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平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浙江 杭州 310003)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醫學技術突飛猛進,醫療行業的市場化性質越來越顯著,醫學人文精神嚴重缺失,醫療行業出現看病不看人、懂病不懂人的情形,醫療糾紛不斷,不正之風橫行,醫療服務領域的發展并沒有提升老百姓對其的滿意度和幸福感,要打造真正以人為本的醫療服務,構建真正惠及人民大眾的醫療服務體系,我們需要呼喚人文精神的回歸。
人文精神是指人對人類自身關切的一種自覺意識,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生命意義的關心、維護和追求;其延伸出的人文關懷則表達了對人的生存狀況的關注,對人的尊嚴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對人類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作為文明社會的精神成果和所倡導的價值取向,人文精神已經滲透到了社會各個層面,各行各業究其本質都離不開人的中心和“以人為本”的人文思想。尤其在“處理人健康定義中人的生理處于良好狀態相關問題,治療預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體生理機體健康”的醫學科學領域,更是以個體的人為中心和主體,其人文精神的實質和體現更為顯著。醫學人文精神強調尊重患者的情感世界,尊重患者的意愿,追求醫學的人性化,重視情感因素的傾人[1]。千百年的歷史已經證明,只有具有醫學人文精神的本質內涵,醫學才能成為人的醫學[2]。
與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共存的特點一樣,醫學在經歷了生物醫學到心理醫學、心理醫學到社會醫學和環境醫學等發展階段以后,以人為中心的關注范疇越來越大,從個體到群體,從純藥物治療到解剖技術,從臨床醫學到預防醫學、循證醫學,醫學自身的人文精神核心價值觀塑造了這種必然趨勢。在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認識中,不斷把握人的主體性和尊嚴,挖掘人的潛能,從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3]。祛除病痛、救人苦難的根本目的即是普濟眾生、造福人類,正是有了這種無限的內在動力,科學與人文的有機融合,醫學才能一步步走向更高的輝煌。
醫療行業除了要為患者提供精湛的醫療技術服務外,還要滿足患者從身體到心理對適應社會多樣性的全方位需求。醫務工作者在理性人的屬性之下,相對于患者的利他主義者身份,使他們在救助生命的基本職責之外有著不計回報的感情付出[4],這和強調人的尊嚴和價值的人文主義精神是一致的。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其名著《千金要方》中曾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醫生護士傳遞出的人性化、感受性、價值觀,讓受眾人群在接受疾病治療的同時得到了關心、愛護, 醫患之間的理解、融洽,無形之中營造了和諧的醫患關系和醫療環境,這是人文精神獨有的作用。
醫療執業者(醫務人員、醫療機構)在提供診療、護理、檢查、和住院服務的過程,不僅反映技術水平、業務素養,也是其人文關懷的一種體現。因此,在衡量醫療職業者的標準中,人文因素的比重越來越大。一名好醫生或一家優秀的醫院,不僅要考慮醫學上的“技術面”,更要考慮患者的“滿意度”。判斷一個醫療機構的一些標準,是它的人文價值在倫理方面、經濟方面、法規的執行方面以及醫生整體素養方面的綜合體現[5]。在講究幸福感的當今社會,醫療機構人文精神理念和體現越來越受到衛生行政部門的重視,無論是醫院的評審體系,還是醫務人員的考核體系,都反映了或明確地做出對病人和社會人文關懷的要求,除了保證醫療技術水平外,還必須對病患有足夠的尊重、理解和關愛,這是醫療行業中的人文關懷,它與醫院本質是一致的。
現代臨床醫學之父奧斯勒在100多年前對即將畢業的醫學院學生們說:“各位,機會為你們敞開著,你們的前途不可限量,如果你們只顧著追求自己的利益,把一份崇高神圣的使命糟蹋成一門卑劣的生意,將你們的同胞當成眾多交易的工具,一心只想著致富,你們定可以如愿以償;但如此一來,你們也就賣掉了一份高貴的遺產,毀掉了醫師為人類之友這個始終維持的很好的名銜,也扭曲了一個歷史悠久的優良傳統與受人尊敬的行業?!?/p>
然而百年后,醫學界在不斷攀登學術高峰、陶醉于技術創新和微觀研究時,關注的焦點已經越來越多地轉向個別的疾病和特定的規律,這種變化的發生使疾病和病人發生了分離。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迫使醫療執業者們不斷地追求市場化和利益最大化,醫學技術主義和功利主義的盛行遮蔽了傳統的醫學人文精神,衛生服務中濃重的商品交易色彩幾乎吞噬了純潔的醫學人文光芒。重高新手段、輕普通技術,重科技、輕人文,重生命數量、輕生命質量成為醫療服務行業的寫照。藥品回扣、收受紅包、醫療事故等丑惡黑幕層出不窮,屢禁不止,醫患關系日趨緊張,醫患矛盾愈演愈烈,人性的美與人文的關懷已漸漸遠去。人們對醫療服務的種種道德詰難,實際上反映了服務質量的現狀有悖人們的人文期待,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正從反面表露了人們對衛生服務中人文精神的呼喚[6]。
科學技術必須以人為本,醫學科學也不例外,生命是無價的,所以賦予“生命守護者們”不一般的社會價值;而正因為手握生命,所以更應該尊重生命、善待生命,這是為人、為醫的初衷。在大刀闊斧地鋪開衛生體制改革的同時,還需靜心反思,審視內心,從思想源頭抓起、從管理體系入手、從細節小處著手,喚醒已經“消逝”的人文精神。
“……我愿盡余之能力及判斷力所及,遵守為病家謀利益之信條,并檢束一切墮落及害人行為,我不得將危害藥品給予他人,并不作此項之指導,雖然人請求亦不與之。我愿以此純潔與神圣之精神,終生執行我職務。我之唯一目的,為病家謀幸福,并檢點吾身,不作各種害人及惡劣行為。倘使我嚴守上述誓言時,請求神祉讓我生命與醫術能得無上光榮。我茍違誓,天地鬼神共殛之?!碧と脶t學領域之初每一個醫學生都要鄭重宣誓希波克拉底的這段意義非凡的話語,這位與孔子同時代的西方醫學先驅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立下如此重誓,清晰地表明了所有從醫之人應遵循的執業信條。
