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梅,葛中新,王平
(焦作衛生學校,河南焦作454000)
對中等職業教育護理專業建設的實踐性探討
高曉梅,葛中新,王平
(焦作衛生學校,河南焦作454000)
中等職業教育;護理專業;教育研究
按照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要將護理專業的學生培養成“能在各級各類醫療衛生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事護理、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技能型、服務型的高素質勞動者”[1]。如何實現這個目標,為中職學生創造優勢,使之增加競爭力,是中職學校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也是中職學校立足與發展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我校根據護理專業在教育行業的目標定位,制訂了護理專業的教學理念:就業有優勢,升學有希望,發展有基礎,創業有能力。圍繞教學理念,定位了我校的辦學特色: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學習禮儀,行為規范;結合臨床,學用同步;專項培養,一專多能;以訓促學,以賽促訓;圍繞考證,學考結合。近些年來,我們對護理專業試行了一系列的實踐性探討,包括設定教學理念、確定培養目標、專業定位、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訓練方法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培養了具有一定優勢的畢業生隊伍,為學校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1 對象
選取我校2006~2009級護理專業的所有學生為實踐對象,共2 942名,其中男生87名,女生2 855名,年齡最大的22歲,最小15歲,平均年齡17歲。
1.2 課程設置
主要課程是根據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護理專業教學計劃設置的,同時結合臨床對護理崗位的需求,強化護理禮儀課程和護理專業技術實訓,增開了部分臨床專業化方向課程作為選修課程,包括手術室護理、重癥監護、急診科護理、社區護理等。
2.1 第一學期
主要是文化課與基礎課程的設置。將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對有意向對口升學方向發展的學生,加強文化課的教學力度,對普通中專和“3+2”方向的學生,在突出護理專業教育方面,重點開設了護理禮儀課程,這門課程開設時不僅僅是理論講授,更注重禮儀的應用,護理教師與藝術專業教師結合,強化學生的形體訓練和藝術修養,為學生量身打造適合其特點的才藝訓練。同時開展護理禮儀競賽,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護士角色的建立。
2.2 第二學期
本學期開始護理學基礎課程的學習,重點內容為護理理論部分,圍繞學生畢業后要面臨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大綱與考試大綱進行教學,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掌握重點教學內容,本學期要進行護理理論的競賽,全體護理專業的學生均可以參加。
2.3 第三學期
第三學期護理學基礎課程已進入實踐部分,所以本學期的重點活動為護理技能競賽,在一個學期內要進行2次大規模的技能競賽,從班級內層層篩選,最后選出參加年級競賽的選手,選拔的過程就是訓練的過程,此過程為學生提高動手能力搭建了平臺,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方法。為避免學生重實踐、輕理論,在進行技能選拔前,先進行大范圍的理論測試,達到一定的標準,才有資格參加競賽,同時學生的成績還與任課教師和班主任的獎懲掛鉤。為使學生對競賽更加重視,使用人單位更加了解學校和學生的學習狀況,每次競賽都邀請臨床的護理專家擔當評委,競賽后在全校召開表彰大會,對競賽中表現突出者,不僅頒發證書進行鼓勵,還將獲獎學生的照片及競賽情況制作成宣傳欄,固定在玻璃櫥窗中,每學期不斷更新,形成一面表彰墻。
2.4 第四學期
本學期是學生進行臨床實習前的最后一個學期,相關的專業護理課程都已開設,如內科、外科、婦科、兒科護理等,另開設護理專業技術實訓和選修課,包括手術室護理、重癥監護、急診科護理、社區護理等,邀請臨床護理專家進行授課,理論與實際聯系得更加緊密,臨床與教學結合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配合這些課程的開設及實習要求,本學期的主要活動為護理情景劇競賽,將臨床各場景的工作內容以情景劇的形式展示出來,使學生能盡快熟悉臨床護理工作和環境。
2.5 第五、六學期
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在第六學期即將結束前,從前幾學期各次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中再進行選拔,組成護理集訓隊,對這些學生進行理論、技能、綜合素質等方面進行強化訓練,培養出每屆學生中的“精品”,參與社會競爭。
