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攀 劉許亮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3)
實踐育人理念,完善德育體系
陶 攀 劉許亮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3)
社會實踐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是培養大學生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效載體。實踐育人不僅符合教育的客觀規律,而且有堅實的學術理論基礎。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正確認識實踐育人的科學內涵,牢固樹立實踐育人的理念,科學構建實踐育人格局,建立實踐育人保障體系。
新時期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實踐育人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這是我國高等教育工作長期經驗和今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所凝練的極為重要的科學論斷。《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要把實踐育人作為開展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時代賦予了實踐育人以全新的意義和地位,在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實踐育人將被提升到新的高度。
實踐育人是基于實踐的觀點形成的育人新理念。所謂實踐育人,是指以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理論知識和間接經驗為基礎,通過社會考察、科技文化服務、志愿服務、勞動鍛煉等應用型、綜合性、導向性的實踐活動,發掘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個性,促使學生成長成才,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促進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的新型育人方式。
實踐育人符合教育的客觀規律。第一,實踐作為課堂學習的有機延伸,作為學生踏入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有效平臺,讓學生不僅學會了生活技能、生產技能、行為規范,而且學會了如何處理人際關系,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第二,實踐育人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環節,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實踐育人符合“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育人規律,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補充。第三,實踐育人符合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成長規律,更加明確了思想教育的主體。大學生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我們應讓學生通過生動有效的實踐活動,實施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在實踐中自我管理和相互管理。第四,實踐育人符合素質教育的規律。堅持知行統一,積極開展各種實踐活動,把實踐融入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符合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
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僅僅依靠課堂是遠遠不夠的,課堂思想教育內容單一、方法教條、形式枯燥,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實踐的育人功效不同于課堂,其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實踐時可以讓學生可以帶著問題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到實踐當中去親身體驗,將自身作為社會人,讓其意識到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從而使學生產生緊迫感和危機感,珍惜學習的機會。第二,實踐活動的內容多樣性能使學生接受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熏陶,獲得課堂上無法得到的體驗和經歷。第三,深入開展各種具有先進性和導向性的實踐活動,有利于推動學生的黨團建設工作。采取實踐育人的方法,把黨的知識教育、團的主題活動與具有先進性和導向性的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如參與黨課的理論學習與實踐,參與“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促使其對黨團更深入地了解。第四,實踐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當代大學生基本未進入社會,一直生活在學校這個相對理想的空間里,這種單一的“線性成長”經歷,使其普遍缺乏實際生活經驗,缺乏對社會實際的接觸,而通過參與各種實踐,能促使其親自觀察,獨立思考,深入實踐,使其增加社會知識,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多年來各高校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大膽創新,構建了一整套內容豐富、點面結合的實踐育人格局。重點是進一步探索和建立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擇業就業相結合、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
學校開設道德實踐課,深入開展道德實踐活動,組織政治理論系列研討會,召開主題報告會使學生提高了對周圍事務的把握能力和體驗能力,通過體驗增加領悟,提高了個人的道德素養和自律感,在現實生活中增強了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能學會感恩,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立志成才。以重大節日和重大事件為契機,大力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這種生動活潑的教育形式滲透性強,持續時間長,學生更易于接受,不僅使直接參加活動的學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通過他們的輻射作用,使全校學生都受到了正面的引導。
廣泛開展生產勞動、“三下鄉”及各種公益活動,在參與這些服務實踐中,同學們在為社會作出貢獻的同時,也親身體驗了服務社會的樂趣,受到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學校組織校園女生文化節、科技文化藝術節、宿舍文化節等一系列特色活動,使學生們對文化活動的不同需要得到了充分滿足。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校園文化活動,而且拓展了他們的綜合素質。
學校通過學生會、學生社團、班級團支部、班委會等學生組織,廣泛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在學校組織里,學生們分別擔任不同職務,對于未來走向社會,他們的實踐經驗是非常有用的演習;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們承擔著一定的工作,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得到了空前的提升,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鍛煉。
實踐育人需要一個保障體系,圍繞培養目標,更新教育觀念,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構建實踐育人科學體系,全方位、多途徑地開展實踐育人,建立起一個校內校外相結合、課內課外相聯系的立體式實踐育人科學體系,努力培養學生特長,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首先,要有堅強的組織保障就要職能部門參與、齊抓共管。團委具體落實的實踐育人保障體系,全面科學地分析大學生思想狀況和學習狀況,制定實踐育人的總體規劃,并作出全面的部署和安排,要把實踐育人與教學??蒲小W生管理結合起來、求真務實,真抓實干。
其次,重視教師和管理人員的主體保障作用。教師和管理人員是實踐育人的最重要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主體,必須讓他們認識到實踐育人一個關系到能否培養出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問題,從而提高組織實踐育人的自覺性和責任心;要使他們把實踐育人提高到與課堂育人同等重要的地位。還要面向社會,廣開渠道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實踐機會。
最后,完善實踐育人的工作機制。把各類實踐活動納入學校教學的總體規劃,保障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工作成果評價機制,實踐育人的工作績效要量化,在此基礎上完善評優獎勵制度,為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提供必要的經費;高度重視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為學生實踐提供舞臺創造機會,廣泛開展各種校內實踐活動,克服困難,保證學生實踐活動場所等物質條件。
[1]邵廣俠.論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回歸問題[J].理論月刊,2006,(8).
[2]魯潔.邊緣化外在化知識化——道德教育的現代綜合癥[J].教育研究,2005,(12).
[3]易連云.傳統道德中的生命意義解讀——論“生命·實踐”道德體系的構建[J].教育學報,2005,(5).
[4]牛金成.德育課程概念的重構[J].教育評論,2007,(1).
[5]周谷平.新課程改革視野中的學校生態教育[J].課程·教材·教法,2006,(12).
[6]李小魯.中小學德育課程改革的整體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6,(3).
[7]王琦峰.高校德育隱形載體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