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奇平
民生是當前突出熱點,而價格又是民生的頭號問題。然而,人們有所不知,最突出的價格問題,不在房地產,不在食品,而在寬帶。
據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一項研究,如果考慮到收入差距的話,我國的寬帶資費水平相當于韓國的124倍。中國寬帶用戶占上網用戶98.1%,老百姓的生活已離不開互聯網,降低寬帶資費已成為最重要的民生問題之一。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專家提出了第五次電信改革建議。主要是從引入廣電競爭來促進寬帶發(fā)展。然而,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從開放市場,引入民營的思路來解決寬帶民生問題。
實踐證明,把財富集中到國家和政府手中,再向民生二次分配,實際效果總是不佳,因為有太多權力和利益集團伸手截流,擋也從沒擋住過。新的思路是,不用國家出錢,通過改革,發(fā)揮民營企業(yè)作用,用新技術帶來的市場增量改善民生。
中國寬帶價格居高不下,服務水平提高緩慢,根本原因在壟斷。以壟斷方式加速建設,固然也可以逐漸提高帶寬,降低價格。但解決不了與發(fā)達國家寬帶鴻溝日益擴大問題。中國以國有壟斷方式發(fā)展的效率,不如世界以民營競爭方式發(fā)展。這是寬帶鴻溝問題產生的根源。專家提出,打破接入網壟斷,將只占主導電信運營商收入2%的IDC資源拿出來,在拓寬寬帶服務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引入市場競爭,可以起到拔一毛而利天下的作用。這一方案在實際中是否行得通,姑且不論。我認為要真正解決數字化民生的問題,關鍵是要轉變解決民生問題的思路。
首先,國外互聯網接入普遍采取民營競爭方式提供服務,使得同樣帶寬,可以讓國民享受到更低價格、更高質量的服務。因此,引入市場競爭本身,就會通過機制的效力,帶來降價的民生福利效果。否則,只是提高骨干網帶寬,在接入服務及接入以后增值服務上堅持壟斷,會在寬帶更加靠近老百姓的地方,形成瓶頸。好比粗粗的水管送水時,卡在因生銹而開不大的龍頭上。抓住寬帶接入和增值這個龍頭,像各國在這一地帶通行的那樣引入競爭,中國老百姓與外國老百姓之間的寬帶福利鴻溝,才能有效填平。在解決民生問題上忘記市場經濟、忘記民營企業(yè),而過分迷信權力的人,將會被權貴左右,成為民生問題上好龍的葉公。
其次,解放互聯網接入和數據服務的生產力,將通過提供新的增量,解決寬帶福利鴻溝問題,為改善民生做出貢獻。隨著電信業(yè)與互聯網業(yè)的日益融合,基于數據基礎設施的云計算,日益成為現代信息服務業(yè)發(fā)展的方向。然而,現有電信體制,已嚴重阻礙了云計算生產力的發(fā)展。據主流企業(yè)反映,中國云計算的成本,由于接入網壟斷,高達美國的四倍。帶著這樣沉重的負擔,中國為民生提供服務的競爭力將打上大大的折扣。在這種形勢下,電信改革的焦點,已不在電信本身,不在骨干網的排列組合,而在電信與互聯網的接合部,在數據服務方向上。中國一方面要繼續(xù)加大帶寬,加粗管道,但更大考驗在于管道之上的服務跟不跟得上去。而服務的瓶頸,主要在于壟斷,也就是說,體制是瓶頸所在。只有下決心調整生產關系,才能解放以現代服務業(yè)為核心的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的生產力。
一句話,調動民營企業(yè)積極性,解放先進生產力,是解決民生問題不可忽視的思路,也是解決民生問題時不應存在的思維盲區(qū)。
面對當前的國內外形勢,面對越來越嚴峻的民生形勢,我們已經見識過讓財富經權貴流向民生的實際效果,現在,我們愿意相信市場經濟和競爭在降低價格方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