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彬,王敦麗,潘 英,許 強
(酒泉衛生學校,甘肅 酒泉 735000)
新課程背景下中職醫用化學基礎實驗課教學的改革
李曉彬,王敦麗,潘 英,許 強
(酒泉衛生學校,甘肅 酒泉 735000)
醫學與化學聯系密切,醫用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學習醫用化學的主要手段,是認識和研究醫用化學的一種重要途徑和方法。因此,把握好新課程背景下中職醫用化學實驗課教學的發展方向至關重要。
新課程;中職醫用化學;基礎實驗課教學
醫學與化學密切聯系,學習醫學課程必須具備相關的化學知識,現代醫學教育中把化學列為重要基礎學科。為適應新課程背景下中職醫用化學的教學要求,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必須對醫用化學教學中的實驗課進行改革。筆者就針對怎樣搞好醫用化學實驗課教學改革談幾點認識。
新課程背景下的醫用化學教學,應該是以學生實踐和主動探索為主要特征的教學。醫用化學屬于醫學專業的基礎課,醫用化學實驗課是學生感性認識醫學與化學內在聯系的主要途
徑,又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和創新的源泉。充分認識實驗教學的地位和作用,建立新的實驗課程體系,增加應用性實驗,逐步加大實驗課教學比重和中職學生針對實驗現象和數據與生理、藥理、臨床癥狀等的聯系能力,使學生認識到這門課程與醫學的不可分割性。傳統實驗課大多以演示實驗的形式附設在理論課之中,使實驗課的隨意性加大。因此,有必要對舊的實驗課程體系進行改革,減少人為因素,建立與醫學專業相適應、以基本操作為主、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醫用化學實驗課程新體系。
新課程的出發點是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明確了在科學探究中通過實驗、觀察等多種手段獲得事實和證據,不再將實驗放在理論課的附屬位置上進行驗證。在教學實踐中,化學實驗課的學時有時被化學理論課占用,使原本就不多的化學實驗課學時變得更少;在內容上,實驗內容的取材多屬于概念、理論等科學知識方面,且實驗手段比較傳統。聯系生活、社會實際和具有實用價值的內容偏少,通過動畫、參觀、講座、調查、多媒體、現代實驗手段的內容或與醫院先進診療設備聯系的幾乎沒有。
英國普通中等教育規定的化學實驗教學目的是:使學生認識準確的實驗科學方法的重要意義;發展學生完成實驗的能力,充分注意安全;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記錄和解釋那些現象的能力;發展學生形成假設和設計實驗以驗證這些假設的能力。中職醫用化學教學更應該通過過程與方法理解和解釋身邊的醫學現象。例如在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章節中描述原子的結構,原子是由帶正電荷的原子核和帶負電荷的電子構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原子核帶的正電荷數與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荷數相等,但氫核只有一個質子而沒有中子,又人體內環境氫核豐富,氫核(質子)排列雜亂,人為給人體外加磁場時,則有序排列,如磁共振成像(MRI),即利用原子核(質子)在強磁場內發生共振所產生的信號的成像技術獲得人體任何方向斷面的圖像而診斷疾病。
定量化學實驗如配制一定物質量濃度的溶液、中和滴定、比色法等分析質量與物質的量、化學計量與重量的關系。為加深學生對定量的理解,可與醫院檢驗科聯系復印抹去患者姓名的大量生化或尿等檢驗單,發給學生,有針對性地從定量談醫用化學實驗。在溶液與氨基酸、蛋白質和核酸章節中,結合血生化指標:白蛋白32.0~55.0 g/L,淀粉酶27~154 U/L,白蛋白主要形成機體膠體滲透壓,當白蛋白下降時機體膠體滲透壓下降出現組織水腫或漿膜腔積液,酶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洗發精、洗衣粉中多加入了具有生物化學催化作用的酶。定量實驗培養的是學生的嚴謹態度、學習興趣及實踐能力,例如在醛和酮一章中,甲醛(HCHO)能使蛋白質固定,具有殺菌作用,常溫下為無色、刺激性氣體,易溶于水,久置后產生沉淀為多聚甲醛。從而聯系到4%的甲醛常用于病理科組織活檢標本固定、染色、切片,光鏡或電鏡下觀察、診斷疾病。
中職醫用化學教師既是新課程背景下中職醫用化學實驗課教學改革的實踐者,同時也在不斷探索和完善。只有領會新課程改革的背景、迫切要求,充分理解醫用化學新課程改革的目的,領會新課程中實驗的地位、功能和突出特點,才能在實踐中逐步改進方法,盡快適應并勝任教學。
新課程背景下中職醫用化學教育以學生就業、可持續發展及個性特長發展的需要為目的。實驗部分顯現了醫用化學學科的實用性、綜合性,學科間的交叉性,并為其他學科提供方法,在開闊視野、培養興趣、培養團結協作和科學態度等方面實現了醫用化學教育的價值。
實驗是學習醫用化學的主要手段,是認識和研究醫用化學的一種重要途徑和方法。學生在動手做實驗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己,包括動手實踐能力、思考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協作能力等。實驗課的突出特點是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結合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把實驗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起來。如2008年這個不平凡的護士節,全體醫學生為四川地震災區捐款后的醫用化學課內容是“電解質溶液”,針對課后閱讀“點點滴滴都是水”提出“如果3天沒有飲用水”的討論。
中職醫用化學實驗課總體由2部分組成:(1)基礎型課程實驗,實驗教學要求培養學生基礎知識,是高中化學實驗的簡版,是發展學生創造性潛力的基礎培養。(2)拓展型課程實驗,實驗教學要求培養學生醫用潛力,使學生喜歡醫用化學,通過醫用化學實驗解釋人體生理、病理現象。2者結合除了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外,還要求能發展學生探究醫用化學問題的意識,學會探究醫用化學問題的方法。因此,醫用化學實驗的教學和活動形式必須更多樣化和多元化。我校周六上午的各種興趣小組經驗值得進一步推廣和具體化,因為它具有小班化、人本化,每一個學生都可以重復實驗和儀器操作,并有指導教師隨時解決實驗問題。如果在中職學校有可行的實驗課的新體系運作,實驗室完全可以像圖書館一樣全天候向學生開放,提高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化學雖然屬基礎學科,但臨床醫用的發展很快,醫用化學教學對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院很多與醫用化學相關的檢驗和檢查在不斷更新,醫用化學實驗教學要緊跟醫用前沿。通過醫用化學實驗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醫用與化學涉及的生命現象,充分利用實驗手段,激發學生對醫用化學的興趣,發展學生通過實驗數據與現象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根據對新課程實驗部分的研究,筆者對中職醫用化學實驗課教學提出幾個加強點:(1)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是培養優秀學生的保證。(2)醫用化學教師應到綜合性醫院相關輔助科室定期進修,并關注當前生物醫用領域內本專業發展的新動態、新成果,力爭將教學與當前醫用化學發展前沿接軌,使學生的視野更開闊。(3)具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和科研能力。(4)了解醫用化學實驗教學的新方向。
G420
A
1671-1246(2011)06-0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