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琳娜
(常州市武進區洛陽中心小學,江蘇 常州 213000)
《美術新課標》指出:“美術教學要指導兒童自行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加強實踐和創造活動。”要讓學生富有創造力,就要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有無拘無束的獨特思考的過程。通過教學實踐和經驗的積累,我深刻體會到“互助合作”在小學美術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教會學生與人合作交流,引導學生建立新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在現代的美術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已是一種常用形式,一種教學策略。在這種活動過程中,為了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小組成員之間分工協作,這不僅增強了學生團結互助的意識,還培養了學生在現代社會中所需的團隊合作精神。
我在實際的教學中對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并通過課堂教學實踐,加以總結。
美術是一門綜合性學科。一堂好的美術課,應該是既傳授應掌握的美術知識,又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及生活習慣。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在美術課堂的優越性很明顯。首先小組合作學習充分賦予了課堂的活動空間,在小組中,老師僅充當了導演的角色,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在《世界地球日》這一課中,我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分工合作,從作畫的創意和意圖開始小組討論,然后開始組員分工合作,有的畫背景,有的主體,最終完成作業,期間學生體驗到了合作的樂趣,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其次,小組合作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解除學生的心理障礙。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小組內同學必須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在解決問題中共同提高,同時也提高了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課堂上,小組合作的次數要得當,分組討論(練習)不宜過多,這樣才能使小組合作學習集中、深入并獲得較高的質量。同時,每次合作的時間也要恰當。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前就應對各小組學習的時間、次數作大致的估計,做到心中有數。小組合作時,教師應盡力參與每個小組的學習與討論,隨時把握各組的學習情況,靈活運用教學機智,調整學習時間,達到預期的合作學習效果。
在小組人員分配上,大部分為4人組或6人組,人數的設定直接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我認為6人組容易有一兩人容易脫離討論或者被忽視,而且,6人討論所需時間長,在合作學習活動中的合作競爭也顯得難度較大,與教學實際不符合。從教學實踐中我得出結論,將學生按4人分為一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更恰當,從發言時間、受關注程度、統一意見等方面更為適合。特別是低年級兒童更適合人數少的組合,甚至采用兩人合作的學習方式對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非常有益。
為了更好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并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如何設計課堂教學流程,完善教學結構,在一堂課中顯得極其重要。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要想使學生從一開始就對課堂有興趣,創設問題情境是教學的起點和關鍵,美術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學中應結合生活實際、針對學生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下雨嘍》這節課中,我設計了一個小動畫,在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中,激發了表現欲望,這節課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老師提出問題后,小組成員互相交流意見,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活動是多邊進行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學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形成相同問題的不同見解看法,學習環境更為寬松,自主發揮的空間更為寬廣,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通過滿足學生的各種內在需要激發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并使他們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愉快的情感體驗。
3.互相幫助,合作探究。老師布置完作業之后,小組內成員具體分工,根據要求合作,小組成員通過動手、動腦合作完成,體驗了參與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這時,老師巡回指導,對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啟發性幫助。最后師生達成共識,解決了問題、學到了知識、培養了能力,同時也加強了師生交流,增進了師生的感情。
4.作品展示,反思評價。多給學生創造展示自己的機會,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在評價環節,小組合作顯得尤為重要。完成作業之后,我都是讓學生先進行小組內評價,采取自評和互評的方式,小組內選出優秀或者有特色的作品,然后在組和組之間進行評價,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教師可以展開一系列活動,比如“評一評,夸一夸”、“我們的小組最棒啦”等,樹立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讓學生在評價和比賽中獲得快樂,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5.課后應用和拓展。學科價值決定了美術課程是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及責任感,并培養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的態度,以及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因此,在課堂小結環節,我設計了讓學生互相交流體會的環節,讓學生互相交流本節課的啟發和感悟。并且把學到的知識充分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體驗美的樂趣,培養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在平時的美術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也想到了一些更適合小組合作的方法。
問題一:合作準備缺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是好學生一統天下,學習差的學生要參與,往往被成績好的學生拒絕。很多時候,教師提出合作要求時,學生不知道如何合作。所以針對這一問題,小組成員搭配要合理,好、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要搭配開。同時,每組中必須有一名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較強并樂于助人的學生作為小組長,主要負責組織本組活動和解答疑難問題。根據教學活動內容,教師還應注意選拔培養美術骨干,使他們在小組活動中擔當起“小老師”的角色,負責組織本小組的合作學習。這樣,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小組長及骨干就能引導本組美術基礎差的同學掃除障礙大膽地進行創作。同時,可改變傳統的課桌椅擺放方式,讓學生經常有一種新鮮感。他們在不受座位的約束下,充分交流,自由發揮,學習的自主性也能得到較好的調動,合作的意識會得到培養。
問題二:合作不合時宜。有時候教師提出的合作學習要求不一定適合合作學習,有時候單獨學習往往比合作學習的效果更好,合作的形式并不是適合每堂美術課的需求。所以教師一定要充分理解教材,選擇恰當的學習方式來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問題三:交流效率偏低。在交流中,幾乎每個學生的嘴都在動,這給很多學生提供了隨便講話的好機會。教師難以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因此,教授學生正確合理的合作方法和技巧非常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可以正面傳授,在巡回指導環節時提供正確的指導。另一方面,可以創設情境,促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會如何與他人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既要讓學生學會傾聽,又要懂得自我控制發言時間。運用調換角色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合作習慣。
以上幾點是我對小組合作學習在美術課堂中應用的幾點體會。要讓小組合作在課堂更深入、有效地進行,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小組結構,精選合作內容,豐富合作形式,使小組合作真正融入課堂、服務于課堂,成為合理有效的學習方式,真正實現培養學生自主積極探求、創新意識、團結合作的能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