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圳生
校辦產業財務管理模式探討
莊圳生
由于部分校辦產業管理中還沒有形成較清晰的產業管理意識,企業內部管理表現出一種無序特征,管理處于分散的、盲目的無專門管理部門的狀態,即使有專門管理部門,也大多存在目標不清、任務不明的狀況。主要表現在制度建設不完善、產權關系不明晰、監督機制不健全、成本核算不規范、收入報酬不透明等方面。
一種是以事業法人財務管理模式統攬企業財務管理,企業沒有自主權,凡事先報后行,企業財務成了學校名副其實的第二財務,甚至成為事業財務不便處理時的方便場所,成為滋生腐敗的沃土。另一種是學校以模糊財務管理模式管理企業財務,企業在財務管理上有絕對的自主權,其結果,財務成為經營者利用的工具,內控虛置,社會中介遮蓋,企業損益無從考證,學校負虧不負盈。
校辦企業的宗旨,歸納起來不外乎兩個:一是產學研結合的需要,二是籌集教育經費,為學校的發展補充財力。國家的優惠政策不是為個人謀利,而是為真正體現時代賦予校辦產業的神圣職責——支持教育事業快速發展。但由于部分高校領導沒有充分意識到財務管理工作是產業經營管理的中心內容,忽視或缺乏財務約束機制,沒有建立一套權責明確、相互牽制的財務監督制度,致使企業在財務管理上漏洞百出。
1.合法性原則。校辦企業財務管理體制一定要符合有關法規規定才能正確發揮其職能與作用。
2.適應市場原則。在現代企業制度下,校辦企業作為財務主體,其一切經濟活動均要受市場機制的支配。
3.切合企業實際原則。建立企業財務體制必須充分考慮企業生產經營的特點和管理的需要,以提高其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4.權責利相結合的原則。校辦企業財務管理體制必須明確企業內部各部門及職工的財務責任、財務權利的經濟利益,以充分調動他們理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1.科學的項目評估。由于高校所擁有的經營性資產是有限的,因此,在投資方面必須嚴格把關。一方面防止重復投資;另一方面減少投資風險,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投資的安全和收益的實現。
2.資金的投入與核算。財務管理的中心是資金管理,向資金管理要效益,杜絕投資不實和抽逃資本金。
3.無形資產的管理。高校應加強對專利技術、非專利技術、學校品牌、科研成果、師資資源等無形資產的管理和利用,管好、用好高校這得天獨厚的資源。
“高度集中”是指校辦產業處的主要職能是對所有校辦企業之間由行政隸屬關系向以資本為聯結紐帶的經濟關系轉變。“分散管理”就是財務主管要把相應的財權下放到各個校辦企業,在實行分權的同時明確各級管理層的財務職責,實行嚴格的財務分級管理責任制。
高效、準確的成本核算工作,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礎,只有建立在規范、科學的成本核算工作基礎上,其它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地開展。以前對成本費用核算的特殊做法,應隨著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市場規律的公平競爭、企業管理的規范、經營者行為的合法要求,對校辦產業實行全面成本核算,才能還企業的本來面目。
為了完善校辦企業財務管理體制,保證其管理工作的有效運行,高校校辦企業必須建立與財務管理體制高度相關的預算約束、內部控制制度約束、審計監督多維性財務約束監督體制。
在現代企業制度下,校辦企業應由原來的報賬型財務管理體制發展成為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管理型財務管理體制,校辦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應與時俱進地更新觀念、更新知識,在投資決策、籌資決策、分配決策等領域全面參與經營管理,實現生財、聚財、理財、創財。
校辦企業要遵循客觀的經濟規律,采用科學的手段進行探索改革,摒棄過去那種財務管理僅是事后算賬的陳舊觀念,逐步建立起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校辦企業財務管理新體制,使學校合法權益得到基本保障,并使校辦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增強校辦產業的市場竟爭能力,從而實現科技領航的帶頭作用。
(作者單位:山東交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