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祥鴻
(南安市柳南中學,福建 南安 362300)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強調中學生寫文章要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在寫作中發現自我,認識自我,升華自我,不斷地成長。指導作文實踐時,我們常常會看到為寫什么而苦惱的學生:提筆苦思冥想,落筆東拼西湊,敘事人云亦云,抒情矯揉造作。每每看到這樣的千篇一律缺少青春性靈的模式化作文,總深感語文老師教書育人責任之重大。一個學生的為文態度與為人態度是息息相關的,踏實為文,才能踏實做人。
葉圣陶老先生說:“作文是用筆來說話。作文要說真話,說實在的話,說自己的話,不要說假話,說空話,說套話。”這既是對“十年動亂”盛行的說假話、說空話、說套話的不良文風的有力批判,又為廣大中小學生作文指出了正確的方向。讓學生在作文中寫真事、抒真情是每個語文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生活之樹常青,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均有廣泛題材可以入文,父母、師長、親友、同學皆有真事可敘述,為什么學生卻又感到捉襟見肘、言之無物呢?作文成了無米之炊,不得不讓我們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為什么沒能教會學生去開啟生活這蘊藏豐富的寶藏。
一位著名的德國教育家說:“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喚醒學生心中沉睡的靈魂,即意味著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生命潛能,讓學生自信地從生活中去尋找真情,發現最具生命感和價值感的東西,這些東西,正是來源于生活。
學習寫作文應該從寫真話入手,真實才能質樸。“文章不難于巧,而難于拙,不難于曲而難于真,不難于細而難于粗,不難于華而難于質”。實踐證明,寫真話才是學生作文走向成功之路的保證,寫真話才是作文教學的最好切入點。
看看現在的中學生作文,一股子的標新立異,“帥呆了”“酷斃”等詞比比皆是,英文單詞、網絡火星文也現身其中,一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模樣,其實是增加了閱讀困難,思想空洞無物。為了求得高分,盲目求新,放棄作文的首要原則:真實。競賽作文中竟然有學生赫然寫道:教你如何偷竊,著實讓人嚇一跳;明明家中雙親健在,家境良好,卻要把自己寫成孤兒,或是父母離異的孩子,寫自己的備受冷遇和奮發圖強,真讓人唏噓不已。追求出新無可厚非,但必須建立在語言規范和真實的生活基礎上。對于道德觀念尚未完全形成的中學生,作文教學還承載著語言規范和道德教育的任務。
為此,作文教學中應該適當滲透人生觀、世界觀的教育,積極幫助學生不斷提高是非觀念,培養高尚情操。特別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金錢至上,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大行其道,尤其應指導學生甄別這些腐朽的思想,用正確的思想認識指導,寫下自己正確的幸福觀、苦樂觀、友誼觀,把寫作當作是道德情趣高尚化的過程。
教師應該在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發掘材料的閃光點,恰到好處地表現材料蘊含的先進性、典型性,開拓材料的深意和新意,使主題得到升華。
擺脫長期以來作文教學的困境,走出作文教學的誤區,必須喚醒學生寫作的主體意識,讓學生真正從“要我寫”轉變為“我要寫”,才能避免出現大多數學生把作文當成頭疼的作業、敷衍推脫應付了事的尷尬局面。平時的教學中,尤其是分析一些文字樸實、情感真摯的文章時,應注意引導學生鑒賞文中的真情實事的傾訴。在初中階段,有許多這樣的文章:《背影》、《回憶我的母親》、《我的老師》、《誰是最可愛的人》、《一面》、《紙船》等。在課堂上要注意引導和灌輸,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并在作文中說真話,只有說真話的作文才能打動人,才是好文章。
所謂文學即人學,作文也應該是心靈世界的展現。作文訓練指導中,要激勵學生在作文中敢于說真話,敢于傾訴自己的情感,敢于袒露出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真誠地敞開心扉,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真實地與讀者交流,讓大家一起分享快樂,分擔憂愁,那學生就不會擔憂作文不好,看上去令人頭痛。同時,我們還要鼓勵學生抒寫內心獨特的感受。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每個人個性、興趣、生活經歷都不盡相同,因此對外界也會有與眾不同的體驗與感受,在作文中如果我們能引導學生把這些獨特的體驗和感受展現在作文中,又何愁出現“千人一面”的局面?
有了創作欲望之后,學生未必就能寫出文質兼美的好文章,如何讓學生體會生活,詩意地理解生活并最終酣暢淋漓地“我手寫我心”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其一,“生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要深入生活,體會生活,才會了解周圍的人和事、景和物,才會有所發現”。生活中有大量有趣、有意義、有價值的材料,如果不仔細去觀察、體驗、收集,它們很容易從我們身邊溜走,因此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接觸社會,細心體驗,積累素材。
其二,堅持寫日記。作家周國平說:“日記是作家的搖籃。要成為一個夠格的作家,基本條件是有真情實感,并善于用恰當的語言把真情實感表達出來。在這方面,日記是最好的訓練。”因為寫日記時,思想是自由的,只寫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只按自己滿意的方式去寫。“寫日記是比寫作更接近于創作的”。
許多教育家都強調,自我教育是最有效的方式。因為自我教育關注的是自我的生存狀態,是自我發展提高的真實需要,因此有強大的驅動力;自我教育以自我經驗為學習資源,而自我經驗幾乎是無窮盡的;自我教育是完全自主狀態下的學習,更有利于思想的創新和個性的發展。指導學生寫日記確實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這不僅僅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發展進行觀察了解和指導,更重要的是,這是學生對自我的學習生活與思想狀況進行審視和調節改善的最有效方式。
讓學生寫日記是鼓勵學生用心體會生活,并真實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非常有效的訓練方法。每當學生從繁忙的學習中,抽出時間來用心靈檢視生活,用紙筆傾訴心聲時,總會閃耀出最真實最讓人感動的心靈之光。
其三,經典的閱讀與個性化的閱讀相結合。閱讀經典是在享受人類精神寶貴財富,是一個人的靈魂在一個豐富的精神世界漫游,并在漫游中自我發現自我成長。個性化閱讀則是學生在與智者先賢對話中,逐步明確自己的思想觀點、形成自己閱讀風格和審美趣味,建立閱讀素材庫、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的過程。在閱讀中,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正是培養學生寫真事、抒真情的一種有效的方法。要求學生做到無筆不讀書,鉤鉤畫畫,圈圈點點,抄抄寫寫。簡單見解,便是閱者心聲;寥寥數語,學得大家精髓。
其四,提供廣闊的舞臺讓學生表達展示。有了展示思想情感的舞臺,表達真實的自我,品嘗成功的喜悅,學生的作文便不再是一人唱的 “獨角戲”。利用課前三分鐘、班級墻報、學校文學社、廣播臺,發表學生的作品,展示其敏感而多彩的心靈,磨礪其靈動而率真的思想,讓他們去感受激揚文字的喜悅,必能有真摯感人的性靈文章綻放光芒。
語文老師應倡導學生在作文中寫真事、抒真情,引導學生用心生活,多方積累,做到 “我用我手寫我心和我事”,文章才會有吸引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