用溝通、理解、同情、支持、安撫等心理干預技巧。
1.2.2.2 認知干預 ①介紹AIDS的相關知識,如病原體、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臨床表現等;②告知病人抗病毒治療要終身服藥,服藥后可大大降低機會性感染的發生率和病死率,但不能根治,抗病毒治療存在耐藥性和不良反應等,要嚴格遵醫囑定時、定量服藥,不能隨意更改服藥時間、劑量或者中斷治療,否則會影響治療效果或出現耐藥,出現輕微不良反應時,堅持吃藥,如不良反應嚴重,應直接就診;③告知病人抗病毒治療必須定期復查血常規、肝腎功能、CD4+細胞、病毒載量,以了解治療效果,及時發現藥物不良反應;④機會性感染的自我觀察,高度警惕發熱、咳嗽、腹瀉、頭痛、嘔吐、皮疹、視力變化等臨床表現;⑤生活指導,避免到公共場所活動,注意個人衛生,不要接觸結核、帶狀皰疹等感染性疾病的病人;飲食宜少食多餐,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礦物質、足量糖類和脂肪食物,保持營養均衡;⑥傳授預防疾病傳播的知識和技術,戒除不良行為,如同性戀、靜脈吸毒、性亂等,性生活時要使用安全套,包括雙方都是HIV感染者[2],女性病人要避孕,因妊娠可使無癥狀的感染者發展成AIDS病人或使病情加重。
1.2.2.3 行為干預 ①加強與病人的聯系,了解病人的心理、生活、工作等,特別是復查、取藥時間要特別提醒;②加強與病人的溝通,反復強調良好依從性和按時復查才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酌情延長咨詢時間。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數據庫,用SPSS11.5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 12個月后干預組死亡1例,失訪 2例,轉出1例;對照組死亡 2例,失訪4例,轉出1例。兩組病人復診情況見表1。

表1 干預后12個月兩組病人復診情況比較 例(%)
AIDS病人進行HAART,病毒可被長期抑制到血漿中檢測不到的水平,目前的治療也不能根除體內的HIV,HIV仍在進行低水平的復制,所以HAART將是終生的,同時抗病毒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包括短期反應和長期反應)以及經濟原因,使病人的依從性難以保證,容易造成耐藥和治療失敗,而要達到理想的病毒學治療成功,服藥的依從性必須超過95%[3],所以要求病人每年復診7次,以便了解治療效果、及時發現處理抗病毒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和消除影響治療依從性的各種因素。
由表1可見,干預組和對照組的復診情況,干預組每年7次復診率比對照組高9.8%,而且都是每年復診5次以上;而對照組每年復診4次的病人有4.7%,每年復診3次的病人有 2.3%。干預組病人經責任護士從心理、認知及行為方面進行干預后,讓病人了解AIDS的基本知識、治療的注意事項、服藥依從性和按時復診的意義等,讓病人懂得只有按時按量的服藥,才能抑制病毒的復制,重建免疫功能,使CD4+細胞數上升,免疫力提高,機會性感染率降低,同時了解本病機會性感染的相關癥狀,稍有異常,能及時找督導醫生處理,不至于發生嚴重的機會性感染。按時復查,能發現耐藥或藥物的不良反應,可及時更改治療方案和處理不良反應,以保證治療效果和消除影響治療依從性的各種因素,提高治療效果,從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更讓病人懂得目前本病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法,只有保證HAART有良好的治療依從性才能有生存的希望。同時做好家屬的咨詢工作,爭取家屬在精神上給予病人安慰、經濟上給予支持,病人只有得到家屬的理解,才能減輕心理負擔,坦然去面對現實。由于病人服用抗病毒治療藥物是免費的,但是每次的檢查必須自費,所以,整個治療過程得到家屬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4]。
[1]覃柳,藍珂,張勇,等.艾滋病合并結核病病人抗病毒治療副反應的觀察與護理[J].護理研究,2010,24(8B):2111-2112.
[2]陸雪萍,蒙志好,石柳春,等.艾滋病合并馬爾尼菲青霉病的治療及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1B):43-44.
[3]王維真,劉康邁,危劍安,等.艾滋病臨床治療和護理培訓教材[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3:84-91.
[4]解瑩.258例艾滋病病人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0,8(12B):3203-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