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達,王志晨,李曉微
(牡丹江醫學院外語部,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隨著中國醫學與國際醫學研究接軌速度的不斷加快,高等醫學院校醫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性逐漸凸顯。近些年來,很多學者以及研究人員不斷提出新的課改方案,想要從教學方面加以改進,從而改變高校醫學英語教育的現狀。但是筆者認為,凡事應追其根本,先從醫學英語教育的受眾,即學生的心理研究入手分析,對癥下藥,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拋開醫學英語不談,單就英語對大學生的影響來看,英語是國際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在我國大學生群體中,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
在很多學生的眼里,英語僅僅是一個“工具”:初中、高中時,是升學的工具;進入大學后,英語學習又變成了獲得畢業證、找工作的工具。作為衡量英語標準的四、六級考試,在“英語=工具”的思想的催化下,沒有起到督促學生自覺學習英語的作用,反而變成了為商家提供商機的一種途徑。在各種所謂的重點詞匯、固定句式的吸引下,很多學生開始投機取巧。由于在主觀上沒有對英語學習產生足夠重視,所以很多學生在考試前突擊、買各種押題寶典,死記硬背各種固定模式……久而久之成了傳統,英語在大家眼中儼然已經成為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而其存在的意義也僅此而已,對于交流和學術研究所產生的影響,則無人問津。
意識決定行動,既然在思想上沒有意識到英語的重要,因而在行動上自然也不會有明確的學習計劃和目標,加之大學生剛剛從緊張的高中生活中解脫出來,走進大學后進入到一種完全放松的狀態,部分人開始懶惰,缺乏刻苦鉆研的精神,不愿動腦思考。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許多學生連課后作業都不做,即使課前有充足的時間,也很少有人去翻閱資料,自主學習。他們對學習只有被動接受,時間一長,學習中困難越來越多,學習興趣也就越來越低。
從學習方法來看,部分學生本身對英語學習興趣較濃,但由于學習方法不當導致學習效率低。這部分人學而不想,學習方法呆板、陳舊,不會靈活運用;久之就逐漸產生了厭學情緒等等,學不好英語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再來看醫學英語,它涉及面廣,從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到預防醫學大約包涵了60多門學科,僅醫學術語就有20多萬條、而且其又有單詞長、生僻字多[1]等特點,既然學生對英語缺乏興趣或者沒有較好的英語基礎,那么再來學習醫學英語,其中的難度顯而易見,心理上也極易產生抵制、厭學的情緒。
從另一個角度說,醫學英語的專業性比較強,這對學生們醫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有一定的要求。學生不僅要具備良好的英語素質,而且要熟悉醫學知識。醫學英語主要涉及解剖學、藥理學、病理學、生理學、免疫學、生物化學等基礎醫學和內科學、外科學、婦科學、兒科學等臨床醫學,如果學生對這些專業知識很熟悉,加上之前有一定的英語基礎,對一些專業英語文章還是能夠大體把握文章的主旨的。所以說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了醫學英語的學習,因此,在平時的學習和教學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到這一點。
隨著90后大學生比重的增多,醫學英語的教學也面臨著新的挑戰。由于90后思維活躍,喜歡接觸新鮮事物的特點更為突出,原本就比較枯燥的醫學英語對他們來說,自然就沒有什么吸引力。筆者曾經與這些90后大學生探討過,大部分人反映醫學英語很無聊、沒有新意,學習起來感覺很乏味,對于專業英語的學習提不起興趣。站在學生的立場來看,除了專業英語本身具備的難、偏、繁以外,教師的授課形式和方法也直接影響了學習效果。中國自古以來講究因材施教,目前針對學生群體的特點,構建語境框架,改進教學方法正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根據目前高校學生面臨的問題,要從根本上予以解決。在學生大一、大二學習基礎英語時,讓他們產生興趣,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量,讓學生感覺不是為了學而學,而是帶著興趣去學。在專業英語的學習中,要想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妨采用一些學習策略。
醫學專業名詞繁多,生僻難記,多數是合成詞,而且醫學科目種類繁多,所以在醫學英語詞匯學習中,應注重掌握方法,利用規律來學習。當遇到較長單詞可以根據其結構進行科學的分析。理解后再記憶提高學習效果,不易忘記,通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
醫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是學好醫學英語的關鍵因素,對醫學的專業術語不懂,在英文中就更加難理解。這就要求學生們不僅要在課堂上認真學習醫學基礎知識,在業余時間還要多讀專業書籍、報刊及雜志,多看醫學方面的電視節目,了解最新的醫學動態。學校方面也要注意,不能把醫學基礎教育與醫學英語教育分開來看,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很多單詞是合成詞,如果學生對其中的一個詞根了解,加上對這個專業術語熟悉,就會很輕松的知道單詞的意思。在閱讀文章時更是如此,往往聯想、發散思維的利用能更加迅速的把握文章主旨或大體意思。
針對學生的特點,在專業英語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網絡教學為手段,改進教學方法。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教育越來越多的被大家接納并采用,而其本身也有著很明顯的過人之處。首先,利用互聯網可以了解最新的專業動態,很多人在自己上網的時候很少想到去查一些專業知識,如果教師能把這一部分資訊帶進課堂,學生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醫學方面的新成就,而往往這些新信息又多是以英語發表,所以無形中會刺激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另外,科學地使用多媒體網絡,可以使英語教學具有多向開放性和廣泛性,能充分體現直觀性的教學原則,使教學內容更形象、更直觀。通過生動形象的感知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2]。
醫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術,在醫學英語教育的道路上,作為教師要積極的調整,從自身素質、教學方法等方面著手,不斷提高和改進。更重要的是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認真分析他們的心理,從而發現一條更適合學生接受的高校醫學英語教學之路。
[1]李睿澤.淺談醫學英語教學[J].包頭醫學院學報,2003, 19(3):256.
[2]繆 軍.對醫學英語教學影響因素的探討[J].醫學教育探索,2005,4(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