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麗
(南通商貿高等職業學校圖書館,江蘇 南通 226011)
近年來,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我國產業技術升級和高新技術產業面臨新的重大發展機遇,這種局面對有熟練操作技能和較高科學文化素養的一線實用型技術人才和勞動者的需求越來越為迫切。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今后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展,應當與結構調整結合起來,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既要加強國內一流大學建設,繼續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的質量,滿足國家創新體系對科學研究領域高層次攻堅骨干人才隊伍的迫切要求,又要在有限的經費條件下,大力發展周期較短的、實用性和社區性的高等職業教育,后者在數量上將是我國高等教育規模持續增長的重點。”
在互聯網技術日臻發達成熟的今天,高職院校圖書館在為教育教學提供信息支撐和技術保障的同時,應拓展公共服務職能。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其公共性日益凸顯。所謂圖書館公共性表現為一種服務社會大眾,以實現知識信息資源公共、公開、共享為社會價值目標的圖書館服務原則與精神。這里的“公共”即全民共有,“公開”是指對全社會的所有人開放,“共享”就是全民共同享用。其于此,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公共服務面臨許多新要求:
①高職圖書館服務的主要受眾是高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教師以及相關教學輔助人員。基于這樣的服務群體,高職圖書館除了采購常備的人文和自然科學圖書資料,以滿足其提供傳統公共閱讀服務的需要以外,還應當購置、訂閱服務于高職院校各專業課堂教學的相關圖書雜志和音頻視頻資料,為教師研究改進教學提供參考,為專業課堂情景教學提供數字化技術資料,以滿足學生鞏固課堂學習成果和拓寬課外知識的需求。
②依靠傳統的服務模式,很難確保其服務功能的完整及支持一線教學的時效性。為此,圖書館要通過校園網這個技術平臺,及時發布圖書信息,開辦電子圖書注冊閱讀業務,同時,以校園網為媒介,為課堂和實驗教學以及學生上網學習,提供音頻和視頻等多媒體播放的接入服務。另外,在校園網圖書館的頁面上開設師生讀書心得交流和新書推介專欄,配合學校教學育人的實踐,推動學習型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拓展圖書館為一線教學服務的功能。
③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有熟練操作技能和較高科學文化素養的一線實用型技術人才和勞動者。近年來,由于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服務于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各個層面的職業技術人才,如文秘、財會、經貿營銷、餐飲、醫護、服裝、家電、建筑裝潢、汽車銷售、駕駛維修、導游、酒店管理等等,其專業門類和技術內涵以及從業技能要求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因此,高等職業學校在專業課程設置和辦學規模上應有別于普通高校,專業設置和教學目標要側重于實用技術應用和高級技能培訓。高職院校圖書館必須根據學院專業設置及教學的需要來組織文獻信息資源,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完善的服務。
高職院校各專業的設置和教學實施,必須以這些專業所服務的社會實踐為前提,才能確保所培養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高職院校圖書館應及時跟蹤專業教材更新動態,及時提供新版教材以及與教學相關的多種載體的教學參考資料。因此,高職院校圖書館應密切關注一線教學研究的發展動態,在學校行政領導和教務部門的組織領導下,系統收集一線教學研究成果和新編教材的動態信息,利用圖書館與相關出版部門的業務渠道,通過互聯網及時發布本校自編新編教材的信息,推動和幫助這些富有真知灼見的創新型教材進入出版和發行系統,以推動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技術進步。
高等職業學校必須跟蹤飛速發展的社會經濟生活,為各種新興行業培養高素質的實用型技術人才。與此同時,也要關注已經或即將失傳或正在被新技術取代的傳統手工工藝,為其傳承發展整理挖掘收藏實物資料,發現和聘任專職教師,培養傳承人才。這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掘保護賦予高等職業學校的歷史機遇。雖說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理論性很強的工作,然而基礎性的手工工藝流程的發掘整理及與其相關的手工工藝技術人才的培養,應該引起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視,高職院校圖書館必須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為“非遺”保護和傳承人的培養提供有效的服務。為此,圖書館應積極開展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①指派專人通過互聯網收集整理有關傳統手工工藝的文字圖片乃至視頻資料,為學校開設相關專業課程提供決策依據。②為新開此類課程采集和存儲相關音視頻資料以及相關的文字實錄材料,同時為教學人員自編教材提供資料支持。③為新課程課堂教學的視頻音頻的流媒體播放提供接入服務,同時為學生相關內容的網上閱讀提供注冊登錄服務。④將已經自編使用的相關課程教材,通過網絡向有關出版部門推介,加強宣傳和推廣。
高職院校圖書館還應該利用校園網絡平臺,在面向社會提供圖書資料查詢服務的同時,整合館藏電子資源,為網絡讀者提供便捷的網上閱覽服務;有針對性地與相關專業網站建立鏈接,并形成完善的導航系統;有針對性地整合館藏特色資源形成特色資源數據庫,為社會讀者提供網絡查詢服務。
總之,高職院校圖書館在為本校教學、科研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應創造條件面向社會開放,努力實現館藏資源的社會共享。
[1] 王細榮.圖書情報工作手冊[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