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日娜
服務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支柱,其發展狀況與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2008年3月,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文件指出,加快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不斷提高其經濟比重,是貫徹科學發展觀、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升國民經濟素質和運行質量的戰略舉措。內蒙古把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加快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融入現代經濟體系,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一)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穩步提升,但發展仍顯不足
十一五期間,內蒙古制定了一系列鼓勵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服務業規模繼續擴大,結構和質量得到改善。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增強,地位提升,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規模迅速擴張。內蒙古服務業生產總值增加值在1978年只有12.71億元,到1991年達到118.44億元,在12年間翻了10倍,超過第一產業的增加值。2008年,服務業生產總值增加值為2583.79億元,達到第一產業增加值的2.8倍。2009年服務業增加值達3695.37億元,比上年增長1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6.5%。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38%。
2.占GDP比重逐步提高。在服務業總量不斷擴張的同時,其占GDP比重逐步上升。1978年全區服務業占GDP比重為21.9%,服務業首次超出第一產業是在1991年達到32.9%,并保持穩步增長。2002、2003、2004年曾一度保持在40.8%的水平。2005年以后增加值占當年GDP的比重呈下降趨勢,2009年略有上升,達到38%,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總體來說,服務業占GDP的比重總體上保持了較快的上升趨勢,成為帶動國民經濟增長的新興力量。
3.社會貢獻不斷上升。服務業行業勞動密集型居多,可以廣泛提供各種就業機會,特別是吸納從一、二產業轉移出來的大批富余勞動力。2008年,我區服務業從業人員達360.4萬人,比1991年增加了1.7倍。服務業從業人員占整個從業人數的比重從1978年的14.45%增長到2008年的32.67%,增長了18.22個百分點。服務業已成為我區吸納新增勞動就業的主要產業,在促進經濟增長和穩定社會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4.現代服務業逐漸發展成為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民經濟的新興增長點。選取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探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等六類具有典型現代服務業特征的行業門類作為現代服務業的衡量標準,2008年內蒙古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達到了28.7%,在現代服務業構成中,金融業和公共管理及社會組織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分別占服務業比重的6.5%和8.9%。
然而,從整體上看,內蒙古服務業的總體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服務業占GDP的比重落后于全國其他大部分省市。2009年,內蒙古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38%,上升0.2個百分點,全國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為42.6%,上升0.8個百分點。內蒙古服務業增加值比重與增速均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服務業發展水平仍然很低。
二是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服務業理應進入加速發展期,但內蒙古服務業卻陷入停滯狀態。國際經驗表明,當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時,服務業將進入一個高速增長時期。2008年內蒙古人均GDP首次突破4600美元,達4638美元,居全國第8位,超過東部沿海平均水平。但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僅為3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近幾年來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甚至有回落的現象和趨勢,2005—2008年,分別為39.4%、37.8%、35.7%、33.3%。
(二)建立了較完整的產業體系,但層次結構不盡合理,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偏緩
1.傳統行業穩步發展。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等傳統服務業,處于增長保持穩定的發展態勢。2007到2008年,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增加值比重由23.5%增加到24.8%:批發零售業增加值比重由21.1%增加到21.2%。
2.新興領域不斷拓展。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住房、養老制度的改革為服務業發展提供多層次的市場需求,一些新興行業特別是旅游業、房地產、信息、計算機服務及軟件業、科研和綜合技術服務業等繁榮發展,在服務業中的比重相對提高。2009年一季度,全區規模以上軟件業實現銷售收入1.3億元,增長35.4%。
