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盧素珍
(梅州市劍英圖書館,廣東 梅州 514021)
地方文獻資源體現了本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的歷史淵源,是反映特定區域政治、經濟、科教文化的知識寶庫和信息源,是某一特定地域內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以及人類群體活動方式的記錄,是地方文化的沉淀,是了解和研究某一特定地域的工農業生產、科學文化、歷史和現狀,預測未來的主要情報來源。將它們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起來,將對本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首先,地方決策機關需要地方文獻。由于地方文獻是一個地區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狀況、歷史和現實的真實反映,因而對本地區具有明顯的資治作用,歷來是各地政府機構進行決策時的重要依據。因此,公共圖書館采集、研究和利用好地方文獻,并通過各種文獻形式,主動、及時地提供給本地區各級決策機構,以便有針對性地制定社會發展規劃和有關方針政策,具有重要意義。其次,地方經濟建設需要地方文獻。各地區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資源和風俗民情存在差異,各地區經濟發展的結構、程度和發展方向也不一樣。隨著歲月的流逝,人們思想觀念和需求的變化,本地區的傳統產品及其生產技術、經營方式失傳,或者因市場不景氣而停滯不前或消失,可以按地方文獻中有關記載,對產品恢復生產,還可以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開拓創新。
地方文獻中記載了本地區的山川勝跡、燦爛文化以及名人志士的傳記和著述,可為地方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提供豐富的教育素材。公共圖書館可利用地方文獻為全面提高公民的綜合素質服務。
2.1.1 地方文獻的收藏范圍。在公共圖書館中,地方文獻的收藏應以如下幾個部分為主:①地方史料。包括地方志、名碑、拓片、名人字畫、家譜等,特別應以地方志為主。因為地方志是一種以區域為中心,記述某一區域的地理形態、氣候環境、歷史沿革、政治、經濟、歷史事件、歷代地方人物、藝術、名勝、風俗等歷史性資料的總匯。它不僅在內容上涉及一個地方的信息,同時也是地方著作。由于地方出版物內容廣泛,其史料詳實,材料系統,因而對本地區的國民經濟建設和科學研究實為不可缺少的寶貴資料,各館作為重點收藏應力求完備。②歷代地方名人的著作及傳記資料。凡是本土人士的資料,只要印成書本,不論其是否知名,是否公開發行,或是散見于報紙雜志的論文,原則上都應盡力收全。③地方出版物。地方出版物是指某一地區歷代刻印、出版、發行的一切資料,包括本地區的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一般符合本地區建設事業的現實需要,足以反映本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軌跡,又能展示一個地區人文歷史面貌,應重點收藏。④地方革命文獻及音像電子資料。地方革命文獻是研究地方革命史,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資料,可以作為形成館藏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公共圖書館都較重視收藏。地方電子音像資料,作為新的載體形式不斷發展,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未來將成為圖書館館藏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館應充分應用先進技術手段,努力收集并制作本地城鄉變遷及重大事件的音像資料,使其與其他文字資料互相補充,相得益彰。
2.1.2 地方文獻的收集措施。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更加迫切需要有關各地概況、行業動態、統計資料等的地方性信息。而地方文獻正是當地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等各項事業發展的“歷史記錄”和重要信息源,它為圖書館開展信息咨詢服務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保障。為此,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地開展地方文獻的征集工作:①爭取政府及社會的支持。要將地方文獻的收集作為首要任務,積極向文化主管部門反映情況,并主動服務,促成當地政府就征集地方文獻制定地方性法規,建立呈繳本制度。