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萍
試論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及對策
馬曉萍
2009年12月份,在工信部關于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情況的報告中指出,截止該年9月份,我國的中小企業(不包括個體工商戶)登記數量已經達到一千多萬戶,占所有企業登記數的99%。創造了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的價值,同時也解決了80%的城鎮人口的就業問題。中小企業在推動我國經濟繁榮發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生活質量上做出重大貢獻。面臨如此龐大又重要的中小企業規模,如何保持其健康有序的發展備受關注。因此加強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對于企業良性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中小企業的管理中,財務管理水平普遍偏低,中小企業往往是重經營輕管理。然而在當今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中,對我國的中小企業沖擊很大,財務管理沒有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很多中小企業存在片面追求“熱門”產業的傾向。不顧客觀條件和自身能力,無視國家宏觀調控對企業發展的影響,認為自己的企業規模小,轉型快,什么行業都可以做。或者是發展目標過于保守,喪失了發展機遇和動力??傊?,企業的經營者對企業目標的確定缺乏科學性,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即使有了目標,對企業也沒有一個合理的規劃,只是“走一步”、“看一步”,全憑管理者的經驗或常識做出決策,而不是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規范的、系統的規劃。因此往往管理者的決策脫離企業實際,導致企業經營失敗。
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是指在各項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難以預料或控制的因素導致企業蒙受損失的可能性。我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主要表現在:缺乏風險預警、自控和調節能力,一旦危機出現,就會措手不及,沒有應對的能力。在企業遇到資金困難、嚴重虧損或者經營出現風險時,就會因為沒有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直接危及企業的生存。
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由于企業規模小,競爭力差,時刻面臨著生存壓力,因此企業的工作重點,都放在具體的生產、銷售環節。企業管理者普遍不重視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只是認為財務管理就是把賬務理清就可以了,對財務管理中的成本控制、風險控制等內容更無從談起。最終導致這些企業財務管理監督機制不完善,出現財務收支混亂、管理不規范等。具體表現為:一是現金管理不科學?,F金持有量過多、資金閑置,將會降低企業總體資產獲利水平。有的企業現金使用缺乏計劃性,不論何種款項有錢就付,導致急需現金時,影響企業財務周轉。二是存貨控制薄弱。存貨的管理目標是以最少資金占用和最低的存貨成本保證企業生產經營的正常進行。而很多中小企業月末存貨占用資金往往超過其營業額的兩倍以上,致使資金周轉失靈,難以獲得較大經濟效益。三是應收賬款占流動資產比例太大。長期的重銷售,輕管理,造成了賒銷數額過大,對客戶的資信度沒有什么衡量尺度,表面上看是營業額的增加,實際上造成營業風險增大,應收賬款周轉率降低,使企業營運資金匱乏。
一是在會計人員的任用上,中小企業的所有者往往從個人感情出發,任人唯親。使得一些不具備專業能力的人在企業中擔任財務人員。二是出于縮減人員、節約成本來考慮,中小企業一般不注重對財務人員后續教育的培養,對會計人員的素質不夠重視。三是部分財務管理人員沒有責任心,工作能力差,專業水平低,加之有的單位人員調整頻繁,業務熟悉周期長,財務管理人員的財務管理與監督職能被削弱,嚴重制約了財務管理效益的發揮。
中小企業管理者普遍存在管理能力不足,管理思想落后。管理者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核心,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這就致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它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究其原因:第一,中小企業絕大多數都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高度統一,企業的擁有者同時也是經營者,這種情況給財務管理帶來了負面影響。私營中小企業還普遍存在企業集權、家族化管理現象,這些人不具備先進的財務管理知識,對于財務管理的模式、方法缺乏應有的了解,不能很好地完成財務管理工作。另外,企業沒有或無法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即使有,也很難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更令財務管理狀況雪上加霜。
目前,融資問題已成為限制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原因之一,要想達到快速發展的目的,擴展企業的融資渠道是必不可少的。銀行貸款是中小型企業的主要來源之一,中小型企業的財務管理不夠完善,自身抗風險能力差,可抵押資產少,財務風險比較大,銀行在審查貸款申請的時候往往比較苛刻,這樣就造成了貸款很困難的問題。
