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火軍
(廣西大學 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北海疍家民俗文化旅游開發(fā)研究
張火軍
(廣西大學 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北海疍家民俗文化是北海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較大的旅游開發(fā)價值。但是,疍家民俗文化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不被重視、開發(fā)缺乏整體規(guī)劃、民俗旅游商品開發(fā)不足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北海文化旅游發(fā)展的步伐。基于這些問題,疍家民俗文化旅游開發(fā)要有準確的開發(fā)思路,制定科學的開發(fā)模式,加大宣傳力度,開發(fā)多樣式民俗特色產品,政府部門進行扶持,促進北海疍家民俗文化旅游的長遠發(fā)展。
疍家;民俗文化;旅游資源;北海
民俗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被異域或者異族獨具個性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設施為條件,離開居所,前往特定地域或民族地區(qū),進行民俗文化消費的一個動態(tài)過程的復合體,是人類文明進步所形成的一種文化生活方式[1]。民俗文化旅游能滿足旅游者求新、求異、求樂、求知的心理需求,是我國民族地區(qū)旅游開發(fā)的重要內容,有著廣闊的市場潛力和發(fā)展空間。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北海市擁有豐富的疍家民俗文化資源。充分開發(fā)疍家民俗文化資源,不僅可以豐富北海文化旅游內容,還可以帶動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從而促進北海市旅游業(yè)的全面發(fā)展。
疍家人以舟為家,漂泊海上,常年與風浪搏斗,由于險惡的生存壞境和獨特的謀生手段,疍家人被稱為“水上吉卜賽人”。疍家人在歷史發(fā)展中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了與眾不同的人文景觀和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北海市疍家民俗文化不但是疍家文化的體現,在今天更具有了旅游開發(fā)的價值,成為吸引省內外游客的重要民俗旅游資源。
飲食在我國被人們賦予了“情、禮、美”的文化內涵,體現為注重飲食形象與品質、注重飲食習俗和社會功能等。北海疍家人的飲食既保留了獨特的風味,也兼有“情、禮、美”的文化內涵。如:“疍族全家福”(即海鮮鍋)薈集多種海中珍品,樣式獨特,味道鮮美,喻示團圓幸福;海鮮粥用蝦仁、海魚、海蟲等與粥熬制而成,美味鮮香,養(yǎng)顏補身;海鮮湯味美湯鮮,魚肉鮮香甜美。還有各種海鮮小吃,如蝦仁干、海蟲仁、海菜、海魚干等,保留著海鮮風味,味道獨特。
服飾是一個民族或者族群約定俗成的著裝樣式,是民族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體現。疍家人由于長期在海上生活,服飾獨具特色。男女多穿著布褲,衣褲袖子較短,顏色以藍黑色或者黑色為主,整體樸素,方便勞作,耐臟;腳部一般不著襪,只用布帶纏繞,便拆解,防濕防擦傷;頭上常帶斗笠狀帽子,防風防雨。疍家服飾整體簡潔樸素,海洋風情濃郁。所以適度開發(fā)北海疍家服飾、帽子和掛飾等,既能吸引游客們的喜愛和關注,又能宣揚北海海洋文化。
疍家人以舟為室,視水為陸,終日棲息于舟艇之上,船艇可以說是他們的“建筑”群落。疍家漁船樣式各異,裝飾獨特,加上日出日落時的海景映襯,形成了獨特的漁港風景。除了漁船外,疍家人在海岸搭建的“疍家棚”也是充滿漁民風情的建筑。這種簡易小棚一般用幾根木頭作為樁柱,用籬笆或者舊船板作棚樓墻,用舊船板鋪作樓板,用竹瓦或油毛氈蓋疍家棚的棚頂。棚底離海面約兩三米,棚內分為飲食會客的正廳和休息臥室。廳、室很小,開有窗,以便通風透亮。這樣的一種漁民建筑對于游客來說,可以說是奇特的、新奇的、有吸引力的。