同時還要積極向社會宣傳收集地方文獻的重要性,引起各行業、各部門對地方文獻的重視,并千方百計吸引讀者,提高地方文獻的利用率。②建立專門機構,明確專人負責。為了加強地方文獻的收集工作,要建立健全地方文獻收集制度,這是做好地方文獻收藏工作的重要保證。要設立專門的部門負責管理,指定專人具體負責,做到有步驟、有重點地收集。從事此項工作的人員要有較強的業務能力,要了解本地區的歷史、地理、人物,熟悉書目等等,否則將無從下手。③將收集地方文獻列入圖書館采購計劃之重點。要撥出專項經費,確保地方文獻征集工作的順利開展。④深入書庫,摸清地方文獻的館藏情況,編制地方文獻缺藏目錄和特征目錄。這樣可使采訪征集人員做到心中有數,使征集工作有計劃地進行,并確保征集重點。⑤加強館際協作,促進地方文獻的交流。各圖書館除了本系統內的協作外,還應與本地區其他類型圖書館建立協作關系,雙方互通信息,主動訪求或主動贈送以共同充實館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凡是反映某地區自然、社會、政治、軍事、文化、科技、人物等方面的歷史和現實的資料,無論是文字、錄像、照片、錄音以及其他形式的“信息載體”,均應視為地方文獻。可見地方文獻范圍非常廣泛,此外還有散見于其他文獻中涉及當地內容的文獻資料,如歷史檔案、關于本地的社會及自然的調查研究報告和內部出版物等。這些都給地方文獻的收集工作帶來一定困難。
地方文獻的開發工作目前仍以手工為主,計算機的普及率不高,限于做淺層次的加工處理,信息產品質量不高,利用率低;形式以卡片式和書本式常見;文獻開發存在著隨意性、盲目性,著錄標準不統一,因此難以適應當今數字化、網絡化發展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用戶方便快捷地查詢和使用,降低了圖書館網絡信息資源的共享程度。
人才資源是圖書館眾多資源的核心,而文獻開發需要相對穩定的高素質專業隊伍。從事地方文獻開發的工作人員除應具有圖書情報專業知識外,還要具備相當的歷史知識,特別要熟悉本地區的自然及人文發展史。此外,隨著高新技術在圖書館工作中的廣泛應用,要求開發人員及時補充以信息處理、計算機、通訊技術三位一體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能。然而,這樣的人才目前實在匱乏。
筆者所在的梅州市劍英圖書館歷史悠久,藏書豐富,至今擁有館藏30多萬冊。其中,古舊籍3.8萬冊,客家地方文獻史料1500種。并逐步建成了與本地經濟與發展相適應,學科結構合理、文獻類型齊全、載體形式多樣,頗具地方特色的藏書體系。館藏中地方文獻尤為豐富。為加大地方文獻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工作力度,成立了地方文獻開發工作領導小組,設置專職工作人員,切實加強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組織工作和領導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方面主動收集,與當地檔案館、方志辦、文史辦、黨史辦、地方出版社和新聞出版局等有關部門以及當代的著名作家、知名人士建立緊密的聯系;另一方面,根據地方文獻多屬內部出版物或單位專藏的情況,又主要以復制、征集、郵購、交換、接受捐贈等方式進行收集,以保證地方文獻收藏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我們通過各種關系,征集了不少資料。如征集到了原梅州市委書記謝強華同志在梅州工作期間積累下來的圖書、資料、照片、音像制品等500多冊。另外,我們也做好網上搜尋工作,派專門工作人員定期在網上搜尋相關文獻。
本館地方文獻專藏在力求完整、全面和系統的前提下,已確立以地方資料、客家人物及其著述、葉劍英文獻資料為重點藏書的體系。
以發掘館藏來補充館藏,在開發館藏資源中發掘、補充、完善地方文獻并根據市場信息跟蹤征集。
本館館藏地方文獻中有一定數量的古籍,善本圖書也較多。保護好古籍,做好古籍整理搶救工作,至關重要。我們做了如下幾項工作:
①做好常規保護工作。對古籍做好防蟲、防光、防潮、防鼠、防火、防水、防盜、防塵等8防工作。改善古籍書庫的保管條件,做好溫濕度和光照、灰塵控制,配置各類護書用品,把古籍的自然損壞率降至最低限度。
②培訓古籍管理人才。舉辦古籍保護人員學習班,請古籍保護專家講授古籍保護知識和技術,提高管理人員的古籍保護意識和古籍復制與修補技術。
③搶救瀕危古籍。對瀕危古籍采用現代技術手段予以保護,如《嘉應州志》等書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書刊受灰塵、蟲蛀、潮濕侵害,破損較為嚴重。我們及時組織專人對破損的書刊逐頁進行修補;對破損書刊的封皮重新更換,散亂的封面、書名頁,及其他零散破碎的正文頁一一補回到原書刊上;裝訂線已經脫落的按照書刊的裝訂辦法和規定進行裝修,缺藏的資料,我們主動到省中山圖書館、梅州日報社和梅州市檔案館等單位復印解決,這樣既滿足了讀者的需要,又延長了書刊的使用壽命。
