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芹
(商丘市第十三中學,河南 商丘 476000)
2010年2月教育部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把如何深化教育教學方法改革,實行創新教育作為重大教育問題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足見政府實施創新教育的期望和決心。根據相關理論結合教學實踐,我認為,中學思想品德課創新教育教學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創新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是學生積極思維的良好環境,而創設輕松和諧、民主、自由的學習氣氛的關鍵在于教師能否創新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良好的教學情境容易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啟迪學生的心靈,發散學生的思維。
1.注重課堂教學導入的創新設計。
課堂教學導入的設計對于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卻容易忽視這一重要環節,課堂導入經常是“一個面孔”出現,學生沒有新鮮感,求知欲望也就激發不起來。因此,教師應根據所教學生的思維持點和教學內容,圍繞到達到的“激趣”和“切題”的目的,不斷變化自己的課堂教學導入設計,從一開始就吸引住學生。比如,在講授《誠實守信》一課時,我以公益宣傳片:“誠信美化世界”導入新課題,并提出問題:世界為什么需要誠信?并借助視頻,創設情,設置問題,激發學生興趣,把學生帶入積極主動思考的學習氛圍中。又如在教學《團結合作》一課時,我首先播放了《千手觀音》這一大家耳熟能詳的舞蹈節目錄像片斷,在悅耳舒緩的音樂和精美絕倫的舞蹈中,屏幕提出了:“《千手觀音》獲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給了我們什么哲學啟示?”的問題。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活躍起來,學習興趣盎然,求知欲望強烈,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地探究問題。
2.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敢于質疑,敢于發表己見。
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往往因問題而產生。愛因斯坦曾講:“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币虼?,教師要在課堂上有意識地留時間讓學生互相提出問題。為更好地引導學生會問、善問,教師也可以創造性地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發表見解。例如,在學習了《建設獨具特色的民主政治》“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中的“民族平等”這一知識點后,我有意識地設計了這樣一個思考題:“我國堅持民族平等,為什么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要采取特殊的照顧政策?”在我的啟發下,學生自主提問,進一步提高了探究問題的能力。又如,在講授“各民族共同繁榮”這一原則后,我結合教材閱讀材料、插圖、表格,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上述材料體現了黨和國家在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什么政策?體現了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什么原則?黨和國家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不僅能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趣味性,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而且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二、創新課堂教學的評價,鼓勵學生的創造性行為。
新課程的評價觀認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所以教師應多元評價,更多地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建立信心。
1.為學生回答問題創設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
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回答要不斷給予恰當巧妙的肯定,適時選擇使用精妙的教學評價語言,尤其面對思想活躍的學生的“發難”,欣然面對,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錯誤回答”。比如,當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不知道”時,不同的教師會給出不同的評價語言。如,有的教師會不假思索地說道:“連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回答,還當什么學習委員。”這樣的評價只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不敢回答問題,產生的恐懼心理,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其實,有經驗的教師都很注重課堂上對學生回答的每一句評價。碰到同樣的問題,他們可能會這樣對學生說:“沒關系,你坐下想一想,想好了再回答。”當學生作出精妙的回答時,教師要熱情地給予鼓勵:“非常精彩”、“太捧了”、“你的回答很有新意”、“你的見解很有創造性”、“這一點,連老師都沒有想到”,這樣學生才能暢所欲言,敢說敢問。
2.靈活運用肯定性的評價語言。
聽公開課時,常常聽到老師這樣肯定學生:“對”、“不錯”、“很好”??梢娊處熣Z言缺乏創意和吸引力。我曾有幸聽過幾堂全國思想品德優質課,其中在一堂名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課堂教學中,該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肯定語言共計11處,尤為可貴的是教師用詞都非??季?,分別用到:“好,經典”、“看來你們有許多的感受和體會”、“與未來的同行握握手”、“不愧是我們班的班長,能從全局的高度來看問題,有戰略性眼光”、“非??蓯鄣呐薄ⅰ靶撵`手巧的男生”等,真可謂細微之處方顯其真情。我們常說:“沒有情感的課堂不會是成功的課堂?!睅熒P系只有建立在平等、民主、合作的基礎上,才有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以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教師要時時關注課堂教學評價語言的創新,靈活運用肯定性的評價語言。只有這樣,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才能充滿生命力,學生的個性才能得以充分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才會迸發、閃爍。
三、創新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展開活動課課堂教學活動。
在新課程教學改革中,教師成了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只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在課堂組織上,教師提出所要討論的問題,引導學生展開集體討論、小組討論、正反觀點辯論、演講、思維答辯,師生間互問互答,學生間互問互答、展開各種師生互動,利用音樂、歌曲、錄像及各種多媒體教具,把講故事、自編自導小品、相聲、快板、評書等曲藝形式引入課堂,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輕松愉使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真實觀點和心理感受,放飛自己的思維想象能力,發揮自己的創造才能和創新意識。我常說:“老師講得好,不如學生常動腦;老師講得全,不如學生來發言;老師講得細,不如學生動手記。”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觀察問題、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要他們敢于舉手發言,無論對錯,都要給予正面的鼓勵、評價和恰如其分的點撥,不能輕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要以啟發、鼓勵、開導的方法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以欣賞、鼓勵、期待的心態來善待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另外,還要嚴格控制小組討論活動中的監控力度。小組討論活動的開展不能流于形式,監控力度不夠,學生可能會討論一些與教學無關的話題,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注意備教材又要備學生,對學生要有專門的了解與認識,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男女比例、座位遠近、成績壞搭配,合理劃分小組。讓各個小組成員輪流充當小組長、記錄員和發言人.提前對其進行指導、要求和培訓,讓他們明確任務和目標及操作要領,適當提供一些材料資源和案例模式。在課堂上言簡意賅地作出提示,適當引進競爭機制,展開小組之間的競爭與獎勵。
四、創新學法,組建課前、課中、課后三位一體的學習方式。
“課前預習、上課專心聽講、課后復習”這句老話,在新課程改革中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有了更新的詮釋。課前預習不再局限于看教材、劃要點、查生詞、簡單地根據教材提出問題等,而是著重要求廣泛閱讀、查資料、找案例、上網搜索、搞社會調查問卷、采訪、參與社會實踐、自主收集整理資料、分類歸納處理資料等。將“上課專心聽講”演變成積極發言,廣泛參與各種課堂活動,積極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提出有創意的、獨到的個人建議和見解。課后除了鞏固復習所學知識以外,還要求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活動,廣泛參與社會實踐,關心社會時事,關心國家大事,關心本地本土的家鄉變化,達到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開展每月時事論壇活動,宣講禁毒防艾、反對邪教、義務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計劃生育、愛國衛生教育、安全教育、親情教育等方面的知識,并且要求寫出心得體會、論文、演講稿、倡議書等書面材料,以供互相學習和發表。舉行關愛社會回報社會活動,開展義務勞動、學雷鋒活動、愛護環境活動、為災區捐款、義務獻血活動,展開學生間的團體互助活動,組織出好黑板報、??嗉墘蟮榷喾N形式的活動。這些活動有助于學生提高各種綜合組織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為學生將來進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將來學生的自學、繼續求學和終身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以上是我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一點嘗試。教學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我們要通過課堂教學這個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多角度、多形式地進行教學行為反思和創新,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取得更高、更優的教學效率。
[1]張暉.新課程的教學改革[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蘇霍姆林斯基.少年的教育與自我教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3]劉強.思想政治學科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張峰.論思想品德課中的創新教育[J].中國教育發展研究.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