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志英,李迎春,鄭蓓蓓
(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 300193)
醋烘制川楝子炮制工藝的探討*
竇志英,李迎春,鄭蓓蓓
(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 300193)
[目的]優選醋制川楝子炮制工藝,為醋制川楝子規范化生產和質量保證提供依據。[方法]以川楝素為指標,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以悶潤時間、藥材破碎粒度及烘制溫度為考察因素,以正交實驗法L9(34)優選醋制川楝子的最佳炮制工藝。[結果]最佳炮制工藝為:小粒度川楝子飲片,加20%醋拌潤,悶潤2 h后,置烘箱中130℃下烘干。[結論]藥材破碎粒度和烘制溫度對川楝子醋制工藝有顯著性影響,優選出的炮制工藝穩定可行,重現性好。
川楝子;川楝素;炮制工藝;正交試驗
川楝子,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實,別名金鈴子,又名楝實。性味苦寒,有小毒,歸肝、小腸、膀胱經,具疏肝泄熱、行氣止痛、殺蟲之功效[1]。川楝子生用有毒,炮制后能降低毒性,而且能增強理氣止痛作用[2],所以常炮制后入藥。傳統的炮制方法有炒焦、鹽制、醋制等,中醫傳統理論認為,醋制川楝子可行氣散瘀。醋性味酸、苦、微溫,入肝經血分,具有收斂、解毒、散瘀、止痛的作用。但目前對醋制川楝子的工藝和質量控制等方面研究較少,藥典也未對醋制川楝子做具體的規定,缺乏規范化的工藝過程和標準。由于川楝子的化學成分及其藥理研究也較少,其有效成分尚不確定,目前認為川楝子的三萜類成分為其主要成分,其中川楝素為其三萜類成分的指標性成分,既是有毒成分又是有效成分[3],因此常作為川楝子質量評價指標,2010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以川楝素的含量限度作為川楝子藥材和炒川楝子飲片的質量評價指標。鑒于此,本研究以川楝素為評價指標,采用正交實驗初步探討醋制川楝子的最佳炮制工藝。
美國Softa高效液相色譜(HPLC)系統(6000 LDI PUMP;6000 PVW UV/VLS DETECTOR);手動進樣系統;烘箱DHG78-1(湖北省黃石市醫療器械廠);粉碎機(武義縣屹立工具有限公司),FA 1004N型電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KQ-500E型醫用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HH-S型水浴鍋(鞏義市英峪予華儀器廠)。
食用醋(天津市天立獨流老醋股份有限公司),乙腈為色譜純(天津市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水為超純水。川楝素標準品(供含量測定用,HPLC≥98%,批號58812-37-6,成都曼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川楝子飲片購于天津市中藥飲片廠,產自四川,批號1001084;經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生藥教研室馬琳教授鑒定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Sieb.etZucc.)的成熟果實。
2.1 炮制品中川楝素的含量測定
2.1.1 色譜條件 色譜柱為HypersilODS2(250mm×4.6mm,5 μm),流動相為乙腈-水(30∶70),流速為1mL/min,檢測波長為210 nm,柱溫為35℃,進樣量10μL。理論塔板數按川楝素峰計算應不低于3 000。空白溶劑色譜圖中在川楝素相應位置上無干擾,說明此系統條件無干擾,見圖1。
2.1.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川楝素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0.270 g/L的溶液,作為對照品儲備液。
2.1.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量炮制品粉末(過40目篩)約1 g,置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 mL,稱定質量,超聲提取30min,放冷,再稱定質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質量,搖勻,濾過。重復提取3次,合并濾液蒸干,甲醇溶解定容至10mL容量瓶中,搖勻即得。

2.1.4 線性關系考察 精密吸取0.270 g/L川楝素對照品溶液,以甲醇配制質量濃度為:0.270、0.135、0.0675、0.03375、0.016875、0.0084375g/L,在上述色譜條件下測定川楝素的峰面積值,以峰面積為縱坐標Y,濃度(mg/L)為橫坐標X,計算回歸方程,得回歸方程Y^=2 064.7X+1 053.3,r=0.999 9。川楝素在0.084 375~2.70μg范圍內呈良好的線性關系。
2.1.5 精密度實驗 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重復進樣6次,測定川楝素含量,記錄其峰面積,以峰面積計算相對均數標準差(RSD)為0.146%。
2.1.6 穩定性實驗 取同一供試品,分別于0、2、4、6、8、10 h進樣測定,測定川楝素含量,記錄其峰面積,以峰面積計算RSD為2.641%。
2.1.7 重現性實驗 取同一批號樣品,按照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分別制備6份供試品溶液,測定川楝素含量,記錄其峰面積,以峰面積計算RSD為1.831%。
2.1.8 加樣回收率實驗 精密稱定已測知含量的樣品6份各1 g,分別精密加入一定量的川楝素對照品,按含量測定方法進行測定,計算加樣回收率,計算RSD為1.069%。
2.1.9 樣品含量測定 精密稱取川楝子生品和炮制品粉末各1 g,按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制備樣品溶液,按上述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
2.2 炮制工藝的優選
2.2.1 正交實驗設計 由單因素實驗結果可知,用醋量和烘制時間對川楝子中川楝素的含量影響不大,無統計學差異,故本實驗采用L9(34)正交表對悶潤時間(A)、藥材破碎粒度(B)、烘制溫度(C)進行考察,用醋量則選取傳統用量20%,以川楝素含量為考察指標,進行工藝技術參數的篩選。因素水平見表1。

