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馳 許延明
再議新會計準則下如何提高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
王穎馳 許延明
隨著新會計準則的全面實施,加之會計本身所具有的不確定性以及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使得進行會計職業判斷成為企業經營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行為。會計職業判斷就是會計人員按照會計準則、制度的要求,根據企業理財環境與生產經營特點,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經驗對日常會計事項的處理和財務報表的編制應采用的原則方法、程序等方面進行判斷與選擇的過程。因此在新準則體系下正確運用會計職業判斷,不斷提高職業判斷能力,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是我國會計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以原則為導向的新準則體系的內容相對簡潔,更注重經濟事項的實質而不是經濟形式上的細微差別。由于沒有具體業務的會計處理規定,這就不可避免地要求會計人員在處理不確定的業務時,需要進行職業判斷,并做出恰當、合理的會計處理,從而有助于孕育以職業判斷取代機械套用的氛圍。因此,提高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是“原則導向型”會計準則體系的必然要求。
新準則體系的實施效果與會計職業判斷的質量息息相關,企業如何選擇合理的會計政策都需要會計人員具備較高的職業判斷能力,才能得到準確的判斷結果。
新準則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一方面使得計量屬性更具科學性,資產和交易的反映更為公允和相關,體現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另一方面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也對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這主要是由于在資本市場比較發達、資產評估制度以及相關配套法規等比較完善的情況下公允價值容易確定;而我國資本市場尚不成熟,在會計政策選擇及相關資產負債等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上具有很大的選擇空間的情況下,只有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職業判斷能力,才能正確確認公允價值。
會計職業判斷的基本任務就是為包括所有者在內的各相關關系人提供決策所需要的信息,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是評價會計工作成敗的標準。作為會計信息集中體現的財務會計報告,也是企業會計政策的綜合反映。因此,衡量財務會計報告質量的高低,基本上就能衡量出一個企業的會計工作質量和會計政策水平,即會計職業判斷水平。在會計實務中,很難找出特別明確的標準去衡量財務會計報告的質量,就一般意義而言,高質量的財務會計報告應該滿足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相關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時性、明晰性等質量特征。此外,財務會計報告應結合企業具體情況按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編制,既要符合企業的實際,又能體現企業的自身特點,這都需要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
新會計準則,給予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和在相應制度約束下的靈活應用以更大的空間,會計職業判斷存在于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的全過程。如:在會計的確認階段,會計人員首先確認經濟業務或事項的原始憑證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在此基礎上判斷其性質,確定會計要素,以便作出正確的會計處理;在計量階段,會計職業判斷體現在要根據會計要素類別,確定其合適的計量屬性,按規定的計量單位和計量手段,準確的計量會計要素的價值;在會計的記錄階段,會計職業判斷是對各項會計要素按其性質進行正確的分類,準確的登記在與其相應的賬戶體系中;在報告階段,會計職業判斷是要確定會計報告的內容和形式,選擇說明或披露的信息,使會計報告相關使用者正確理解和掌握準確可靠的會計信息。
主觀上樹立一種職業判斷意識,是會計人員提升職業判斷能力并能夠正確運用職業判斷的前提條件。新準則體系賦予了會計人員較大的職業判斷空間,會計人員為了適應會計環境的變化,必須改變過去按圖索驥的工作方式,提高對會計職業判斷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更新思維方式,改變過去按部就班的模式,從更廣泛和開放的角度思考會計環境,增強職業判斷意識,自覺養成良好的會計職業判斷習慣。
專業知識是職業判斷能力的潛在表現,也是會計人員應具備的最起碼的從業知識。相關知識是指與會計工作有密切關系的財政、稅收、金融以及外語等知識,這是會計人員提高職業判斷能力的必要條件。職業判斷能力是會計人員學識、經驗、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綜合反映,不僅要面對企業經營中不斷涌現的新的經濟事項,依據有關規定做出專業判斷,并對這種事項進行記錄和反映,而且還要向企業決策者提供決策的備選方案。
新準則體系賦予會計人員處理業務的靈活性越大,就越需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道德依賴人們的信念、習慣以及教育的力量維持存在于人們的意識和社會輿論之中,它只發生在法規和準則對會計人員行為限制的邊緣地帶。會計職業判斷的合理程度也取決于這種以道德為基礎的行為自律程度,尤其當法律法規無明確規定時,會計職業道德的作用就在于促使會計人員能自覺抵制各種利益的誘惑,并且不受權勢和偏見的影響,確保判斷所產生的會計資料能客觀、真實、公允地反映會計主體的會計信息。
會計職業判斷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會計人員只有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提高適應復雜多變的會計環境的能力才能做好職業判斷,而這種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是通過不斷訓練、實踐、在充分熟悉會計業務處理的基礎上,逐步積累經驗而不斷提升的。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明確規定了會計人員每年接受培訓的時間累計不應少于24學時。作為會計管理部門,要樹立現代教育觀念,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有針對性地對會計人員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業務培訓和指導。作為會計人員,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充分認識培訓的重要性,認真對待每次培訓,不斷充實和更新知識,準確領會相關政策、準則和制度的基本內容和精神實質,使之成為開展會計職業判斷的利器。
[本論文為佳木斯大學教務處項目“《基礎會計》教學中加強學生職業判斷能力教育研究與實踐”編號2009137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