①堅持實施各項業務工作的制度和標準。本館地方文獻專藏由專職人員負責有關業務工作,采訪工作由地方文獻征集小組負責,按照不同時期的收藏范圍和原則征集文獻;整理編目工作由地方文獻專職編目人員負責,根據國家有關文獻的分類、著錄標準以及本館地方文獻編目工作細則操作;讀者服務、文獻開發和藏書保管工作都設有專職人員,并實施有關的規章制度。通過專人專責和制度化管理,保證了地方文獻各項業務工作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為文獻的自動化、網絡化管理打下基礎,從而建立起一個各項業務功能發揮良好、適應地方文獻讀者使用的藏書系統。
②根據地方文獻的形式特征進行加工整理。地方文獻非正式出版物多,版式不規范,項目不完整;不定期的連續出版物多,如簡報、校刊、宣傳材料、各式小報等;散張散件資料多,如會議文件、傳單、手稿、特刊等;類型多,除書刊報外,還有地圖、照片、音像制品、縮微品等。為此,我們根據文獻不同的實際情況,規范了工作程序、方法、制度,為今后長期管理和使用的藏書組織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年鑒、年報、會議錄、文史資料均作書處理;連續出版的通訊、簡報、小報作報刊處理;零散資料一般按其事件主題和時間歸類集中,裝訂成冊,依內容自擬題名,作書處理等等。
③根據地方文獻特點制訂分類細則。地方文獻分類與館內其他藏書相同,使用《中圖法》,但在類目的設置上根據地方文獻的特點作了一些特殊的規定,并制定了分類細則和類目表。一是地方文獻的數量較少,涉及學科范圍較窄,馬列、哲學、自然科學各類圖書更少。因此規定除經濟、文學、歷史、綜合4類之外,其他各類只設二級類目。二是重點突出歷史類。地方文獻中歷史類是最常用的一個類目,在K大類中歷史、考古、風俗習慣、地理、人物傳記等圖書是最常用的內容,其他類文獻涉及歷史類的內容,也常從歷史的角度使用。因此將《中圖法》中規定各入其類的歷史類圖書(如農業史、文化史)均集中于歷史K大類。各種報告文學形式的回憶錄、真實人物事跡入K82人物傳記。三是為了便于一些類型的地方文獻歸類,在原分類法類目之外新增了一些類目。如地方史志在4版分類法只設到省一級,依中國地區表分,廣東省應為K296.5。因為地方文獻中史志較多,我們增設了K296.51梅州市志,K296.52梅州市各縣、區志,K296.53梅州市各行業(部門)志,K296.54梅州市各縣(區)單位志等類目。依據以上原則擬定了一部類目表,簡明易用,重點突出,尤其是能夠把各種類型文獻全部統一管理起來,排架之后整齊劃一,具有管理方便、使用方便、清點方便的特點。
④根據地方文獻內容的特點進行編目。地方文獻與一般文獻在內容上最大的不同是地方性。因此在編目標引時我們尤其注意揭示其內容的地方性。例如,主題標引時,注意在《漢語主題詞表》的基礎上,增加有特色的地方區域、地方團體、地方事件、地方產品、地方人物等方面的主題詞,結合地方文獻本身的特點來制定適用的新增主題詞表和詳細的標引細則;分類標引時,除嚴格按《中圖法》進行分類標引外,還加注地方文獻標識,考慮到地方文獻所表現出的地域性和專指性都極強,編制了適用于本地本館的地方文獻專用復分表,更有效地揭示了地方文獻。
為了適應不同讀者從不同角度查找地方文獻的需求,建立健全了各種目錄體系。本館在建立了機讀目錄的同時,還建立題名目錄、分類目錄,以提高文獻的使用率。我們認為在書目數據庫投入使用后,卡片式目錄仍然有其重要作用,不可忽視。因為有些讀者能力所限,習慣于使用卡片目錄;工作人員在查重、注銷時仍有必要使用;翻閱卡片式目錄對了解地方文獻全貌也較容易。
①利用館藏地方文獻編制專題索引、目錄、文摘是開發利用文獻的重要手段。為此我們十分注意有針對性地編制專題性的目錄、索引。多年來,我們編制了10多種二三次文獻,如《梅州地方文獻資料目錄匯編》、《梅州客家歷代鄉賢著述目錄》、《館藏港澳臺圖書目錄》、《葉劍英史料索引》、《葉劍英年譜》、《僑聲索引》、《館藏港、澳、臺圖書目錄》等,為開發、利用館藏文獻信息資源提供了指南。
②設立葉劍英文獻室。本館地處葉劍英元帥故鄉,館名由原國家主席楊尚昆題寫,故此專門設立了“葉劍英文獻室”,為研究葉劍英的思想提供了寶貴的文獻,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如我們為廣東葉劍英基金會、北京梅州人海外聯誼會編纂《葉劍英詩詞賞析》提供有關葉帥文獻資料,使其得以順利出版。
③舉辦館藏地方文獻展覽。為讓社會各界了解本館的地方文獻收藏情況,以充分發揮館藏地方文獻的作用,我們舉辦館藏地方文獻展覽活動。如:在梅州客家聯誼會成立慶典暨世界客屬大會上,展出380多位鄉賢的1150種、近2000冊客家史料、鄉賢著述。在紀念葉劍英誕辰100周年之際,舉辦“葉劍英文獻展覽”,使廣大讀者更加了解客家鄉賢作者和葉帥事跡,深受讀者歡迎。
④建立“客家文獻數據庫”。梅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全球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本館收藏的地方文獻有的甚至已具有上百年的歷史,所積累的地方文獻十分豐富。我們根據自身的條件和優勢,充分利用地方文獻資源,開發了富有本地特色的“客家文獻數據庫”。
