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斯琴塔娜 李 靜 包永梅
內蒙古作為資源富集區,投資拉動成為內蒙古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隨著內蒙古工業化的加速進程,作為配套和服務的服務業也有了較平穩的發展。服務業從業人員總數到2008年增長到360.4萬人,比重為32.67%,比上一年的328.6萬人增加了9.68%,而且還吸收了相當一部分的第一產業轉移出來的就業人口,成為勞動力容量巨大的行業。
但是,由于內蒙古服務業發展總量還不足,投資力度不夠,原有內部結構不合理,調整速度緩慢,內蒙古服務業內部結構調整空間還很大。本文應用偏離-份額分析法,對內蒙古服務業結構偏離分量,競爭力偏離分量等進行定量分析,得出內蒙古服務業發展結構特征。
偏離-份額分析法的原理是把所研究區域經濟的增長看作為一個動態過程,以其所在或整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率為基準,把所研究區域的某個時期經濟總量分解為三個分量,分別為份額分量,結構偏離分量與競爭能力偏離分量,并據此來解釋研究區域經濟發展或衰退的原因,評價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劣和其競爭力的強弱。偏離-份額分析法一般步驟為:
1.選取考察的時間區間和參照區域。
2.確定相應的測度指標。
假設基年區域i、行業j的經濟規模為eijo,目標年的經濟規模為eijt,參照區域的j行業經濟規模分別為Ejo和Ejt,參照區域的總經濟規模為Eo和Et。
區域i第j個產業部門和所在區域或全國j產業部門在[0,t]時間段的變化率分別為:

[0,t]時間段內區i第j產業部門增加值Gij可以分為Nij,Pij,Dij三個部分,如下用公式表述:

其中Nij—j產業部門按所在區或全國的增長份額分量。
Pij—結構偏離分量,Dij—區域競爭力偏離分量,
經濟區域i總的經濟增量Gi可以表示為:


%D ow nLo adCo de %ooabc d"#e fghi jk3 7 7 1$%#ef ghi jk3 7 7 4$%#l mhi jk3 7 6 7$%#lm hijk3 7 7 5$
1.數據說明
選取2004—2008年內蒙古服務業的各主導行業的生產總值為研究對象,以全國為參照區域進行分析。以2004年為基年,以2008年為目標年,時間跨度為5年,原始數據來源于《內蒙古統計年鑒》和《中國統計年鑒》。應用EXCEL軟件進行對原始數據處理后,得到內蒙古服務業偏離-份額表。如表1所示。
2.實證結構分析
(1)總體偏離情況
從區域經濟按全國平均增長速度所產生的增量N來看,內蒙古服務業增加值變動額Gij為1710.25>全國份額分量Nij(324.61),總偏離為1385.64,而且是正數。同時,服務業的相對增長率L=eijt/eijo:Ejt/Ejo=2.16,表明,內蒙古服務業總體發展速度高于全國服務業平均水平的2.16倍,遠遠超出了全國平均水平,競爭優勢較明顯。
從總體偏離的結構來看,內蒙古服務業的增加值中競爭力分量比率(D/G)達到了81.63%,意味著對內蒙古服務業的增長,主要來源于競爭力分量的增長。同時,服務業結構偏離分量值為負值-10.41,說明服務業結構中增長快的部門較少,而發展緩慢的部門較多,未能形成合理的結構,對整個區域服務業的發展發揮到積極作用,相反起到了滯后的影響。
綜合上述分析,內蒙古服務業結構存在較大問題,表現為發展速度緩慢的部門較多,發展較快的朝陽部門比重過小。但是在部門競爭力方面優勢較明顯。因此,應該促進內蒙古服務業發展應該重點調整服務業的內部結構,增加朝陽產業比重,促進各部門發展。
(2)各行業分析
從表中可以看到,內蒙古服務業除了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以外,其他各業都為增長性部門,而且其競爭力偏離分量(Dij)都大于全國平均水平,表明內蒙古服務業各部門相對競爭力較高,其中以交通運輸、倉儲郵電通訊業(322.37),金融保險業(130.40),房地產業(127.42),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27.36)等為代表的生產性服務業及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514.94),教育文化、體育和娛樂業(100.37)競爭力偏離量較大,但是,這些部門其結構偏離分量(Pij),除了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外均為負值,而且雖然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結構偏離為正數,但是數值不大。表明,內蒙古服務業中各行業雖然與全國平均水平比起較有競爭力,但未能在經濟總量增長中起到積極作用。
通過內蒙古服務業的偏離-份額分析,得出內蒙古服務業總體發展速度較快,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是發展結構不均衡,除了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外,各行業正負偏離的行業結構性矛盾較突出,即具有競爭力的行業在服務業整體發展中的貢獻率不大。究其原因,結構優化度不高成為服務業發展制約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內蒙古首先加大調整和優化服務業內部結構,加快發展與工業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同時擴大現代服務業的規模,重點扶持新興服務業等來加快內蒙古服務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