由于世代極少上岸,鮮與陸上居民交往,疍民形成了獨特的婚俗與歌曲。疍家人的婚禮在水上舉行,婚禮中的重要儀式是唱咸水歌。疍家人用以歌代哭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廣東新語》云:“疍人亦喜唱歌,婚夕兩舟相合,男歌勝則牽女過舟。”[2]
疍家青年男女結婚時,男方用船迎接新娘,而新娘家人在新郎的船沒來之前祭拜河神。同時,新娘邀請船家姐妹及親戚舉行“擺歌堂”,開聲唱嘆,表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和與家人的不舍之情。迎親的船隊到來后,雙方以對歌形式進行咸水歌對唱,女方親人一般會故意刁難男方隊伍,但媒人會幫助男方一一解答。雙方唱完,新郎送女方“三書”、“六禮”,然后接新娘上船,一路上人們與新人均用唱歌對話,新郎新娘拜堂、謝煤時亦如此,直至婚禮結束。
疍家人作為漢族的一支[3],很多節(jié)慶習俗與漢族人是一樣的,比如春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等,但是有些卻不同。疍家人對神靈比較崇信,節(jié)慶往往與神靈有關。如正月有平安日和許福日;二月有社王誕與觀音誕;三月三是北帝誕;五月有關帝誕和龍母誕;八月初二是社王誕;十二月十六是還福等(這些節(jié)慶都以農歷來算)。
疍家人非常重視節(jié)慶祭祀,會進行隆重的祭拜儀式。比如北海外沙島疍家人每年(農歷)十二月十六“還福日”會舉行隆重祭拜活動,以此感謝大海帶來的美好生活,慶祝新年。活動獨具特色,群獅起舞,人們穿著節(jié)日盛裝,用彩車將集體捐資燒制的5 0頭金豬以及水果祭品等送到“還福”現場——龍母廟。疍家婦女唱起曲調悠揚的咸水歌,之后朝拜者紛紛向龍母像上香祈福,期盼新的一年家庭美滿,出海豐收。對于這樣的盛大場景,游客參與其中是很好的民俗文化體驗與享受。
在眾多民俗元素與旅游資源的結合下,疍家民俗文化旅游蘊含較大的旅游價值,使北海疍家民俗文化旅游開發(fā)具備了較好的基礎條件。具體旅游開發(fā)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疍家有著悠久的歷史,據有關研究表明,疍家歷史可追溯到晉朝,如《晉書》中《陶璜傳》載明:晉代時期已有“皆蠻疍雜居”而且又“不賓服者”疍民共“五萬余戶”聚居廣州。并具體是“居于廣州南岸,周旋六千余里”[4]。晉朝以后的史書關于疍家的記載更多,如隋朝史書《隋書·地理志》、唐代韓昌黎名著《昌黎先生》、宋代范大成著作《桂海虞衡志》等,都從不同角度記載了疍家的種類與習俗。
歷史上統(tǒng)治者對疍家的統(tǒng)治政策相當殘酷。東晉時統(tǒng)治者曾規(guī)定水上人不準上岸居住,不準讀書識字,不準與岸上人家通婚。這種清規(guī)戒律延續(xù)下來,到解放前都是如此。疍家人的生存史與發(fā)展史是我國歷史上許多民族發(fā)展過程的一個縮影,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對于了解研究類似歷史文化的人來說是寶貴的歷史材料。
疍家民俗文化的內容具有較高美學性與觀賞性,如:疍家美食不僅鮮香味美,而且樣式精美、品種多樣。疍家舞蹈蘊含著濃郁的海洋風情,結合獨具特色的疍家服飾,舞蹈藝術給人不一樣的精彩紛呈。1 9 9 7年和2 0 0 8年北海市分別創(chuàng)作了《咕哩美》、《碧海絲路》等大型海洋主題舞蹈作品,給觀眾呈現一份絕美的視聽盛宴。疍家人的節(jié)慶祭祀活動舉辦得莊嚴隆重,節(jié)日氣氛濃厚,場面熱鬧非凡。而最獨特的疍家水上婚禮更是令人向往,會給每一位參加婚禮的人以深刻印象。
疍家民俗文化內容中可參與性較強,而且形式多樣。如品味美食、參拜神廟、學疍家歌舞、住疍家棚、出海游覽等。其中,疍家美食種類繁多,做法多樣,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可親手烹制體驗樂趣。疍民的祭祀活動較多,獨具民俗特色,特別是祭祀活動、表演等以回歸傳統(tǒng)為導向,展示了疍民特有的文化特點,參與其中具有較大的體驗價值。與此同時,游客還可以體驗疍家人的生活,住疍家棚,吃疍家飯,和疍民一起體驗海上生活、海上娛樂等,讓游客盡情體驗疍民生活的樂趣。
