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萍
(盤錦市圖書館,遼寧 盤錦 124010)
從社會大環境而言,圖書館作為社會科技教育文化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與社會協調共進。故此,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是社會發展的現實要求。
圖書館的信息中心地位說明社會的持續發展不能失去圖書館的支持,圖書館自身也要與社會緊密結合,根據社會需求的持續變化,不斷地改進服務方式和管理機制,以適應時代對圖書館的要求。
社會發展的核心是人的發展,人的發展既形成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社會生產和科學文化發展的根本目的和衡量社會進步的重要尺度。人是圖書館實踐活動的主體,也是圖書館賴以發展的諸因素中的決定性因素,是否注重與體現人的發展需求是圖書館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圖書館的未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于人的發展。只有以人為本才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信息資源,擁有競爭優勢,形成持續發展的巨大推動力。館員的發展主要從兩方面考慮:一為人才管理,二為人才培養。
人才管理所采用的管理手段,與傳統的以制度管理為核心的人事管理不同,它更強調將員工作為一種具有潛能的資源,強調對人的激勵、培養和發展,充分發掘人的智慧和潛能,使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具體而言,人力資源管理注重激勵管理與人本管理的結合。激勵管理是通過內在的或外部的刺激使人的動機產生或加強,并引起動機的行為,它是聯結館員需要與圖書館管理目標之間的橋梁。人本管理是按照人的本性進行管理,通過有效的方法,張揚人性的優點,抑制人性的弱點,提供能發揮人的潛能、智慧、創造力的環境,使人在創造社會財富、實現組織效益的同時,實現自身價值。人本管理是建立在人與人之間平等與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的,特別是數字圖書館的出現,更是改變了圖書館的工作方式、組織結構和管理方法,使人本管理在工作設計、規章制度的制定、組織結構、團隊建設、館員生涯設計等方面都體現出人性回歸的時代特征。
人才培養內容從圖書情報知識的學習轉向信息素質的發展。圖書館學、情報學的基本知識和理論是從事圖書館工作必備的基礎,每一位業內人士都應該接受專門學科的學習,但是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信息素質的培養日漸重要。
信息素質的定義林林總總,簡言之,就是具有解決信息問題的技能。信息素質高的人掌握信息世界的知識,熟悉信息資源、信息組織形式和結構,了解信息創造和交流系統以及與信息世界相關的社會環境,并具備以下能力:①信息獲取能力。能在信息需求的基礎上,準確提出問題并制定成功的檢索策略。②信息識別能力。具有判斷信息價值的本領和水平,如經驗識別力、工具識別力、理性識別力等。③信息接受能力。對信息價值有正確的理解。④信息存儲能力。具有對載體的駕馭能力和信息的序化能力。⑤信息利用能力。能以判斷性思維利用信息并解決問題,實現預定目標。⑥信息創造能力。具有利用已有信息,經分析綜合處理而生成新信息,實現信息增值的能力,包括綜合力、移植力、迂回力等。
持續發展觀是圖書館實施持續發展戰略的先導。圖書館不僅要立足于現實,更要放眼未來,追求全面、整體、和諧的發展,擺脫傳統發展模式的束縛,與社會環境始終保持平衡、協調的發展關系,并不斷推進自身的持續發展。
激烈的市場競爭威脅著圖書館的生存,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要求圖書館人必須形成隨時根據社會環境和技術環境的變化進行適應性變革的新觀念。
在網絡環境下,必須摒棄閉關自守的傳統思維,建立在時間、空間、服務對象、內容、方式上全方位開放的服務觀。
以人為本是現代化管理的基本思想,其關鍵是造就大批敬業、勤業、精業的人才。提高職工素質是管理的主要內容,它將使整個圖書館運作自如。在管理上必須運用思想工作和經濟手段相結合的辦法,建立既有競爭激勵,又有責任約束的管理機制,求得人才自身價值的充分體現。
我國圖書館由于長期受以“藏”為中心的觀念支配,服務一直處于被動狀態。當前圖書館的主要矛盾已經從傳統的藏與用轉化為需求與服務的矛盾,圖書館應積極參與競爭,尋求新的突破口,開發、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信息服務,穩住現實用戶、發展潛在用戶。吸引用戶靠的是圖書館實實在在的優質服務項目,只有注重服務,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到用戶和服務上,圖書館的生存和持續發展才能有所保證。在現有的條件下,圖書館可以拓展服務范圍,嘗試提供以下服務:
信息代理一般是為企業提供長期的、及時的信息服務,包括市場動態調查、信息檢索、咨詢分析與決策、專利代理、信息技術培訓、科技文獻翻譯、網上形象塑造和宣傳等一系列相關信息服務。圖書館可通過提供多種形式的代理,如全面代理、部分代理、項目代理等,適應不同企業的信息需求,為企業自由選擇創造條件。