醫學院校教育是醫學生打好醫學理論和技能基礎的起點,應該積極利用醫學生“孵化期”加強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和熏陶,優化課程體系,提高人文學科,尤其是醫學人文課程比重和教學質量,在傳授醫學知識的同時抓人文、重品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校應根據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臨床實踐的不同特點,將人文理念貫穿于學生在校教育的全過程。在專業課教學中貫穿人文素質的精神是使文化素質教育得以持續、深化和提高的重要一環[7]。臨床見習和實習階段是醫學生正式接觸患者、醫學實踐的開始,需要帶教人員言傳身教,從一言一行中強調與患者的交流、對患者的關愛,把醫學人本理念展示給學生,提升他們在學習本領的過程中對生命的理解和思考。
職業道德建設是醫務人員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體現,是改善行業不正之風,提升服務滿意度的一大手段。為了避免空有其表、流于形式,對于職業道德建設一方面要加強從衛生行政部門、醫院領導者到基層醫務工作者的重視度,另一方面不能僅僅停留于醫務人員自我意識的覺醒。結合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要求,可以在醫療管理和服務考核、評價體系中融入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內容,通過多種形式進行職業道德正、反面教育,開展行之有效的課程學習,組織定期的熱點事件分析討論,參觀法制警示教育基地,建立醫德醫風考核機制,層層簽訂責任書和承諾書,建立院、科兩級責任體系,與醫務人員個人榮譽、晉升、福利掛鉤,使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設有機結合,真正起到監督、督促、警示作用。
對于醫療服務行業而言,由于服務內容的特殊性,醫療工作的嚴格、細致程度直接關系到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命健康,縱觀整個醫院,每項工作都由若干細節構成,服務質量的高低正是通過細微處來體現和評價的,小處做好了,整體效果自然提升。對于病人來說,治療效果固然重要,但往往診療過程的每一步是最令人難忘的。
在硬件方面,打造一個干凈、整潔、舒適的整體醫療環境是病人對醫院的第一印象,包括科室的布局、流程的安排、出入口的設置,以及病床的高低、插頭的安裝、燈光的調節、衛生間的扶手、電梯的快慢,以及兒童醫院的卡通視覺識別系統、兒童游玩區和哺乳區及婦產科醫院的孕婦特殊座椅、多處食物供應點等等細微之處都是人性化關懷的體現。在軟件方面,醫務人員的主動服務的態度、良好的儀表和精神狀態、文雅的形體語言表達、緩和的語氣、清晰的表達、耐心的傾聽,以及對患者意見和建議的及時處理、反饋可以緩和病人的緊張情緒和敏感的心理。某些醫務人員憑借著職業上的優越感和話語權,在舉手投足間流露出的態度無形之中對患者產生了心理上的歧視與傷害,許多對簿公堂的醫療糾紛,其起源也許只不過是醫療人員的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一個眼神。有時幾句寬慰的話,甚至一個微笑就能消除病人的不安,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矛盾?!耙圆∪藶橹行摹?,這看似簡單的六個字卻是對醫療服務品質要求的最佳概括,要真正做到人性化服務,真正使病人滿意,必須用心去發現、體會醫療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對于醫院而言,服務品質是生存基礎也是發展要求,完善每一個細節,是把整體服務水平推上更高層次的最佳切入點。
如何在發展醫院的過程中有效體現其公益性的根本宗旨,是一家醫院乃至整個醫療衛生體系改革和發展的永恒課題。事實證明,醫院發展和踐行人文理念不僅不是沖突的,而且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醫療機構尤其大型醫院可以發揮自身優勢,開拓多種類型的社會服務,如深入基層,開展人員培養和技術支援;關心弱勢患者群體,建立特殊人群的醫療費用減免制度;關注民生,融入社會,與慈善組織合作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實行救助特殊病人群的定點治療制度……這對于樹立醫療機構新形象、緩解醫患矛盾及構建和諧社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 馬麗娟,孫英梅.醫學的本質特點—人文關懷[J].醫院管理論壇,2004,95:14-16.
[2] 周麗春,黃俊芬,張紅衛.醫學人文精神與提高服務質量[J].中華現代醫院管理雜志,2009,7(5):53-54.
[3] 王 岳.人文主義與醫療侵權立法[J].中國衛生,2008,11:84-85.
[4] 王亞娜,黃奕祥,胡正路.探究醫學人文精神的缺失原因及重建路徑—基于人性的視野[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10,31(10):69-70.
[5] 張宗久.人文是醫療機構發展的最高目標[EB/OL]. http://www.h-ceo.com/html/2007/11/2007111414492500004463.sht ml.(2011-5-13)[2007-11-14].
[6] 周麗春,黃俊芬,張紅衛.醫學入文精神與提高服務質量[J].中華現代醫院管理雜志,2009,7(5):53-54.
[7] 金家貴,夏保京,孫 云,等.醫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7,20(3):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