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麗華
(山東省聊城市人民醫院護理部,山東聊城252000)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是解除患者的病痛、糾正畸形、恢復功能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術治療方法[1]。手術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術后肢體的功能狀況,而肢體功能的恢復又依賴于長期、連續的功能鍛煉,功能鍛煉的效果取決于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我院骨關節外科從2009年1月開始,根據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患者的具體情況,采用圖文式健康教育對患者及家屬進行一對一關節功能的訓練方法培訓和指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80例,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齡50~90歲,平均70歲。納入標準:(1)具有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手術指征;(2)無其他系統疾病和手術治療的禁忌癥;(3)愿意接受術后康復訓練指導(圖文式健康教育)并能積極配合。患者家庭陪護人員80名,男32名,女48名;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44歲。與患者的關系:配偶42名;子女38名。均有較好的陪護意愿。所有患者出院前均進行基本情況評估。2008年1~12月住院行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及其陪護人員共80人作為對照組(傳統的健康教育方法),進行回顧性調查統計。2009年3月~2010年2月住院行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及其陪護人員共80人作為實驗組(采用圖文式健康教育方法)。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嚴重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意義(P>0.05)。陪護人員與患者采取一對一陪護。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護士的選擇 選擇主管護師職稱以上、在骨科臨床護理工作5年以上,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護患關系融洽、愛崗敬業,有較好的語言溝通能力、年齡30~40歲,工齡10~15年,在醫院滿意度調查中,經常受到病人表揚的護士。
1.2.2 健康教育護士工作職責 負責制訂康復計劃并負責計劃的實施及效果評價,負責對陪護人員的健康教育知識培訓、電話隨訪,了解完成的情況,評定功能鍛煉效果 ,并及時修訂功能鍛煉方案。
1.2.3 健康教育方法
1.2.3.1 實驗組 在術后當天即開始對患者和陪護人員,采用圖文式健康教育實施個體化、一對一講解、示范和指導。出院前3d,健康教育護士再對患者和陪護人員進行一對一培訓、指導、示范和出院后電話跟蹤隨訪。培訓內容:(1)術后第1天,麻醉過后應鼓勵病人主動活動,如進行股四頭肌訓練,踝關節背屈背伸運動;(2)術后第2天主動屈伸膝關節,避免患髖關節內收內旋;(3)第3天協助下床,先將患者扶起坐于床旁,健側肢體離床著地,使患側肢體離床不負重扶助行器在床旁站立或近距離行走。但是要以臥床或在床上訓練為主;(4)5~10d,膝關節和髖關節屈曲訓練:仰臥,慢慢屈曲患側膝關節,使足后跟滑移向臀部;再慢慢恢復原位;髖關節外展訓練:患肢向外滑向床沿,然后慢慢恢復原位;保持膝關節伸直,腳趾和膝蓋朝向天花板;(5)術后2周患肢可部分負重行走,術后一個月后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負重,術后3個月棄拐行走。出院后臥床仍應以平臥或半臥位為主,3周內屈髖應小于45°,以后逐漸增加屈髖度,避免屈髖大于90°。3個月內避免向健側臥位臥,日常生活中應做到“三不”,即不坐矮板凳或軟沙發、不翹“二郎腿”、不下蹲等。護士通過講解、示范指導患者和陪護人員,使其掌握患肢功能訓練方法并將圖文式的健康教育手冊連同聯系電話卡發給患者或陪護人員帶回家中,以便在居家護理過程中隨時學習,健康教育護士每兩周進行電話隨訪及時了解情況,并給予恰當的指導。
1.2.3.2 對照組 由科內任意一名護士用傳統的健康教育法,即在住院期間、出院當天在短時間內對患者及陪護人員進行口頭功能訓練方法指導。
1.3 評價指標 于術后3個月,采用Harris功能評價標準[2],評價兩組患者的功能恢復狀況。內容主要包括疼痛(44分)、功能(47分)、關節活動范圍(5分)、畸形(4分)四個方面,綜合得分在90~100分為優,80~89分為良,70~79分為可,70分以下為差。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應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表1 兩組患者3個月后各項評價指標比較(例)
3.1 實施圖文式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圖文式健康教育法,對患者及家庭陪護人員進行一對一的培訓,使患者、陪護人員易于理解和掌握,讓陪護人員在居家護理時能按照康復計劃,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督導,從而提高了患髖康復效果。表1顯示,兩組間手術治療后功能評價之間差異有極顯著意義(P<0.001),這足以說明圖文式健康教育法在髖關節置換術后功能恢復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但可以調動患者和陪護人員的積極性 ,提高功能鍛煉效果,而且彌補傳統健康教育的不足。
3.2 圖文式健康教育法能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是對護理工作最客觀、最公正的評價。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75%,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健康教育方法不得當以致于患者和陪護人員不便于理解和掌握,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制訂了個體化、階段性的圖文式健康教育內容,對患者及陪護人員進行一對一的培訓,使患者、陪護人員易于理解和掌握,并且電話隨訪兩周一次,了解完成的情況,評定功能鍛煉效果及時修訂功能鍛煉方案,完成出院后功能鍛煉計劃,結果實驗組滿意度上升至97%。說明實施圖文式健康教育方法對髖關節置換術后的功能恢復達到了最優康復效果。是一種更有效的健康指導方法。
[1] 杜克,王守志 .骨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98.
[2] Harris WH.Traumatic arthritis of the hip after dislocationand acetabular fractures:treatment by mold arthroplasty,anend2result study usinga new methodof result evaluation[J].J BoceJoint Surg,1969,51:737-7371.
[3] 孫向超.新經濟時代的營銷創新——體驗式營銷[J].現代管理學,2003,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