通過幾年的實踐探討,我校護理專業已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被評為省級中等職業教育重點專業、市級重點專業點。護理專業學生從市衛生局舉行的護理專業優秀畢業生綜合技能競賽開始,每年競賽幾乎都囊括全部獎項。近幾年培養的“精品學生”,在與大專生、本科生的競爭中,以嫻熟、美觀的操作技能勝出,優先被用人單位錄用,我市某大醫院2007、2008年2次招錄合同護士20人,其中17人是我校的優秀畢業生。目前,綜合素質培養已經形成我校的一大特色,學校上下也已經形成了良好的比、學、趕、幫、超的學習風氣。
4.1 端莊的儀表是護士的基本素質
護理禮儀不僅反映護理工作人員的精神狀態,更是其思想素質、道德品質、敬業精神和自身修養等深層次的體現[2]。中專護生正處在塑造體形的關鍵時期,在護理禮儀課上強化學生的形體訓練有益于學生形體的塑造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對培養護士的氣質顯得尤為重要。
4.2 規范操作程序是保證訓練成功的關鍵
基礎護理課程中很重要的部分是對學生進行護理技能的訓練,護理操作規程是提高護理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徑,為使所教內容與臨床相適應,我們每年都結合衛生部門對臨床護理工作進行評估檢查時應用的護理標準和程序,進行研討與更新,并印制教學統一使用的操作標準,對各項操作標準細化至每一個動作,包括物品的擺放位置,甚至走路的步伐。為避免文字理解方面的偏差,每學期都要對一些臨床常用的技能操作進行集體備課、統一演示和研討,還將一些操作項目制作成圖片和錄像配合教學使用,保證了學校的統一操作模式,也形成了學校護理操作的特色。
4.3 細化的評分標準為學生提供了公平、公正的評價體系
護理技術操作考評標準是衡量實施護理技術操作質量的一種公正、公平的統一規定,作為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3]。在制訂操作程序的同時,將評分標準也進行了細化,對每一個動作制訂出統一的量化標準,使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能對照標準進行自我評價,教師也可依據此標準對學生進行考核。標準的細化在評判過程中減少了主觀印象分,能更加客觀地評價每一位學生的操作,學生之間也可進行公平、公正的互相評價。
4.4 制度化、常規化的競賽模式使“以訓促學,以賽促訓”的目的得以實現
制度化,指群體和組織的社會生活從特殊的、不固定的方式向被認可的固定化模式的轉化過程[4]。常規化是指技能競賽由階段性工作向常態性工作轉變[4]。要想達到培養技能型、服務型的高素質勞動者的培養目標,不僅要求學生有認真對待學習的態度,更要求其熟練掌握各項操作技能,并且在操作的過程中體現出護理工作之美、形體之美,制度化、常規化的競賽模式將有助于目標的實現。2009年7月1日,原教育部周濟部長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閉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建立“校校有比賽,層層有選拔,國家有大賽”的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序列,是我國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養、選拔的重要途徑。技能競賽已成為社會上有廣泛影響的教育新品牌[4]。校園內常規化的競賽及長期存在的宣傳欄,對成績優異的學生起到了鼓勵的作用,對沒有取得良好成績的學生起到了激勵的作用,同時為下屆學生樹立了學習的榜樣,使得以訓促學、以賽促訓的目的得以實現。
4.5 選修課程的開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習者的意愿與需要相關,學習的動機來源于內在的需要[5]。選修課程的設置是結合臨床需要設定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對護理專業的信心,為護理學科的發展儲備力量[6]。對有學習需求的學生來說,滿足了他們的學習愿望,學生在校期間選修課程的學習,也為臨床實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醫院來說,新上崗護士經過選修課的學習,可以使他們盡快熟悉工作崗位,縮短實習時間。
[1]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護理專業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R].2007.
[2]林麗香.中專護生形體訓練教學引入護理禮儀的可行性[J].衛生職業教育,2007,14:91.
[3]李向真.護理技術操作標準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0,3:666~667
[4]肖娜.職業院校技能制度的目標與實現[J].河南教育,2010,3:78~79.
[5]陳向韻,劉均娥.我校成人護理學歷教育“專升本”課程設置的評價和建議[J].中華護理教育,2010,5:205.
[6]武文,李素梅.參與式教學法應用于護理臨床小講課的體會[J].護理研究,2009,23:2240~2241.
G630
A
1671-1246(2011)04-00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