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徐杭,汶醫寧,王軍威
(1.陜西中醫學院中醫診斷室,咸陽 712046;2.陜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心內科,咸陽 712083)
痰、瘀體質與冠心病痰、瘀證探析*
楊徐杭1,汶醫寧2,王軍威1
(1.陜西中醫學院中醫診斷室,咸陽 712046;2.陜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心內科,咸陽 712083)
418名冠心病患者中醫辨證分型以心血瘀阻證(150人占35.89%)、痰濁內阻證(109人占26.08%)為多見,冠心病痰、瘀證除了與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可能與痰、瘀體質有關,運用中醫體質學說對指導防治冠心病痰、瘀證有意義。
冠心病;血瘀證;痰濁證;體質類型
冠心病屬中醫胸痹、真心痛范疇,分為心血瘀阻、寒凝心脈、痰濁內阻、心氣虛弱、心腎陰虛和心腎陽虛6證[1],筆者在對418名冠心病患者辨證研究時發現心血瘀阻證、痰濁內阻證在冠心病中醫辨證的6個證型中最為常見,心血瘀阻證150人占35.89%,痰濁內阻證109人占26.08%,這些證候除了與心和其他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可能與痰、瘀體質有關,運用中醫體質學說對指導防治冠心病痰、瘀證有意義。
瘀血體質是體內有血液運行不暢的潛在傾向或瘀血內阻,導致臟腑、組織血液循環障礙,表現以血瘀為主要特征的體質類型。多為先天稟賦或后天損傷、憂郁氣滯、久病入絡所致。《古今醫鑒》曰:“心痹痛者……素有頑疾瘀血。”外傷和七情內傷是瘀血質形成的重要原因。長期精神壓力大、情志不遂可導致氣滯而形成瘀血質。瘀血質是血瘀證形成的體質基礎,血瘀證的生物學變化可能與瘀血質有關,對研究瘀血質有意義。研究表明血瘀證可表現為血液流變性降低,血流緩慢、瘀滯不暢,血液呈黏、濃、凝、聚改變[2];檢測冠心病血瘀證和非血瘀證及健康人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基因型,得出DD型ACE基因可能為冠心病血瘀證發病的易感基因[3]。
痰濕體質是由于津液運化失常,痰濕凝聚,以黏滯重濁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多為先天遺傳或后天過食肥甘厚膩所致。《醫學實在易》記載:“素稟之盛,由于先天……素稟之盛,從無所苦,惟是痰濕頗多。”元代王珪在《痰證》中亦指出:“父母俱有痰疾,我稟此疾,則與生俱生也。”高潔[4]等對中醫痰濕體質與人類白細胞抗原(HLA)的HLA-Ⅱ類基因多態性的關系研究認為:HLA基因與中醫痰濕體質有一定關聯性,表明痰濕體質可能與先天稟賦有關。然而后天的飲食起居、年齡、疾病和藥物等更是與痰濕體質形成密切相關。《臨證指南醫案》說:“但濕從內生者,必其人膏粱酒醴過度。”《石室秘錄》曰:“肥人多痰,乃氣虛也,虛則氣不能運行,故痰生之。”年高體弱,無力運化水濕及推動血脈運行,水濕痰濁因而內生;老年人活動量減少,若攝入的熱量過多,會使脂肪過剩,形成痰飲濕濁。痰濕體質多表現為體形肥胖,而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是引發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體質可以決定疾病的發病和臨床證候類型,是辨證的基礎。冠心病的發病是遺傳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瘀血質、痰濕質可能是冠心病血瘀證、痰濁證形成的重要體質基礎,若心氣、心陽不足時,推動、溫養失常,便可致痰、血瘀積,痹阻心脈而引發冠心病血瘀證、痰濁證,因此,冠心病痰、瘀證的發生與患者的體質類型有密切關系。中醫體質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瘀血質、氣郁質、特稟質等9種基本類型,其中痰濕質主要表現有:體形肥胖,面部皮膚油脂較多,汗多而黏,胸悶,痰多;面色淡黃而暗,易困倦,舌胖大、苔白膩,口黏膩或甜,身重不爽,脈滑,喜食肥甘,大便正常或不實,小便不多或微渾;對梅雨季節及潮濕環境適應能力差等。此型體質易患糖尿病、中風、眩暈、咳喘、痛風、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5]。痰濕質可能是引起冠心病痰濁證的主要病理體質。冠心病痰濁證的形成與以下病因病機有關:心氣、陽虧虛,不能布津,內生水濕,化飲成痰,阻滯氣機,血行不暢痹阻心脈;久居濕地,外濕困阻,或過食肥甘、生冷,或嗜酒過度等損傷脾胃。
脾胃運化失常,聚濕生痰,痰濁阻滯氣機,影響血行而致心脈痹阻。研究表明冠心病痰濁證脂質代謝紊亂,其可能是痰阻血脈的病理基礎。隨著年齡增長冠心病呈高發態勢,這與中老年人脾腎虧虛,升清降濁、分清別濁的功能減退,易于形成痰濕體質有關。由于機體的老化,無力運化水濕及推動血脈運行,更容易造成痰阻血脈而使冠心病成為痰濕體質的主要發病趨勢。
瘀血質主要表現有:面色晦暗,皮膚偏暗或色素沉著,容易出現瘀斑、易患疼痛,口唇暗淡或紫,舌暗有瘀斑點,舌下靜脈曲張,脈細澀或結代;眼眶暗黑,肌膚干,女性多見痛經、閉經、或經血色紫黑有塊、崩漏、或有出血傾向、吐血;性情易煩急躁等。此型體質易患出血、腫瘤、中風、冠心病等[5]。瘀血質可能是引起冠心病血瘀證的主要病理體質。冠心病血瘀證是五臟功能失調、瘀血阻滯心脈的結果,其中心氣血陰陽失調是其形成的基本病理;脾胃運化失常是其形成的重要環節;肝失疏泄,氣機紊亂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肺主氣失常是其形成的條件;腎虛是其形成的根本要素。