表1 因素及水平Tab.1 Factorsand Levels
2.2.2 川楝子炮制品的制備和含量測定 按正交表安排進行實驗,取不同大小(B)的川楝子100 g,取定量的醋悶潤不同時間(A)(醋的用量為每100 kg川楝子用20 kg米醋),置烘箱中采用不同溫度(C)烘干后取出,放冷。按2.1.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結果和方差分析見表2-3。
表2和表3結果顯示:藥材粒度和烘制溫度對結果有顯著性影響,從直觀分析極差的結果可知三個因素的影響程度為C>B>A,即烘制溫度>藥材破碎粒度>悶潤時間。醋制川楝子最佳工藝為A2B3C2,考慮到悶潤時間對其結果影響不大,同時出于節約成本和資源的考慮,確定其最佳工藝為A1B3C2,即小粒度川楝子飲片100 g加入20mL醋,密閉悶潤2 h后,置烘箱中130℃烘干,取出放涼。
2.2.3 驗證 按上述A1B3C2工藝制備3批炮制品,按上述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生川楝子中川楝素含量為1.981mg/g,三批醋川楝子中川楝素含量分別為 1.105、1.114、1.109mg/g,表明優選的工藝條件穩定合理可行。醋制品與生品相比,川楝素含量均有所下降,與生品比較醋制品川楝子中川楝素降低了約44%。

表2 正交實驗結果Tab.2 The resultsof orthogonal test

表3 方差分析表Tab.3 Analysisof variance table
川楝子為果實類中藥,濁臭有毒,在炒制過程中會產生異味令人咳嗽,同時火力控制不好還影響其質量。故本實驗對川楝子的炮制方法進行改進,將川楝子用醋潤透后,置烘箱中在一定溫度下烘制一定時間后取出放涼即可。該法制得的川楝子飲片外觀色澤均勻,且省力省時,也克服了人工操作時異味刺激鼻喉的缺點。該方法適用于大生產的要求。采用本實驗所建立的炮制工藝技術參數來炮制醋川楝子,該醋川楝子中川楝素含量均明顯低于生品,炮制后毒性有所降低,降低毒性的同時,仍保留其部分含量以令其發揮藥效,達到毒效并存的目的。
川楝素是川楝子的主要成分之一,既為其活性成分,也是毒性成分。川楝素的結構是半縮醛結構,始終以互變異構體存在,所以計算時要以兩個峰面積之和計算[3-4]。
2010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要求川楝子藥材中川楝素的含量應為0.060%~0.20%,本實驗中生川楝子符合要求。川楝子項下僅收載了炒川楝子炮制品,炒川楝子飲片中川楝素的含量應為0.040%~0.20%,但尚無醋川楝子炮制品化學成分含量限定和質量標準,本實驗為建立醋川楝子中川楝素的含量限定和質量標準提供了實驗數據。同時我們也將根據川楝子所含的其他成分[5-6]進行深入研究,從多成分、多藥效的角度來探討川楝子炮制后增效減毒的機制。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39-40.
[2]紀青華,陸兔林.川楝子不同炮制品鎮痛抗炎作用研究[J].中成藥,1999,21(4):181-183.
[3]鐘熾昌,謝晶曦,陳淑鳳,等.川楝素的化學結構[J].化學學報,1975,33(1):35-47.
[4]舒國欣,梁曉天.關于川楝素的化學結構的修正[J].化學學報,1980,38(2):196-198.
[5]李 豐,朱 訓,陳 敏,等.川楝子化學成分研究[J].中藥材,2010,33(6):910-912.
[6]周 英,王慧娟,郭東貴,等.川楝子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草藥,41(9):1421-1423.
The study of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Fructus Toosendan processed by vinegar
DOUZhi-ying,LIYing-chun,ZHENGBei-bei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ianjin,300193,China)
[Objective]To optimize the best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Fructus Toosendan for standardization of fructus toosendanin processed by the vinegarand provideabasis forquality assurance.[Methods]Thebestprocessing techniquewasobtained through determining thecontentof toosendaninby HPLCand theorthogonal testwasadopted toexplore the influencesof three factors(thebake temperature,infiltrated timewith vinegarandmedicinalspecifications)on the content.[Results]Thebestprocessing techniquewas to infiltrate 2 hours with 20%vinegar,bake at130℃.[Conclusion]Themedicinal specifications and the bake temperature had the significance influence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of the toosendanin.The bestprocessing technique is stable,feasible and good repetion.
Fructus Toosendan;toosendanin;processing technique;orthogonalexperiment
R284.2
A
1672-1519(2011)04-0338-0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1073053)。
竇志英(1967-),女,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藥傳統制藥工藝和中藥成分研究。
201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