3.在結構水平上,內蒙古和發達國家及地區相比,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支柱或主導產業轉換的滯后。目前,發達國家服務業中的支柱或主導行業已經集中在新興行業。其中金融、保險、房地產和商務服務業成為國民經濟和服務業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從內蒙古服務業內部行業結構看,主要依賴于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等傳統產業的局面仍沒有根本改變。
4.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不足,總量較小,比重偏低。2008年我區生產性服務業占比為44.4%,按照發達國家生產性服務增加值占全部服務增加值比重60%以上的正常標準,還有很大差距。在生產性服務業內部,發展差距也較大。2008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占服務業的份額為24.8%,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只有3.1%,金融業為6.5%。房地產業為6.5%,科技服務為1.5%。這對優化資源配置、提高人力資本要素、提升技術水平等形成了不同程度的障礙。
(三)服務業主體多元化進程在加快,投入總量不斷加大,但發展缺乏主體行業的帶動,競爭力不強
1.隨著服務業開放程度的拓展,私營個體、外資等非公有經濟單位紛紛進入服務行業,服務業的資本結構日趨多元化。2009年內蒙古服務業中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1869.86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50.6%。近幾年對服務業的投入也不斷加大,2008年,全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5596.44億元,用于服務業的投資達2324.1億元,比上年增長25.2%,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41.5%。資本結構的多元化和服務業投入力度的加大,將會極大地增強服務業發展的潛力,進一步促進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2.現代服務業龍頭企業較少。內蒙古現代服務業資源缺乏整合,重點龍頭企業少,競爭力弱。信息服務業、計算機服務業、軟件業發展不足,對行業的帶動作用不強。受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2008年房地產業占全區服務業的比重持續走低,由2007年占6.8%下降到6.5%。優勢行業發展不到位。內蒙古的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有較好的發展條件,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比較優勢明顯,但2008年,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占服務業的比重1.4%,比2007年下降0.1%,沒有達到應有的發展水平。
(一)提高服務業的開放水平
內蒙古服務業要盡快提高對外開放的程度,營造外資和內資投資合作的良好環境。要鼓勵引進國內外發達國家和地區服務業現代化的管理經驗、先進技術和現代市場運作方式,完善服務業引進外資的相關政策。要實行公開、透明的政策,規范競爭秩序,避免地方保護主義,使所有投資主體享有同等進入的機會。同時,要積極擴大服務業的出口,在具備比較優勢和地域文化特色的現代服務業領域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集團。
(二)發展和不斷完善各類中介服務機構
中介服務是服務業體系中的一項基本要素,在實現產業轉型和提高服務業競爭力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在內蒙古這樣依賴資源發展的地區,接替產業的成長多是從中小型企業開始的。而中小型企業往往缺乏大型企業的研發能力和創新資源,在其規模化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難以克服的技術障礙,導致成長壯大受阻。而中介服務機構可以在中小企業與研發機構之間起到連接作用。因此,需要制定政策法規,鼓勵和規范各類中介服務機構的發展。
(三)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合格、適用的服務業人才
內蒙古各地目前已經基本形成初具規模的職業教育體系,在政策的支持下,中等職業教育的辦學環境也有了較大改善,公眾對職業教育的理解有了初步改變,但仍需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一是增加對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進一步糾正公眾對職業教育的偏見,以使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處于平等地位。二是增大對職業教育的資金支持力度,提高各級政府對職業教育投入資金的使用效率,建立職業教育專項基金,并由專門的部門統一管理。三是優化師資結構,提高對于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老師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的要求,努力增加指導老師中高級技術工人的數量。四是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力度,推進實習基地建設,形成“師傅帶徒弟”的培養模式,增加學生實習鍛煉的機會,為企業培養有較多實踐經驗的人才。
(四)完善和規范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推進行業協會建設
在現代服務業中,企業的競爭力主要依賴于無形資產的積累,特別是知識產權。但有關部門輕視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懲罰,造成企業間侵害知識產權的惡劣行為得不到有力的制止。政府應當從嚴處理知識產權侵權事件,強化外部監管和行業自律,培育信用文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失信懲戒制度,積極開展誠信教育和宣傳工作,營造社會誠信環境。政府要引導企業在自愿的基礎上建立行業協會,在市場準入、信息咨詢、規范經營行為、實施國家和行業標準、價格協調、調節利益糾紛等方面發揮自律作用,切實維護和保障行業內企業的合法權益,健全行業協會在幫助企業獲取市場信息、溝通聯系、組織宣傳和展覽、市場推介等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