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鳳
論我國開征遺產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史海鳳
近代遺產稅自1598年的荷蘭,其后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美國等國相繼開征了遺產稅。目前世界上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國家開征此稅,臺灣、香港地區也建立了完善的遺產稅制。借鑒國際經驗,結合我國稅制改革的實際情況,進行開征遺產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制定完善合理的遺產稅制度,是當前稅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
改革開放以來,“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最終實現共同富?!钡恼?,激發了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居民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但同時也出現了收入懸殊、兩級分化的情況。對此,除開征累進的個人所得稅可以起到緩解社會分配不公的矛盾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對擁有資產者在其死亡后課征累進的遺產稅,無疑有平均社會財富,縮小貧富差距的積極功能。同時,遺產稅引導富人公益捐贈方面具有重要意義。2010年的全國兩會上,被稱為“中國首善”的陳光標提交了關于向富人征收遺產稅的提案,他自己表示將拿出90%的遺產捐給社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下的“善基金”發起人之一李碧琪認為,我國開征遺產稅是一種趨勢,必將推動富豪積極投身慈善。同時,一般的遺產稅都規定對社會公益事業的捐贈不征稅,這種鼓勵性政策,無疑可促進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
遺產繼承人從被繼承人那里獲得的遺產,不同于其他所得,它是一種不勞所得,這種非勞動所得的財產,容易使人貪圖享樂,腐化社會風氣。特別是在使用這些得來甚易的財產時,容易出現奢侈浪費,不利于社會文明的傾向。開征遺產稅,有利于限制繼承人的不勞而獲,鼓勵勤勞致富,減少社會浪費,改善社會風氣。“善基金”的發起人之一包頭寶麒資源管理公司董事長金樹萍表示,征收遺產稅對中國的下一代成長和公益事業的發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至少中國的富二代可能有更好的發展,富豪也會注重他們內在的提升,包括競爭力的培養”。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司原司長、北師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也介紹說,從美國的經驗看,經過征收遺產稅后,家族富過三代、富過五代的情況就多了,家族對于道德建設,對于治理能力建設就會好很多。他表示“但無論如何,我覺得應該是一個方向,遺產稅并不是說單純的收富豪的稅,對富豪的家庭、家風來說,是一種很好的保護”。
目前,世界各發達國家都開征遺產稅,遺產稅成了各國政府財源的一個渠道。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會使得遺產稅的征收提上日程,把積累于少數人手中的大規模財富,以稅收手段調出為社會服務。另外,國家征稅既維護了國家的課稅權,也通過征稅維護了國家的經濟利益。我們知道,遺產稅是一個國際性的稅種,多數國家都征收,因為我們沒有開征這一稅種從而對外籍人員在中國的遺產,我們無法征稅。而中國人在國外的遺產,外國政府都要依法征收遺產稅。可見,不征遺產稅,不僅不利于維護國家權益,而且也不符合國際稅收對等原則。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任何法律制度都是客觀經濟生活的反映。因此,遺產稅制的建立需要具備一定的經濟條件。即稅制的建立須有可靠充裕的稅源。近年來,人們的收入水平有了普遍提高,特別是隨著分配制度的變化,一部分人的確先富起來了。這些富起來的人主要是:私營企業主、承包經營者和部分個體工商戶;“三資”企業和部分公司的高薪雇員;從事房地產、證券和期貨交易取得收益的人員;文藝界部分演員、歌星等。隨著經濟的發展,高收入階層還將不斷擴大,還將有更多的人在新的分配制度下積累起更多的財富。個人財富的不斷積累,為遺產稅的開征提供充分可靠的稅源。
1.肯定了私有財產的合法性?!稇椃ā泛汀睹穹ㄍ▌t》都規定了公民個人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遺產稅同其他稅種一樣,都是國家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的一種形式,其征稅對象必須是公民的合法收入,即遺產必須是國家允許公民個人取得的合法收入積累而成。法律承認私有財產的合法性,為遺產稅制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礎。