首先進行戰略分析,即進行外部環境分析,通過分析,如果找到了外部環境為我們提供的機會,而我們在這個領域又具有自身的優勢,這樣就可以實現準確的市場定位。企業可以在對現實狀況和未來趨勢進行綜合分析和科學預測的基礎上,制定并實施中長期發展目標。這樣可以幫助企業找準市場定位,明確發展方向。發展戰略是企業執行層行動的指南,可以有效避免企業日常經營管理和決策迷失方向,避免或減少盲目決策、浪費資源、喪失發展機會。在確定發展目標后要編制戰略規劃,在戰略規劃中明確企業發展的階段性和發展程度,制定每個發展階段的具體目標和工作任務,以及達到發展目標必經的實施路徑。
企業要將財務管理與風險管理相結合,在建立健全機構設置、規范財務會計制度的同時,還要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利用數據化管理方式通過全面分析企業內外部經營情況等各種資料,找出企業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而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避免產生危機。樹立財務風險觀念,充分利用財務杠桿的積極作用。通過降低資金使用成本,來降低財務風險。具體途徑有二:一是制定詳實的財務計劃,通過計劃將不確定因素確定下來,使企業產生應對變化的機制,減少未來風險的影響;二是建立風險預測模型,有預見地、系統地辨認可能出現的風險,變被動為主動,防患于未然。
中小企業的所有者與管理者要提高對財務管理的認識,突破思想,接受先進的、科學的管理理念。同時,還必須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將財務管理的理念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加以實施,并結合企業實際,制定適合企業發展的財務管理模式。在財務機構設置方面,要改革現有財務部門,合理設置財務會計及相關工作崗位,財務制度應當具體可行,可以實行崗位分工和輪換制,例加會計和出納,盡量不能讓一個人擔任。崗位輪換按時間進行,接任者應當對當前賬目進行核查,以便加強監督。企業財務部門要按照現行法規制度的要求,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符合企業發展要求的財務管理制度。
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人才,財務管理方面亦不例外。網羅優秀人才的同時還應注重內部培養。中小企業要摒棄傳統的管理理念,積極探索新的管理經驗,開展財務管理人才的培養。待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更要大膽、積極引進職業經理等高素質的管理人才,改善經營管理隊伍素質,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企業應根據《會計法》和《小企業會計制度》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聘用有會計資格的人員,規避任人唯親的做法。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不斷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技能,鼓勵財務人員思考和創新,為企業經營管理和決策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伴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企業的財務管理理念和模式都應該跟上時代的腳步,用先進的財務管理模式武裝自己。企業領導者應當重視加強財務管理制度的建設,建立一個完善的財務制度體系,減少人為因素,加強企業對各項資產特別是重要資產的管理和控制,降低企業的風險。目前,ERP軟件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發展的一種趨勢,中小企業應當在合適的發展階段,根據自身現實需求和發展需要引進先進財務管理手段,讓財務管理在企業發展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企業要從提高經營、管理方面入手,提高自身信用等級,做到誠實守信,從而取得銀行的信任,提高企業和銀行的信息透明度,獲得銀行貸款的支持。
另外,充分運用企業內部資金,合理巧妙安排,利用商業信用、或應收賬款的資產的抵押、質押等方式,為企業盡可能爭取在資金上取得主動地位,這樣也能緩解一部分資金的壓力。
爭取國家的政策扶持,建立多渠道、多部門的融資體系。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特點,有針對性地建立融資市場,鼓勵和支持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等向中小企業提供專門貸款。
在信息經濟的時代,經濟逐步全球化,我國的經濟正在日新月異飛速發展。這就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型企業只有轉變觀念,提高管理水平,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尤其是財務管理工作上,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加強財務管理能力,結合本企業情況將財務管理工作逐步完善,才能使企業在經濟的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單位: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農業信息與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