由上述可見痰濕質、瘀血質是以中醫痰濁證、血瘀證臨床表現為主,痰濕質、瘀血質決定了對痰濕、瘀血致病因子的易感性。痰濕質、瘀血質是痰濕證、血瘀證發生的基礎,與冠心病痰濁內阻證、心血瘀阻證的發病有內在聯系。痰濕質、瘀血質是冠心病痰濁證、血瘀證的病理基礎,形成痰濁證、血瘀證的因素也是痰濕質、瘀血質形成的重要因素,它們的病機、表現相似。研究表明痰濕質、瘀血質為高血壓病發生的危險因素[6],而高血壓是引發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所以瘀血質、痰濕質可能是冠心病血瘀證、痰濁證發生的體質背景。
體質是防治疾病的依據,體質受遺傳影響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受環境、精神、營養、鍛煉、疾病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又具有動態可變性。經過藥物治療和食物調養后可使體質有所變化,不同體質可采取不同調養:對具有痰濕質、瘀血質特征的冠心病痰、瘀證患者,從調整體質入手,應給予化痰祛濕、活血化瘀的藥物或食物以改善其痰濕、瘀血體質,達到提高預防和治療冠心病痰、瘀證臨床效果的目的。痰濕質飲食宜清淡,多吃紅小豆、扁豆、荷葉、冬瓜、山楂、薏苡仁、蓮子、茯苓、綠豆、絲瓜、苦瓜、黃瓜等具有健脾利濕、化痰祛痰的食物。冠心病痰濁證宜化痰祛濕、宣痹通脈,可選括樓薤白半夏湯、枳實薤白桂枝湯、溫膽湯、苓甘五味姜辛湯、蘇合香丸等加減運用,由于痰濁黏膩,易阻滯氣血,導致痰瘀互結,所以祛痰的同時還應配合活血化瘀藥。瘀血質宜多食黑豆、海帶、紫菜、蘿卜、胡蘿卜、香菇、山楂、醋、綠茶等具有活血、散結、行氣、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冠心病血瘀證宜活血化瘀,通脈止痛,可選血府逐瘀湯、丹參飲、丹參首烏湯、復方丹參片、丹參舒心片、地奧心血康等加減運用。
綜上所述體質偏頗與冠心病的發生有內在聯系。瘀血質、痰濕質在發病過程中表現為對冠心病的易感性及病變過程中病理發展的傾向性,瘀血、痰濕體質是冠心病血瘀證、痰濁證發生的體質基礎,運用中醫體質學說干預瘀血質、痰濕質,能有效預防和治療冠心病痰、瘀證。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19.
[2]時 晶,田金洲,王永炎,等.血瘀證的生物學基礎[J].中華中醫藥雜志,2006,21(6):363-364.
[3]毛以林,袁肇凱,黃獻平,等.冠心病血瘀證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基因多態性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24(9):776-780.
[4]高 潔,呂鳳娟,林蔣海.中醫痰濕體質與HLA-II類基因相關性研究[J].陜西中醫,2007,28(5):622-625.
[5]王 琦.9種基本中醫體質類型的分類及其診斷表述依據[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8(4):1-8.
[6]吳宏東,王 琦,董 靜.高血壓病體質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 [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2009,16(5):12-13.
Exploration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and phlegm,blood stasis syndrome in coronary heartdisease
YANGXu-hang1,WENYi-ning2,WANG Jun-wei1
(1.DiagnosisRoom of TCM,ShanxiUniversity of TCM,Xianyang 712046,China;2.Department.ofHeart InternalMedicine,The Affiliated HospitalofShanxiUniversity of TCM,Xianyang712083,China)
The differentiating typingof TCM in 418 patientswith cardiac heartdiseaseswere found thatcardiac blood stasissyndrome(150 cases,35.89%)and syndromeofinternalobsructionwithphlegm(109 cases,26.08%)werecommonlyseen.Phlegm and blood stasissyndrome in cardiac heartdiseasewasnotonly related todisregulation ofZang-Fu function,butalso related to thephlegm,blood stasisconstitution.Ithas a significantvalue touse the constitution theory in preventingand treating phlegm and blood stasissyndrome in coronary heartdisease.
coronary heartdisease;blood stasis syndrome;phlegm turbid syndrome;constitution typeof TCM
R541.4
A
1672-1519(2011)04-0320-03
陜西省科技廳課題(2007C234)。
楊徐杭(1958-),女,教授,從事中醫診斷教學與科研工作。
201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