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霞,張洛利,蔡秋霞
長期以來引流瓶的擺放和攜帶一直困擾著醫護人員和病人,常因不慎造成胸瓶的傾斜、傾倒、位置過高或過低,達不到理想的引流效果,甚至在活動時引發意外脫管,造成護理不良事件。為了提高胸腔閉式引流的有效性、安全性、舒適性,并方便病人下床活動,我們設計制作了胸腔閉式引流瓶固定帶。通過臨床使用,發現胸腔閉式引流瓶固定帶可保證引流有效、安全和活動時的便攜性,從而減少了護理不良事件,縮短帶胸管時間,受到醫生和病人的好評。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月—7月我院行胸腔閉式引流術及開胸術并留置引流瓶共268例,男169例,女99例,年齡 46.8歲±4.9歲,其中最小1歲,最大88歲。膿胸43例,血氣胸及胸腔積液107例,開胸術后118例。將病人隨機分為應用組(136例)及對照組(132例)。兩組年齡、性別、留置引流瓶方法、引流管、引流瓶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材料與制作方法 皮帶1根(人造革、帆布材料也可);掛帶1個,規格10 cmⅸ20 cm的皮料或人造革料,按其寬度做一橫槽,皮帶穿過橫槽,其下部分雙層黏合,于橫槽下做兩排直徑1 cm圓孔,分為上、中、下3行。如圖1。

圖1 胸腔閉式引流瓶固定帶示意圖
1.2.2 使用方法 應用組病人臥床時可將皮帶穿過掛帶橫槽,掛在床旁,活動時扎在腰上,調整掛帶的位置置于左、右側,將引流瓶的掛鉤掛于掛帶的孔內(上、中、下)。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臥床時放置于地面,活動時手提或家屬提。
1.2.3 評價方法 ①兩組病人的主觀感受比較。參照Oermann等[1]的方法,于拔管后了解病人對固定帶使用的接受程度,以1級~5級評分,1分為完全不能接受,2分為勉強接受,3分為可以接受,4分為樂于接受,5分為非常樂于接受。②引流效果比較:觀察胸腔閉式引流術后至拔管的時間。③觀察閉式引流瓶傾斜、傾倒及意外脫管等不良事件發生率。
1.2.4 統計學方法 所獲數據輸入SPSS11.0統計軟件,采用t檢驗、Wilcoxon秩和檢驗。
2.1 應用組病人主觀感受 病人主觀感受評分為(4.4±0.5)分,136例病人均表示樂于接受,主訴使用方便、安全、舒適。對照組病人主觀感受評分為(2.2±0.4)分,主訴有不安全感,活動時不方便。
2.2 兩組留置胸腔引流管時間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留置胸腔引流管時間比較 例
2.3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例(%)
心胸外科手術后、胸部外傷及血氣胸、膿胸等病人大多數需要留置胸腔閉式引流管以引流血液、膿液、氣體等[2],引流管連接負壓胸瓶。術后病人因煩躁、體位改變、引流瓶固定不牢、下床活動等,脫管事件時有發生,一部分病人可沿原通道再次置管;另一部分病人需在局部麻醉下再次置管,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帶管時間及費用,增加了抗生素的使用,影響病人康復,同時也增加了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增加了護士的心理負擔。目前,國內廠家生產的胸腔引流瓶均無固定裝備,常因各種原因造成脫管、胸瓶傾斜、傾倒;活動時提得過高等造成引流瓶負壓降低或消失,從而達不到理想的引流效果。引流瓶固定帶制作簡單,使用安全、舒適,腰帶可以調節松緊,掛帶可調節高低。臨床應用結果顯示:胸瓶固定帶能最大限度地預防引流瓶的傾斜、傾倒、脫管等護理不良事件,保證醫療安全,且病人感覺舒適、樂于使用。
[1]Oermann CM,Swank PR,Swank P R,et al.Validation of an instrument measuring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chest physiotheraphy techniques in cystic fibrosis[J].Chest,2008,118(1):92-97.
[2]周紹梅.開胸術后胸腔閉式引流的護理[J].全科護理,2009,7(2B):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