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 明,馬 冬
(松江河發電廠,吉林撫松134500)
松江河梯級電站位于吉林省東南部松花江上游支流松江河上,由小山電站、雙溝電站、石龍電站和松山引水工程組成,其中第二級的石龍電站裝有2臺單機容量為35 MW的軸流轉漿式水輪發電機組。電站廠房為引水式地面廠房,引水隧洞采用單機單洞引水方式,進水口設置快速工作門,無調壓井。
2010年6月18日,在2號機試運行期間,做了甩75%負荷試驗,由于抬機量過大和甩負荷時蝸殼末端壓力接近最大值,暫停了試驗。停機后檢查發現,水輪機下導密封橡皮板磨出溝槽,發電機滑環處下排碳刷變形損壞。試驗相關數據實測值見表1。

表1 甩負荷試驗相關數據實測值
水輪機組在甩負荷時,由于導葉的快速關閉,使進入水輪機的流量急劇減少,一方面引起蝸殼內的水壓急劇上升;另一方面,原來在轉輪室內的水流在慣性力的作用下,繼續向尾水管出口流動,從而使機組的轉速升高;機組轉速的升高又促使轉輪的過流量增大,使轉輪室內出現真空;此時,如向轉輪室內的補氣量不足,尾水中的水流又會向轉輪室內倒流而形成反水錘。石龍電站2號機調速器緊急關閉方式為一段控制,導葉關閉時間較短,因此,機組的轉動部分可能在反水錘的作用下被抬起。另外,石龍電站的尾水吸出高度比較大(吸出高度為-9.3 m),在導葉關閉切斷上游來水后,轉輪室仍充滿水,所以,機組轉動部分的慣性使轉輪仍旋轉,將水流向下推動,同時產生向上軸向水推力。在兩者的共同作用下,造成了此次75%甩負荷試驗,機組抬機量過大和甩負荷時蝸殼末端壓力接近最大值,從而中斷了甩負荷試驗的繼續進行。
針對以上分析,采用以下措施防止機組抬機:
a.對真空破壞閥直徑重新校核、彈簧力調整(真空破壞閥動作值由3 kPa改為2 kPa),使其在密封良好的狀態下,機組發生甩負荷時,能快速向轉輪室補足空氣。
b.在2號機導葉接力器開腔總管上的適當位置,加裝一個電氣分段關閉裝置。分段關閉裝置動作的電磁閥需直流220 V供電,采用2根2×1 mm2電纜,可不經水機端子箱,直接接入電站直流220 V電源系統。控制條件需先根據調節保證計算優化后的關閉規律,在主令控制變送器上取出一對導葉開度35%位置開關量信號作為拐點信號,將其接線引至監控。監控系統在收到拐點信號的同時,發出分段關閉指令,并控制分段關閉裝置的電磁閥動作;機組關閉后,再發出電磁閥復歸信號使之復歸。導葉一段關閉時間為5.5 s,這樣,既可以降低水輪機轉輪室內的真空值,又降低了在導葉關至最小開度時的機組轉速,從而達到減少機組在甩負荷后所出現的反向軸向力的目的。第一段采用快速關閉導葉,使機組轉速在上升至最大值前,降低轉速上升值;第二段則采用節流方式,緩慢關閉導葉。
由于導葉采取兩段關閉,改變了導葉關閉時間,所以調節保證計算必須滿足設計要求。石龍電站機組兩段關閉經充分論證,將一段關閉的12 s,改為兩段關閉:第一段5.5 s,第二段34 s,拐點為全關量的35%;槳葉一段關閉,時間為60 s。
用優化后的關閉規律對3種工況進行保證計算,見表2。

表23 種工況參數
設計引用流量:123.6 m3/s
最大水頭:37.9 m
最小水頭:31.4 m
額定水頭:31.9 m
水輪機型號:ZZ550-LH-380
額定轉速:200 r/min
飛逸轉速:454 r/min
吸出高度:-9.3 m
發電機GD2:≥2200 t·m2
蝸殼中心高程:435.27 m
該電站水力過渡過程的仿真計算,采用基于有壓管道的連續方程和運動方程的特征線法求解。以上、下游水位、模型綜合特性曲線為邊界條件,水輪機甩負荷前為初始條件進行迭代計算,最終求得管路每一節點的壓頭和流量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動態方程:

連續方程:

計算時將管路系統簡化,如圖1所示。簡化的管路數據見表3。

表3 簡化的管路數據
通過上述計算,其結果見表4。

圖1 管路系統簡化圖

表4 各工況計算結果
從表4計算數據分析,因對導葉關閉規律的優化和真空破壞閥動作值的調整,石龍電站2號機組調節保證計算結果基本滿足了合同要求的調節保證值。
2010年7月12日改造完成后,重新對2號機進行了甩負荷試驗,試驗數值見表5。

表5 改造后甩負荷試驗相關數據實測值
通過改造前后試驗數據對比可知,此次改造完全解決了2號機抬機量過大的問題,并為今后預防與解決類似問題積累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