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
關于制造業分離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政策保障研究
張建華
在制造業分離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過程中離不開必要的政策扶持與保障。政府要為制造業企業分離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營造良好的環境,要鼓勵工業企業進行管理創新、體制創新,進行專業化分工協作。政府尤其應就市場準入、稅費、用地、價格、產權變更等方面對制造業分離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制訂有關優惠政策加以扶持。
(一)設立服務業引導資金。各級地方財政應逐年增加現代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額度。在制造業分離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過程中,分離后的新企業在實施重大服務業項目建設或在發展新興服務行業中,因投入較大,各級地方財政在安排每年度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時,應優先給予資金扶持。服務業引導資金尤應特別優先用于扶持分離發展重點企業、重點領域以及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的建設。
(二)提供相應財政補助。對制造企業分離設立的生產性服務企業,應自分離次年起在一定年限內(不少于3年),按其實現的地方財力部分的50%,由同級財政部門以補助形式返還給新設立的服務業企業。
對在企業整體轉型或分離設立服務業企業的過程中,實際繳納的營業稅、土地增值稅、契稅,財政給予一定比例的補助,用于扶持企業發展。新辦企業與主體企業合并計算后,若稅負高于原稅負,高出的地方所得部分應由同級財政以補助形式返還分離主體企業。
(一)適度減、免征房產稅。對制造業企業實施主輔分離后設立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其自用的生產經營房產應繳納的房產稅,以及占地面積較大的服務業企業應繳納的城鎮土地使用稅等,經相關部門確認納稅有一定困難的,應自設立起在一定年限內(不少于3年)給予減征或免征。
(二)適度減、免征營業稅。制造業企業實施主輔分離后設立的生產性服務企業,其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所得,報主管稅務機關備案后,應免征營業稅。其技術轉讓所得,應按規定享受所得稅優惠政策。對分離出的企業從事技術研發的,也應免征營業稅。分離后的企業從事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500萬元以下的部分應免征企業所得稅,500萬元以上的可減半征收。分離后新設立的從事貨運、拆遷、知識產權、廣告、會展等業務的服務性中介機構取得的代理業務收入,應實行差額征收營業稅。
(三)適度減、免征契稅。對制造業企業依照法律規定、合同約定分設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投資主體相同的服務業企業,對派生方、新設方承受原企業的土地、房屋權屬的,應自設立起在一定年限內(不少于3年)免征契稅。
(四)適度減、免征所得稅。制造業企業實施主輔分離后設立的生產性服務企業凡符合小型微利企業條件的,應自設立起在一定年限內(不少于3年)減免50%繳納企業所得稅。主輔分離后設立的生產性服務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在按規定實行企業所得稅稅前100%扣除的基礎上,應再按當年實際發生額的50%加計扣除。
(一)優先安排用地計劃。對制造業企業分離設立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凡需要建造自用商務辦公用房的,應優先安排用地計劃。對投資在5000萬元以上的重點物流企業用于物資儲備、運輸裝卸等物資儲運的用地、基礎性物流項目用地,應參照工業用地標準實行掛牌出讓。
(二)提供其它用地優惠。為鼓勵制造業企業實施“退二進三”,凡工業企業整體轉型或分離設立的服務業企業,應允許利用原工業用地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項目。應積極支持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的單位利用工業廠房、倉儲用房、傳統商業街等存量房產、土地資源興辦信息服務、研發設計、創意產業等生產性服務業,對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的單位通過以上方式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土地用途和使用權人應暫不作變更。對不涉及重新開發建設且無需轉讓房屋產權和土地使用權的,應暫不征收原產權單位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
在金融政策上,可以增加對制造業企業實施主輔分離后設立的中小生產性服務企業的信貸支持,應鼓勵符合條件的生產性服務企業通過發行股票、企業債券等多渠道籌集資金,鼓勵在知識密集型的生產服務業領域開展創業投資,應積極引導產業投資機構和信用機構優先支持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運用新技術、發展新業態。
在科技政策上,凡制造企業分離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生產性服務企業,其科技研發、設計檢測、軟件服務外包、信息服務業務等項目,符合條件的,應優先享受科技創新資金、軟件產業發展資金、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等各項財政扶持政策。
