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臻
(深圳南山圖書館,廣東 深圳 518055)
王 臻 女,1979年生。本科學歷,館員。
圖書館存在著知識轉移,擔負著向用戶轉移知識的使命,即提供知識服務。圖書館聯盟是以實現資源共享、互惠互利為目的而組織起來的、受共同認可的協議和合同制約的圖書館聯合體。這些聯合體常常冠以“體系”、“系統”或“網絡圖書館”等名稱,其實質都是以聯盟的形式在地區、全國或更大范圍內進行全面的或某一方面的合作,實現圖書館之間的資源共享[1]。其主要功能為:文獻資源建設協調、聯合目錄和聯合編目、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電子資源建設及資源合作存儲、參考咨詢服務協作、計算機資源共享以及人員專門培訓與業務輔導等[2]。從本質上看,它是由各成員圖書館積累的客觀知識資源、隱性知識和經驗的綜合體,是相互補充、相互聯系的知識資源統一體。這一本質決定了其目標在于最大限度地滿足聯盟運行中各類知識接受者(包括成員館、館員和用戶)的知識需求[3]。對單個圖書館而言,加入圖書館聯盟可以彌補自身資源的不足,獲取其他館的知識資源;對于成員館館員而言,在日常工作與讀者服務工作中,可以從圖書館聯盟的角度向讀者介紹資源、開展服務,幫助讀者獲取聯盟內的資源、享受聯盟提供的所有服務。所有這些圖書館聯盟的優勢都需要通過聯盟間的知識轉移來實現。圖書館聯盟知識轉移就是知識在聯盟成員之間有目的、有計劃的轉移、傳播和共享行為[4]。圖書館所開展的圖書館聯盟正是基于有效地利用知識,是產生知識增值服務的主要手段。知識資源的傳播與利用除資源本身轉移外,更多地通過面對面或網絡復制手段達到目的。這無疑與圖書館聯盟成員館知識產權的保護產生了巨大的矛盾。因此,圖書館聯盟知識轉移中對成員館權力的規定及限制都是必要的,使得知識利用與知識產權保護的沖突得以調和,也是知識產權法根本作用的體現。
圖書館聯盟知識轉移內容包括局部知識與核心知識。局部知識是指聯盟內相似業務部門掌握的知識,如成員館自建數據庫的規范與流程、成員館參考咨詢服務準則、成員館學科館員制度與用戶教育、培訓措施等。從而了解相關情況、橫向比較與借鑒,提高自身的服務。圖書館聯盟的核心知識是指成員館在通過知識轉移途徑獲取成員館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的基礎上,經過共同化、表出化、聯結化、內在化一系列過程,形成圖書館聯盟的核心知識(隱性知識),提供給成員館內的所有館員與用戶通過互動(面對面交流、網絡交互)來獲取CDRS的核心知識。它實際是從個體隱性知識和成員館顯性知識到圖書館聯盟隱性知識的轉化,是將顯性知識形象化和具體化的過程,通過“匯總組合”產生新的顯性知識被成員館館員吸收、消化,將分散無序的知識有序化,并將其激活向用戶提供所需的特定知識,幫助用戶解決問題[2]。最后升華成為圖書館聯盟自己的隱性知識,成為知識的知識[5]。
在圖書館聯盟知識轉移中,成員館咨詢館員的機會主義行為會使成員館面臨知識產權流失。在合作關系引發的知識產權風險較大的情況下,保護自身的知識產權理所當然成為成員館的重要目標。成員館可以利用法律對特色館藏來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然而成員館還有很多知識產權是以咨詢技巧等形式存在的,各個成員館會通過限制雙方的交流、減少知識的透明度和限制合作的范圍等方式保護知識產權。例如,個別成員館咨詢館員僅提供文獻信息的目錄、索引、文摘等,而不能夠提供全文檢索。合作關系引發的知識產權風險使成員館加強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一則有可能會造成一部分知識處于過度保護狀態,影響合作雙方協議轉移知識的轉移;二則加強知識保護表明成員館對合作伙伴的不信任,從而可能破壞雙方的合作關系,對知識轉移產生消極影響。
在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的過程中,政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6]。作為由國家投資設立的公益性文化和信息服務機構,圖書館在進行知識產權管理過程中需要政府提供經費、人員的支持。政府有關機構應積極制定相關的法規政策,明確法律法規實施細則,提高法規的可操作性。政府需創造條件鼓勵版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建立和有效運作,為圖書館尋求授權提供便利。例如,政府法律法規應給予圖書館特殊的豁免地位,這是圖書館實現其收集、保存、傳播信息資源,保障公民信息獲取和文化權利等社會職能的必要條件。同時,圖書館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實施知識產權管理的制度建設工作,制定相關的版權政策,設立版權管理崗位,指導圖書館業務避免侵權風險;開展版權教育培訓工作,提升工作人員和讀者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降低侵權風險;設置版權預算,為知識產權管理提供經費支持;與版權機構合作節約版權保護成本。通過這些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知識轉移特別是隱性知識轉移中知識產權流失、知識產權被侵犯等不正常現象。
