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秀萍 陳國強
(江蘇大學,江蘇 鎮江 212013)
高校貧困大學生就業難剖析
蔣秀萍 陳國強
(江蘇大學,江蘇 鎮江 212013)
在當前高校大學生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貧困大學生就業面臨著更大的困難,其就業難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如何引導貧困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并實現全社會齊抓共管,將成為暢通貧困大學生就業之路的關鍵工作。本文分析了當前貧困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應的解決措施。
貧困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剖析解決措施
近年來,面對逐年增多的貧困大學生這一特殊的教育弱勢群體,政府、社會、高校經過積極探索,在立足我國國情和教育現狀、保證整體平等的前提下,逐步形成了獎、貸、助、補、減的一整套解決特困生問題的資助體系,使得曾經困擾廣大貧困學生及家長的入學難、在校讀書難的現象已有較大改觀。但隨著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貧困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將更加突出。因此,千方百計幫助貧困大學生解決就業問題,已經成為政府、社會和高校共同面臨的重要課題。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高等教育實現了從精英化到大眾化的轉變,大學生早已不是“天之驕子”,而成了普通勞動者。在畢業生數量急劇增加的同時,由于全球經濟形勢的不穩定,社會對畢業生的需要不增反降,使得大學生就業的形勢更加嚴峻。而作為大學生一分子的貧困大學生,自然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
隨著就業競爭的加劇,很多城市出臺了限制人口流動的地方保護政策,對非本地籍大學生和農村戶口的大學生的就業設置了政策障礙。而大多數的貧困大學生來自農村和偏遠地區,地方保護政策無形中使得貧困大學生本就嚴峻的就業形勢更加雪上加霜。
影響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因素有自身的能力、家庭的社會關系、求職簡歷及對自己的包裝等,但是貧困大學生家庭經濟貧困造成了他們在這幾個方面都缺乏優勢,導致就業的難度更大。由于就業成本拮據,部分貧困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有的缺乏差旅費,不能赴外地求職和參加面試;有的學生支付不起上網、打電話等通訊費用,導致信息閉塞;部分嚴重困難的大學生甚至沒有錢打印簡歷和求職信。這些都影響著貧困大學生的就業成功率。
由于家庭經濟貧困導致很多貧困大學生性格內向,社交禮儀和人際交往能力欠缺。在面對競爭時不夠自信,總感覺自己低人一等,求職時唯唯諾諾,戰戰兢兢。貧困生為了改變家庭經濟狀況,特別期望能獲得好的就業崗位,就業心理壓力大增,自尊與自卑并存的矛盾強化了他們的焦慮心理,失敗時容易一蹶不振,怨天尤人。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他們的就業。
貧困大學生大多來自農村或經濟收入偏低的城鎮家庭,由于家庭、學校教育資源有限,很多學生的計算機水平、英語應用水平、文體技能等綜合素質沒有得到培養,進入大學后,他們在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社交能力、實踐創新能力等方面明顯弱于家庭條件較好的大學生,貧困生由于自身綜合素質欠缺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從而減少了他們在求職中取得成功的機會,同時在面試過程中,由于社會實踐和專業實習不夠,導致應對實際工作和問題的能力不夠,從而在就業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1)完善貧困生資助體系。
經濟困難是貧困大學生就業難的基礎問題。政府、社會、高校應不斷擴大資助渠道,增加政府的資助力度,爭取更多的社會資助,創造更多的勤工助學崗位,保障貧困生不因經濟問題而影響學業,同時緩解貧困生在就業過程中的經濟壓力。
(2)規范貧困生競爭環境。
政府應不斷調整和完善就業政策,使招聘盡可能一視同仁,為畢業生提供公平、公開、公正的競爭環境,使貧困生擁有相同的權利和機會,憑自己的能力就業。同時政府要出臺各種優惠政策,鼓勵貧困生到西部、基層等急需人才的地方去。
(3)降低貧困生就業成本。
政府應加強畢業生就業市場建設,廢除一切不合理、不規范的就業面試收費、招考收費、招聘會門票收費等,同時,政府應規范和完善網絡招聘平臺,使貧困生能夠放心地通過網絡渠道發布求職簡歷、查詢就職信息和遠程面試等,使得招聘方式多元化,降低就業成本,緩解貧困生經濟負擔。
(4)開展貧困生心理輔導。
貧困大學生普遍存在心理問題,而就業階段的壓力又會使心理問題,更為突出。高校要重視并加強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建立心理檔案并開展心理咨詢服務,切實為貧困生提供心理咨詢和疏導,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緩解壓力,使他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進入社會。
(5)提高貧困生求職技能。