社區信息服務是幫助某一特定社區的居民解決日常問題,包括家庭、就業、健康、保險、法律等。社區居民豐富多彩的生活要求信息服務的主題從以往的決策、技術管理、專業咨詢轉向提供多樣化的綜合性信息服務。如果圖書館能做到這一點,必然會贏得普通百姓對圖書館的廣泛認同和支持。
圖書館必須站在持續發展的高度認識信息用戶的重要性,用戶的存在是圖書館生存、發展的基礎,如何穩定現實用戶隊伍、發展潛在用戶關系著圖書館的命運。圖書館發展和培養信息用戶有以下幾個途徑:①提供信息用戶教育,幫助用戶增強信息意識,提高用戶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②建立用戶信息聯絡員,提供信息——技術——產品一條龍服務;③不斷推出適應市場經濟需求的各種新型、完善的服務類型與方法,創建名牌信息產品、特色產品;④與館外人員合作,提供專深或綜合性特征明顯的信息服務,建立專家數據庫,借助社會力量共同承擔信息咨詢,以聯合的力量幫助用戶解決憑借個人能力無法排解的種種疑難;⑤與新聞單位聯姻,開展信息服務營銷活動,通過各種媒體宣傳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在電視、報紙、網站上公布咨詢服務電話、設置留言板;在電臺、電視、報紙上開辟專欄,提供咨詢解答;參與一些社會影響面較大的熱點服務活動,擴大知名度和獲取社會效益。
在知識經濟時代,終身教育已成為個人未來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圖書館應在終身教育中承擔起相關的責任:廣泛了解人們的學習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開展有關終身教育的信息資源建設;研制和推出各種適合人們學習使用的數據庫并不斷更新、完善;配合其他媒體策劃和開展終身教育方面的活動;還可以為用戶提供有關終身教育機構的信息或做二者的中介等。此外,在遠程教育中,圖書館也大有可為,如參與教師的課程規劃設計;搜集與授課內容相關的信息資源并對其進行評估,制成網頁供選修此課程的學生使用,建立信息數字化試驗室,協助教師完成課件制作等。
我國廣大農村長期以來信息資源匱乏,農民整體素質不高,造成很多貧困現象,也正因如此,農民擺脫貧困的愿望特別強烈,對信息、知識特別是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的需求旺盛,各種媒體所報道的“三下鄉”活動的火爆場面充分說明了農民對知識、信息的渴求。圖書館在為農民提供信息服務時,應主要提供適合當地的農業生產科技知識和文化科普知識,兼以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法律知識,反對封建迷信、賭博及一切不良行為,引導農民養成一種健康的、積極向上的生活習慣;幫助農民尋找和引入一些技術含量高、收益大的“三高”項目;為農業生產管理者提供決策信息;為當地的農業服務部門提供最新的農業生產信息;為農產品銷售提供中介服務等等;還可以建立農村信息站,保證服務的不間斷進行。另外,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以點帶面,使服務真正到位,農民真正受益。
與大型門戶網站不同,專業網站是以提供專業化信息服務為目標的。在信息日益膨脹的今天,尋找專業化信息已成為網絡用戶的難題,因此,具有專業特色的網站將受到人們的歡迎,如“新浪”的新聞、“網易”的社區等。總之,專業信息服務網站的建設將是Internet發展的大趨勢,圖書館完全可以依托自身的各種資源優勢,搜集、評價、組織網上資源,建成實用的專業服務網站。
科學技術是促進圖書館發展的重要動因,新技術的出現使圖書館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圖書館的發展是與信息技術密切相關的,信息技術決定著圖書館進行信息整序和開展信息服務所能采取的方式,即決定了圖書館外部的社會環境和內部業務的工作手段。對圖書館來說,當前的主要任務是及時引入新技術,為圖書館發展提供動力和支持。最為關鍵的技術是數字圖書館技術,它是信息技術在圖書館應用的集中體現。資源數字化技術、超大規模數據庫技術、多媒體信息處理技術、數據壓縮技術、存儲技術、遷移技術、安全技術、數據倉庫技術、自然語言檢索技術、網絡傳輸技術等等是數字圖書館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的綜合利用可以實現資源的網絡化,形成一個將數字化信息、互聯網、用戶和服務商集成在一起的信息環境,擴大信息的利用范圍,提高服務的速度和效率,實現資源的全球共享。
[1] 王世偉.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圖書館管理體系.圖書館雜志,1999(2).
[2] 唐家玉.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管理.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2001(6).
[3] 顧永時.高校圖書館可持續發展思路.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3(2).
[4] 王德平.圖書館可持續發展探討.圖書館學·情報學·信息科學,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