2.肯定了財產繼承的合法性?!稇椃ā芬幎▏乙勒辗杀Wo公民的私有財產繼承權?!睹穹ㄍ▌t》也明確規定公民依法享有繼承權。以國家根本大法和基本法的形式肯定了財產繼承的合法性。并且國家于1985年頒布了《繼承法》,以調整繼承關系,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繼承權。我國法律對私有財產及其繼承權的肯定為遺產稅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據。
3.明確了遺產范圍和家庭財產的分割原則。繼承法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其范圍包括:公民的收入、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等。上述關于遺產范圍的規定是確定遺產稅征稅對象和對遺產進行評估的必要條件,其遺產價值也是適用遺產稅稅率的直接依據。依我國《婚姻法》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因此,征收遺產稅是須對家庭財產進行分割,從而確定遺產范圍。《繼承法》規定如果分割遺產,應先將共同所有的財產一般分出為配偶所有,其余為被繼承人的遺產。同時規定遺產在家庭共有財產之中的,遺產分割時,應當先分出他人的財產。這些規定明確了家庭財產的分割原則,也為正確確定遺產稅征稅范圍提供了依據。
4.明確了遺贈財產是遺產的一部分?!独^承法》規定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給國家、集體或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因此,被遺贈的財產就是受遺贈人根據遺囑取得的那部分遺產,該項財產作為遺產的一部分,也屬于遺產稅的征稅對象。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盡管我國建立遺產稅制的配套措施和法律制度有待于進一步完善,但已經具備了最基本的法律環境。
1.稅源難掌握。中國尚處在市場經濟初級階段,雖然出現了一部分較富裕的人,但這部分人財產的情況比較分散隱蔽,很難掌握他們的真實財產情況。
2.我國公民納稅意識淡薄。很多人對遺產稅還沒有真正理解;再加上我國現階段還沒有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公民對以后的生活缺乏安全感。在一項“中國開征遺產稅需要考慮哪些問題?”的調查中,47.59%的受調查者認為“開征遺產稅要首先完善社保制度”。
3.在目前征管力量不夠,征管技術不高,征管難度較大的情況下,勢必會影響到稅務人員的工作熱情。
1.剛開始征收遺產稅時,起征點不要定得太低,重點征收有巨額財產的人的遺產。在一項“中國開征遺產稅需要考慮哪些問題?”的調查中,調查顯示,65.67%的受調查者表示“遺產稅應針對富人征收”。心靈財富國際訓練機構總裁李勝杰多年來一直熱心于慈善事業,他也認為遺產稅實施還有困難。他建議提高征收的起征點,主要針對富裕階層。同時,李勝杰認為,在中國征收遺產稅前必須考慮到,目前的中國富豪還是以他們創造財富業績的多少來評價、衡量他們。如果遺產稅征收比例太高,而他們的心態仍是在乎金錢、發展、個人成就,還沒有從“小我”走到“大我”的精神世界里來的話,一旦突然推出太大的征收比例,有很多人會覺得不太合適。
2.我國遺產稅可采取逐步推進辦法。我國的現實情況是地域廣闊,經濟發展不平衡,地區發展差別大。所以我國開展遺產稅一定要結合這一客觀實際,按照先地區,后全國,先試點,后推廣的方式進行。首先,可在各地區進行切實可靠的遺產稅稅源調查。其次,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特點,選擇經濟發展快,居民收入水平高的地區進行開征遺產稅的試點。最后,根據試點的成功經驗,逐步在全國推廣。
3.著手建立個人資產檔案管理和價值評估制度。這是一件實施起來難度很大的工作,在目前個人財產登記制度尚不完善的情況下,為保證遺產稅的順利開征,應在遺產稅制與其配套法規中明確規定,被繼承人死亡后,遺囑執行人或繼承人應在法定期限內通知稅務機關派員登記財產,對轉移、隱匿財產的,應當加重處罰。待時機成熟后再以法律形式全面實行財產登記制度。另外,開征遺產稅必須核實遺產價值。建立公正、高效的個人財產評估制度是開征遺產稅和降低遺產稅征收成本的重要前提條件。國家可制定包括評估資格、評估對象、評估周期、價值認定等內容的一套個人財產評估辦法。
4.盡快設計出有效防止個人財產向國外轉移的約束制度。開征遺產稅后有可能引起資本外逃。由于中國目前有關部門無法對遺產稅的“納稅大戶”富裕階層進行有效的財產監管,而那些“富翁”尤其是那些“巨富”很可能會效法美國的逃稅者,輕而易舉地攜巨資“逃”到另一些未開征遺產稅或遺產稅率較低的國家尋找“樂土”。另外,為了防止人們以贈與的方式逃避繳納遺產稅,世界各國在開征遺產稅的同時也開征贈與稅,將贈與稅作為遺產稅的輔助性稅種。因此,我國建立遺產稅制的同時,也應建立贈與稅制,兩稅同時開征,以免遺產稅流于形式。
總之,遺產稅是一個征收難度較大,所需配套制度和措施較多的稅種,能否順利開征,除了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遺產稅制外,還需各級政府和稅務機關的不屑努力。同時,也離不開金融、房地產、法院、公證等部門及財產評估機構的通力配合。
(作者單位:內蒙古財經學院職業學院財政金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