高校應該為貧困大學生提供專項技能培訓,彌補貧困大學生在英語、計算機等基礎技能的不足。引導貧困大學生參加校內外各項活動,以擴大知識領域,鍛煉交往能力。同時為貧困大學生提供去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實習的政策傾斜,并為貧困大學生提供與專業相關的勤工助學崗位,通過工作實訓達到培養貧困大學生綜合素質和提高就業能力的目的。
(1)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自信,是求職成功的心理基礎,自信程度與推薦自我的關系遠遠超過推薦其他任何東西。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軟弱和事業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也是推薦自我的最大心理障礙。面對當今激烈競爭的人才市場,凡自信、敢于競爭者就能夠掌握求職成功的主動權,而缺乏自信、唯唯諾諾的人,定會成為競爭中的失敗者。貧困大學生建立自信心的前提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優勢。認識到別人也不一定什么都好,你也不是什么都不如人。不要老想著自己的缺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有自己的優點和特長。多想想自己的優點、優勢和特長,即使有缺點,對這一工作來說也可能是優點。通過這樣暗示作用,他們可增加自信,消除緊張。可以肯定地說,堅定、自信是貧困生求職成功的基礎。
(2)鍛煉能力,提升素質。
貧困大學生本身更必須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與素質的全面提高,切實按照社會需要來塑造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滿足用人單位和社會越來越高的要求。如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身學習成績,特別要加強計算機操作和外語口語的訓練;要積極參加校園文化活動,爭當學生干部,主動參加各種競爭性比賽,提高自身的溝通能力、組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同時還要注重自身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社會實踐、勤工助學等方式多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在實踐中磨練意志,增加就業資本。
(3)拓寬思路,面向基層。
大學畢業生在擇業目標上求穩求富,是傳統就業觀念的延續,在心情上是可以理解的,但初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就業期望值不能太高,不管是什么工作都可以先干起來,然后在干的過程中積累經驗,增長才干,為今后的就業和發展打基礎。就業的方向也不能只定位在東南部發達地區或大城市,那樣,就業的路子就會越走越窄。2003年,中央提出了西部大開發的“西部計劃”,為大學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臺;2006年,中央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決策,提供了許多鼓勵大學畢業生下基層、到農村、到艱苦地方就業的優惠政策。當前,不少省市提出的“村村有大學生”計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為大學畢業生拓寬就業面提供了政策支持。另外,從目前的就業形勢看,國家宏觀政策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高等學校也在逐步重視自主創業,社會需要自主創業人才。貧困大學生應該拓寬自己的就業思路,充分利用國家的優惠政策,投身于基層就業和自主創業之路。
總之,貧困大學生就業是高校“扶貧工程”的重要環節,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貧困生就業工作事關學校和社會的穩定,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政府、社會、高校應攜起手來,齊抓共管,為貧困大學生實現順利就業提供保障,積極引導貧困大學生端正心態、拓寬思路、提升能力,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貢獻。
[1] 陳德明,張革華.關注貧困大學生就業構建學校支持體系[J].前沿,2004,(10):152-154.
[2] 秦莉紅.試論貧困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及其對策[J].西昌學院學報,2008,20,(2):82-84.
[3] 周琴.貧困大學生就業問題與對策[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7,5,(8):164-166.
[4] 朱勉.貧困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思考[J].大眾科技,2008,(6):193-194.
[5] 游少華.貧困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探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6):130-131.
[6] 蔡昉.如何認識宏觀經濟與就業的關系[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