發送方和接收方的知識差距越小,溝通和交流越有效,知識轉移的阻礙因素越少,發送方的發送和接收方的吸收越容易,越有利于成員館間的知識轉移,圖書館聯盟創造的績效越好。因此,圖書館聯盟要使合作成功運作,就必須考慮成員館間的接近程度。例如,鄭州輕工業學院、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河南財經學院、河南農業大學和河南中醫學院等院校圖書館形成區域性合作聯盟,開展館際互借、文獻傳遞服務及合作咨詢。
圖書館聯盟利用知識產權制度等外部防范措施,尋求長期合作機制,減少成員館間知識轉移中的機會主義行為。盡管成員館間知識轉移中存在著知識產權沖突,但仍然有一些外部措施可以被用來減少這種沖突的產生。對成員館間知識轉移中所涉及的知識,盡量根據知識發送方和知識接收方所在地的知識產權制度使知識產權化(如申請專利、版權、著作權等),以防止其被挪用或盜用,也可以通過第三方的監督來減少知識轉移中的機會主義行為[7]。
很多研究認為,合作團隊信任的建立最重要的在于最初接觸的處理,在起步階段中,團隊成員要互相見面,做些團隊的組建工作,確定目標和措施,明確任務和責任[8]。信任的建立和維系基于一系列的行為準則、道德規范。圖書館聯盟中成員館的一系列行為比如知識共享、網絡溝通的適時反應、信譽的承諾等都反映成員的能力,都會影響到信任關系的建立。因此,圖書館聯盟需要加強對其成員館館員行為的培訓,交互方法以及步驟,并制定規范保證成員館之間的互動一致,做到有章可循。圖書館聯盟也可以盡量提供機會讓不同專業背景咨詢館員進行面對面的互動,有助于建立社交紐帶關系,至少可以消除不能面對面帶來的信任障礙。在管理方面,圖書館聯盟實施管理控制,嘗試建立沖突危機處理機制。圖書館聯盟管理者優秀的沖突管理技巧可以轉化為增強創造力和信任感的源泉,反之,就會削弱成員館的信心和彼此間的信任感。因此,圖書館聯盟對成員館間知識轉移引發的知識產權沖突協調管理進行不斷總結,每次合作咨詢對成員館間知識轉移引發的知識產權沖突管理都有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一定要及時對經驗和教訓進行總結,避免在以后對成員館間知識轉移引發的知識產權沖突進行管理時走彎路。
圖書館聯盟中成員館間的知識發送方需要采取形式多樣的措施加強防范與控制,然而卻不能從根本上消除成員館間知識轉移引發的知識產權沖突,因此,圖書館聯盟針對不同成員館作為知識發送方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對成員館間知識轉移引發的知識產權風險進行評估,在評估的基礎上不斷調整知識轉移的合理方法與途徑,從而在短期內把圖書館聯盟知識轉移引發的知識產權風險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限度,保證圖書館圖書館聯盟項目的有效運行。
[1]李家清.我國圖書館聯盟進展及發展策略[J].情報資料工作,2007(2):76-79.
[2]蘇建華.數字圖書館聯盟服務共享模式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09(5):35-37.
[3]周九常,白清禮.圖書館聯盟知識轉移與共享文化的價值觀體系[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8(6):38-41.
[4]周九常.圖書館聯盟知識轉移障礙及其消除[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8(2):65-68.
[5]高景祥,白慶珉,王罡.基于圖書館聯盟的知識轉移路徑分析[J].情報雜志,2010(6):86-88.
[6]陳傳夫等.中國圖書館界對知識產權問題的認知調研報告(下)——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進展與對策[J].圖書與情報,2010(2):18-22,30.
[7]蘇世彬.電子商務伙伴間知識轉移中知識產權沖突及其協調管理對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0):113-115.
[8]宋艷,李軍,鞏長坤.基于虛擬團隊特性的知識轉移機制研究[J].商業時代,2009(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