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秦湘
高校財務預算管理的困境及創新路徑
王秦湘
很多高校過于依賴上年度收支基數,在預算編制上還沿用不夠科學合理的“增量預算法”,這樣一來就容易使某些不合理的支出繼續存在,也會在實踐中導致各部門盲目擴張預算規模,最終造成了資金使用效益低下,供給緊張的局面。
目前,很多高校在財務預算下達之后,未能對預算的執行過程實行及時有效的跟蹤管理、監控以及績效考核,預算超支、節余均無獎懲措施,這樣就不利預算的控制和執行。高校的財務預算明顯出現“弱化”的現象,年初爭預算、年中加預算、年末超預算的現象連年發生,追加預算現象嚴重,執行過程中隨意調整,這就嚴重影響了高校財務預算的有效性。
我們發現在實際操作中,預算編制程序非常混亂,出現程序倒置的現象,給單位以后項目的立項及批準、年度的預算經費以及整個學校的經濟帶來很大的影響,使得上級批復的項目不能很好的執行與完成。一般來說,高等院校在做上報部門預算之前,應先讓學校的各部門申報下一年度的用款計劃,然后再由學校的財務部門根據自身的財力情況匯總來編制下一年度的年度預算,經校長辦公會研究決定以后,正式上報。
從實踐來看,學校各項經費不能及時準確到位,再者由于出現往年入不敷出的赤字滾動,學校財務收不抵支現象嚴重,阻礙著學校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甚至波及學校日常工作的正常運行。雖然目前國家對教育的投資逐年增加,但是由于投資結構的不均衡行,,不少高校還是存在資金短缺的嚴重問題。
這主要表現在學校往往沒有將全部收支納入綜合預算,加上資金來源開始日趨多元化,不少學校開始搞資金的體外循環,脫離了高校財務預算的監督和控制,最終嚴重破壞了學校的正常經濟秩序。還主要表現在收入預算不完整,支出預算缺少明細項目,支出預算的隨意性較強,不利于預算的執行,缺乏量化分析。
1.構建學校新型預算編制管理體系。新型管理體制包括修改預算的辦法、預算編制和審批程序、預算的評價和考核、預算執行情況的分析方法等,應該積極構建以歸口分級管理制度為核心的新的預算管理體系內部框架,實現“統一領導、分級管理”。
2.構建校內責任預算體系。為了更好的改進預算編制過程中的配置效率,各部門在內部預算資源分配方面被賦予廣泛的自主權。應在現有的預算控制的基礎上,在高校的預算管理體系中建立一定的責任預算,將管理責任下放到歸口管理部門,最終形成新的內部控制模式。確定了責任部門之后,首先由財務處依照財務預算指標體系確定單位的事業支出預算,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將單位的財務預算分解為各責任部門的責任預算控制數,進行資源的二次預算配置。其次就是形成學校的責任預算,具體做法就是將財務預算指標分解的結果按責任部門進行加總,建立起一套新型的高校財務責任預算體系。
1.推進零基預算法。使用零基預算法可以使有限的資金發揮其最大的效益,對于保障學校各項工作運行有著重要的意義。零基預算法相對于傳統的增量預算法具有明顯的優勢,而且它的科學性更使其在高校財務預算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2.拓寬平衡預算的時間。高校財務的預算管理必須做到據以對赤字、支出以及負債總量實施控制,必須做到以收定支。高校財務只有做到平衡預算的時間,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負債建設與量入為出的有機統一。
1.發揮審計部門的審計監督作用。這就要建立和完善年度預算執行審計制度,國家建立部門預算經費績效評估機制,為高校預算經費績效評估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高校內部要建立和完善預算評價機制,充分發揮審計等部門的作用,對預算的執行全過程進行監督,同時也要對執行的結果進行綜合評價,這樣才能促進預算工作上水平。
2.推行會計委派制。對各預算基層單位的財務收支進行綜合的核算和監督。成立一個學校財經領導小組,對全校的總預算草案進行審核。同時也要發揮職代會作用,學校的發展規劃、重大投資以及總體預算必須經職代會討論,最終實行廣泛的民主監督和決策。
(作者單位:株洲職業技術學院財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