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李 燕,韓云濤,殷建忠
(昆明醫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頭腦風暴法是美國學者Alex F. Osborn 于1938 年首次提出的[1]一種快捷有效的激發群體創造力的方法,已廣泛應用于參與式課堂教學中。它是通過營造寬松自由的思維環境,讓所有參加者在自由愉快、暢所欲言的氣氛中,對某一個特定議題進行思考、互相交流,無拘無束的發表自己的各種想法,從而引起思維共振產生組合效應[2~3]。
而《艾滋病與藥物濫用》是高等醫科院校開設的一門課程,針對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系統的講授艾滋病的預防、治療和控制以及藥物濫用與禁毒的相關知識,旨在使醫學生全面深入的了解相關知識及其引發的社會問題,建立防范意識,增強應對艾滋病和藥物濫用的能力,為將來的實際工作奠定基礎。鑒于其實踐性強的特點,筆者嘗試把頭腦風暴法引入課堂,探討一種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造力的教學方法及模式。
參與的學生不受任何限制,放松思想,讓思維自由馳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方位大膽地展開想象,盡可能地標新立異、與眾不同,提出獨創性的想法。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創造性得以無限發揮。同時,對各種想法和建議均延遲評判。在最后的歸納、總結和整理階段,學生們進行了一輪思維沉淀,從一開始的 “異想天開”逐漸趨于實際化,將建議落到實處,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結果的講解是以小組為單位,向全班同學展示的成果是一個小組的智慧結晶,得到的評價也代表了近30名同學的成績。每個小組成員責無旁貸的為一個團隊付出努力。同時,要完成這樣一項任務一個人的智慧難以勝任,必須小組成員團結協作,體現了團隊合作的難能可貴的精神。
本例將課程中行為干預內容的一個部分:艾滋病高危人群及其行為干預確定為討論議題。
2.2.1 理論知識準備
教師詳細講解行為干預的階梯理論。對每一階段的行為心理特點深入剖析,并介紹相應的干預措施,同時激勵學生發揮創造力,自主開發切實可行的干預,為后面的討論埋下伏筆。
2.2.2 教學方式準備
針對艾滋病傳播及流行的特點,引導學生總結出艾滋病高危行為。在這樣一問一答的半開放式教學中,一方面可緩解學生對于回答問題的緊張情緒,另一方面又激發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熱情,為下一步頭腦風暴法的實施進行合理過渡。
2.2.3 討論實施準備
討論示例。艾滋病高危人群可分為:女性性工作者、吸毒人群、男男性行為人群等。教師以女性性工作者為例,從個體、社區及國家層面分別講授該人群的干預措施。
確定小組人選。每小組人數在25人~30人左右,符合頭腦風暴法探討方式的數量要求,也便于討論的開展。
明確分工。教師是主持人,把握議程進度等。每組小組組長負責統籌安排、記錄意見及歸納總結。每組由1 名學生上臺講解本組討論結果,其他同學進行補充完善。同時,其他組員有創新及不同見解可及時補充。本組組員做好記錄。
規定紀律。規定每人在展示時,應延遲評判、自由暢談,不得惡意詆毀。
安排進程。前期準備階段1.5學時,整個班級的討論結果講解在1學時左右,最后是各高危人群行為干預措施的學習和總結時間,在0.5學時左右。
2.3.1 討論及結果講解
圍坐討論。學生以小組圍坐在教室的不同位置,根據行為干預理論和艾滋病高危行為,結合本組討論的高危人群特點,集中全組同學的智慧,集思廣益,把各種建議都記錄在大白紙上。這個階段要求所有參與者抓緊時間多思考、多發言,鼓勵大家各抒己見,想到哪里就說到哪里,沒有是非對錯,這個階段主要是注重量的積累,而不考慮質的問題。
小組內發言順序。所有參與者一個接一個輪流發表意見,如輪到的人當時無新構想,可以跳到下一個。在如此循環下,新想法便一一呈現。
組內總結。通過激烈的討論,往往會得到大量的觀點和想法,這時就需要小組長與參與者一起對已獲得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篩選。把相似的想法進行合并,取得所有頭腦風暴小組成員的同意并選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講解。
結果講解。當所有目光聚焦到一個同學身上,他就強烈的意識到自己的價值,會條理清晰的將整個小組的思想結晶逐條講解,以展示小組實力。
2.3.2 結果點評
點評過程由教師引導,全班同學共同參與。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很多閃光的金點子涌現。當“流動人群”小組總結艾滋病干預措施時,就提出將干預人群分為兩組,一組到農民工的子女所在學校進行宣講,另一組同時到出租屋等工作現場與工頭接洽進行安全套使用技巧的傳授。還有同學提出,安裝安全套售賣機,以很低廉的價格賣出,這樣既督促高危人群使用安全套又提高了安全套的使用率。可見,無形中同學們已將“安全套營銷”的理念運用到了實際中。
歡迎 “異想天開”,對與不對、合理與荒謬,不要急于評定。如果幾個人提出一樣的,或者重復別人的,也無所謂,不要怕重復。鼓勵多多益善。主意越多,找到有用主意的可能性越大,不要急著收場。若學生們提不出新想法了,則暫停休息。在大家精神重新振作之后,可再繼續討論[3]。
傳統的講授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學生的思維。在實施前,可以采用一問一答的教學方式為頭腦風暴法的實施熱身,打破老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學生參與的主導角色的轉化。
教師需要對討論議題的背景熟悉,并掌握頭腦風暴法的實施原則及程序,有很強的現場控制能力,善于表達思想和引導大家思考。尤其是在必修課的課堂上,要做到能放能收,頭腦風暴法的引入還是以教學目的實現為宗旨。
一般來說,討論不宜超過1小時,以40分鐘的時間為最佳。經驗表明,創造性較強的設想一般要在暢談開始10~15分鐘后逐漸產生。時間太短,參與者很難暢所欲言,有時候出現剛進入討論狀態時間就到的情況打亂了參與者的思考;時間太長,容易讓人產生疲勞感,討論時間還沒有結束,大家明顯產生厭倦和沉默的狀態,會直接影響到培訓的效果。
頭腦風暴法實施的效果也與所要討論問題的性質、范圍、難易程度有關,如果問題過于敏感,或者與參與者有利害關系,或者參與者不熟悉,或者問題范圍太大、時間跨度過長或者問題太難以把握,這些因素必然會對討論現場產生影響,從而違背了頭腦風暴的實施原則。而對于《艾滋病與藥物濫用》課程,涉及的主要是艾滋病與藥物濫用這樣的社會性問題,所以穿插頭腦風暴法教學模式更利于學生對內容的吸收和理解。
[1] (美)A.F.奧斯本.創造性想象[M].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87.
[2] 柯浚哲.頭腦風暴法[J].中國研究生,2003,(4):50-51.
[3] 盧 艷.頭腦風暴法在心內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0,24(8):2140-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