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鴻霞,孟秀閣
(天津南開醫院眼科,天津 300100)
中藥外洗治療瞼緣炎的臨床觀察
鞏鴻霞,孟秀閣
(天津南開醫院眼科,天津 300100)
瞼緣炎;中藥;外洗
近年來,筆者采用中藥外洗治療瞼緣炎療效滿意,現介紹如下。
共選擇62例患者,確診為瞼緣炎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32例(眼)[1],與對照組3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瞼緣炎分型等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全部病例照相記錄其瞼緣炎情況。對照組用嬰兒用清潔劑,每日2次,外洗患處。治療組使用中藥:防風10 g,牡丹皮10 g,蟬蛻10 g,白鮮皮10 g,黃連10 g。滲出潰爛者,加五倍子以收斂解毒;鱗屑者,加野菊花,清熱除濕。眥重者,重用黃連。水煎,過濾液外洗,每日2次。1周為1個療程。兩組均治療3個月。結束后觀察療效。
3.1 療效標準 顯效:1周后赤腫、滲出、鱗屑均消失,患處愈合,3個月中未有反復著;有效:1周后赤腫、滲出、鱗屑較前減少,3個月中患處愈合,并未有反復著;無效:1周后赤腫、滲出、鱗屑未見明顯消退,或3個月中有反復者[2]。
3.2 治療結果 治療組32例,顯效26例,有效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75%;對照組30例,顯效16例,有效5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70.00%,統計學方法采用卡方檢驗,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瞼緣炎是瞼緣表面、睫毛毛囊及其腺體組織的亞急性或慢性炎證。一般與細菌感染、理化刺激、視力疲勞等因素有關。分為鱗屑性、潰瘍性、瞼緣性3種。本病中醫稱作“瞼弦赤爛”,常為雙眼發病,病程長,病情頑固,時輕時重,纏綿難愈。
中醫認為,本病為脾胃濕熱所致,責之為脾胃,陽明胃土,喜燥惡濕,一有邪入,則陽被郁不伸,而熱生矣。有熱自必有濕,濕淫則熱益盛,而風更乘熱至,相依為害。或復受風邪;或風、濕、熱三邪相博,循經攻于瞼緣;或引動心火,灼傷瞼眥而發病。濕熱貫穿整個病程,表現為患處的赤腫和潰爛。治宜清熱除濕祛風。本實驗用以中藥煎湯外洗。方中牡丹皮涼血活血,取其“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義。本方重在清熱除濕,輔以柔和行血祛風藥,共奏祛風止癢,除濕清熱之功,以達到促進愈合,預防感染的作用。治療結果表明中藥外洗治療與清潔劑清洗相比,能更明顯地改善癥狀,促進水腫,滲出的吸收,幫助愈合,起到積極的治療作用。
[1]葛 堅.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6.
[2]徐國興.臨床眼科學[J].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9.
R244.9
B
1672-1519(2011)04-0322-01
鞏鴻霞(1982-),碩士,醫師,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眼科的臨床工作。
201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