①為黨政機關領導決策服務。梅州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是歷史上有名的華僑之鄉、文化之鄉、足球之鄉,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我們為市委、市政府制定“開放梅州、工業梅州、生態梅州、文化梅州”發展戰略和“二館一基地”(葉劍英紀念園、客家公園、東山教育基地)提供參考依據;為市委、市政府制定經濟文化建設和社會發展規劃提供詳細的信息資料,對進一步發掘地方資源起到了積極作用。
②為發展文化經濟服務。我們利用館藏地方文獻,挖掘、整合和開發梅州文化資源、名人資源和民俗資源,為發展文化經濟提供有科學價值的文獻資料。涌現出一批以客家傳統文化內涵為產品主題的傳統工藝品,如大埔縣高陂鎮的優質陶瓷,五華、大埔兩縣的著名金木雕工藝品,梅縣畬江、興寧新圩生產的竹編工藝品,興寧的傳統產品彩色立體木雕等,實現了文化力與創造力互相促進、文化與經濟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為梅州經濟建設起到推動作用。
③為編志纂史提供翔實的原始資料。幾年來,我們已為上百個編史修志的單位提供服務,使其得以順利完成。特別是我們為客家文化普及叢書——《客家研究文叢·客家與梅州書系》的編纂出版做了大量的協助調研工作,并提供有關資料和照片,得到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客家研究文叢·客家與梅州書系》主編林碧紅的贊揚和肯定。
④為海內外專家、學者開展學術研究活動提供服務。以地方文獻閱覽室為主,本館每年接待大批海內外專家學者,并為其提供代查、代譯、咨詢、電話解答等服務。如為加拿大學者鄭海麟博士提供黃遵憲有關資料,為港胞黎先生提供黎氏族譜;為旅美華僑、“嶺南才子宋湘”的27世裔提供宋湘的遺墨、生平等史料;為上海《聯合時報》、《廣東僑報》駐港記者提供韓愈治韓江、韓江由來、明末李義豪明太子到陰那山的歷史資料;為日本、美國、泰國、馬來西亞以及我國香港、臺灣、北京、上海、武漢、河南、廣西、江西、福建、廣州等地專家、學者研究梅州史志、地方名人、華僑史、地名考趣提供客家史料,幾年來有1500多人次、300多封信件,借閱查詢了8000多冊次,深受好評。
⑤為編撰書刊、創作影視作品服務。積極主動地為重要題材的書刊、影視作品的創作提供服務,使其得以順利完成。我們為《葉劍英風采》、《海外文譚》、《出使美日秘日記》、《化碧集》、《客家研究》、《客方言》、《黃遵憲》、《客家人的幾次南遷初探》、《客家與畬族語言》、《客家婦女縱橫談》、《臺灣客家小考》等20多種書刊和《客家人》、《走出圍龍》、《客都梅州》、《劍魂》等影視作品提供了編撰素材、背景資料、參考文獻。
⑥為精神文明建設服務。梅州歷史上有以葉劍英、黃遵憲、宋湘、丁日昌、丘逢甲等為代表的著名人物。記載這些著名歷史人物的地方文獻,為梅州人民進行愛國主義、共產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同時通過弘揚客家文化,引發人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促使人們更積極地投入到家鄉現代化建設。
地方文獻是人類文明的歷史記載,是中國數千年文明史的發展過程中保留下來的文化遺產,今天人們仍可據此了解、學習和研究歷史,為學術研究提供文獻資料、為經濟建設提供信息咨詢、為廣大讀者提供文化教育。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一個重要職能就是搜集和保存人類文化遺產,圖書館要對收集到的珍貴、瀕危并具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地方文獻進行加工、整理,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分類、編目,建立檔案,才能使這些文獻資料長期保存下來并得以傳承和發揚。多年來,我們在開發利用館藏地方文獻服務于本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不少問題,如開發利用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這些問題有待于我們努力鉆研業務,提高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為進一步開發利用地方文獻做出新貢獻。
[1] 曹淑斌.淺談地方文獻的收集與利用[J].山東圖書館季刊,2003(1).
[2] 張勇,楊東.談地方文獻資源建設[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2(6).
[3] 熊焰.地(市)縣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和利用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2(6).
[4] 周欣娟.組建萍鄉地區地方文獻數據庫的思考[J].江西圖書館學刊,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