應鼓勵和支持制造企業分離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積極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制造企業分離發展符合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的科技服務業、現代物流、工業設計、技術咨詢服務、信息化服務等高新技術服務業企業,符合條件的應按規定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對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應由同級財政給予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50%的獎勵。
應盡可能地賦予科研院所對自身改革和發展的選擇權和探索權,鼓勵技術開發類科研院所轉制為企業或進入企業,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科研開發、技術創新機制,引導科研機構與企業緊密結合。此外,還應根據生產性服務業的研發特點,給予特殊的優惠政策。
(一)予以稅費扶持。在制造業分離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過程中,應切實落實國家業已出臺的扶持現代物流業、科技服務業、軟件信息產業、國際貿易業等稅收優惠政策。企業主輔分離后的稅額如高于原稅額,高出部分應由企業所在地財政予以扶持補助。鼓勵主輔分離后的服務企業為社會服務。企業主輔分離后如納稅有困難的,其應繳納的水利建設基金和自用的生產經營用房應繳納的房產稅,應在設立初期的3年內給予減征,其中對市場開發或營銷類的服務業企業,免征自分離次年起3年內的水利建設基金;其所購的固定資產因技術進步等原因,可以加速折舊。對企業主輔分離后新設立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應由同級財政部門對其實現的營業稅地方留成部分按一定比例給予補助,以用于支持新設立企業的發展。
(二)予以冠名扶持。為鼓勵制造業分離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應積極支持制造企業分離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對分離后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使用與原隸屬企業有關聯關系的企業名稱,經原隸屬企業同意,應允許分離后新設企業在名稱中以適當的方式體現原隸屬企業的字號或簡稱。
(三)予以準入扶持。應放寬對制造企業分離設立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的市場準入標準,降低對分離設立服務業企業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除法律、行政法規和依法設立的行政許可另有規定外,可以降低到3萬元人民幣。
(四)予以審批扶持。對制造企業分離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應開通行政審批服務“綠色通道”。各行政審批服務窗口應一次性告知申報條件、申報材料、審批程序、承諾時限和收費標準,按照“優先辦理、特事特辦、主動服務、專人負責”的基本要求,簡化手續,從快辦理。
(五)予以科技扶持。對制造企業分離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其分離年度實現的銷售收入、實繳稅費等應可以合并計算到原隸屬制造企業,享受工業科技有關扶持政策。
(六)予以其他扶持。應鼓勵分離后新設立的現代服務業企業進行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軟件企業認定,通過認定后享受相關優惠政策。對制造業企業分離后新設立的實行查賬征收的科技服務業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應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一定比例(不少于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應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一定比例予以攤銷。分離后設立的服務子公司,符合條件的,其所購置的固定資產應允許其加速折舊。
工業企業主輔分離后,在統計上按二、三產分開后的獨立法人單位核算。在計算企業工貿總收入和業績考核時,應允許企業自主選擇是否按資產關系將新組建的服務子公司營業收入、利潤、利稅等合并進入母公司進行統計和考核。
在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制造業企業主輔分離的過程中,應鼓勵企業整合現有資源,設立全國性或區域性的營銷總部、研發總部和物流總部等,加快從生產企業向總部企業的轉變,努力形成龍頭帶動效應,符合條件的應享受有關總部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優惠。
綜上所述,在制造業分離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過程中,應及時出臺相應的財政稅收扶持政策,鼓勵企業主輔分離。地方政府應當通過財政補貼等方式轉嫁企業主輔分離成本;通過對新增地方稅收的財政獎勵鼓勵企業推進主輔分離進程;通過對房產稅、土地使用稅等地方稅費的優先減免降低主輔分離企業稅費負擔;對于分離后企業實際稅負提高的,財政要補助差額,給企業吃“定心丸”;對企業分離后發展迅速,納稅總額持續增長的要給予獎勵,以扶持新分離企業快速發展壯大。各級政府部門應密切配合,進一步優化服務,積極出臺并宣傳支持制造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的相關政策,切實落實各項財稅優惠政策,研究分析分離發展過程中的政策需求,及時調整和完善政策,充分發揮財稅優惠政策的杠桿作用和引導作用,以不斷加快制造業企業分離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進程,促進現代服務業態的日趨完善與穩健發展。
(作者單位: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