北海疍家民俗文化的旅游價值使其具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目前部分資源已得到相應的開發(fā),但從整體上來說,這些開發(fā)還多屬淺層次的,離發(fā)展成熟還很遠,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疍家民俗文化內容豐富,除了部分較為知名的旅游項目外,很多重要民族元素還沒有挖掘出來。現有的疍家民俗旅游項目開發(fā)零散,沒有進行整體規(guī)劃,只是選取一些較為有特色的內容作為旅游項目,如文藝表演傾向于疍家歌曲,疍家服飾、手工藝沒有得到重視;疍家美食沒有形成整體效應,都是比較單一利用疍家飲食的牌子;疍家漁家樂項目僅局限于吃喝住方面,游玩性較差。
疍家民俗文化的開發(fā)在缺乏整體性思路與規(guī)劃的同時,特色不夠明顯。旅游項目開發(fā)時過于注重經濟效益,形式化的東西較多,忽視文化內涵的獨特性,缺乏創(chuàng)意,開發(fā)體系不完善,對原滋原味的民俗風情的綜合開發(fā)還沒有形成科學的體系,重點也不突出。
疍家文化以傳統(tǒng)性、文化性、民俗性強而獨具旅游價值,而很多原汁原味的民俗元素的旅游資源和產品仍不為人廣知,就連一些已經被開發(fā)的項目的知名度也不是很高。如:咸水歌、疍家舞蹈、疍家美食、疍家風情等仍然是“養(yǎng)在閨中人未知”。北海的疍家民俗文化旅游仍處在起步階段,宣傳力度沒有達到理想的程度,一些旅游產品還沒有形成品牌效應。
北海疍家民俗文化的旅游開發(fā),主體得依托北海市旅游名城這個大載體,借助北海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大背景,打造民俗文化旅游線路,突出“歷史熏陶、文化體驗、娛樂享受”的開發(fā)思維方式,體現民俗文化旅游的娛樂性、參與性、體驗性、地域性的特點。旅游項目內容圍繞六個方面展開:看歷史、賞風景、品美食、逛廟會、聽民歌、體漁樂。同時,將自然景色與歷史文化資源相結合,使其得到充分利用,并產生好的旅游效應和綜合效應。
主要包括疍家的歷史與文化,疍家歷史包括根源史、生存史、發(fā)展史、衰落史、神話史等,其中的生存經歷、苦難遭遇、與海拼搏、神話傳說等都較有吸引性和教育性;疍家文化則如婚俗、舞蹈、宗教信仰、服飾、建筑和禁忌等,其中最獨特的疍家水上婚禮和咸水歌都值得一看。
此項內容的載體要依托北海市博物館、群眾藝術館、圖書館、文化宮、劇場、疍民村、文化宣傳欄等,由政府文化部門、旅游管理部門等將疍家歷史與文化進行收集、整理、匯編等,以故事、書籍、宣傳畫等形式在公眾面前呈現;同時,由政府部門牽頭,鼓勵高等院校師生進行疍家文化的參觀學習,帶動學習和研究疍家文化的氛圍,以此進行擴大宣傳。
疍家的文化景觀包括建筑與人文景觀兩方面,其中疍家建筑,包括疍民民居房屋(以具有代表性的作為參觀對象)、各地神廟、海上漁船、體現疍家文化的地區(qū)標志等;疍家人文景觀,包括疍家服飾、疍家人生活縮景、畫像壁畫、疍家人海上作業(yè)、疍家廟會祭祀等。除了這些,還得依托北海其他優(yōu)美景觀進行結合,在享受北海美麗風景之時,品味特色民俗文化的另類。
實施時依靠政府進行扶持,依托現有的疍民房屋,建設恢復具有代表性的疍民建筑,同時在疍民區(qū)設置疍民文化長廊,介紹疍家文化,設置疍民文化活動場所,定期舉辦風俗表演等;政府與旅游機構合作,旅游機構與各地企事業(yè)單位合作,以團游促進發(fā)展來擴大影響,吸引外來游客。
以北海人喜歡喝早茶、中茶、晚茶的飲食習慣和以海鮮為主的日常飲食為背景,以疍家飲食為特色品牌,打造疍家美食館。根據游客的不同消費等級,開辦疍家風味的海鮮大排檔與餐廳,烹制不同價格的菜色品種,以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時,鼓勵支持建設疍民漁家樂項目,增添民俗文化氛圍。
在疍家美食形成一定的品牌效應時,借助文化的氛圍與影響,將飲食與文化相結合,在旅游旺季打造“北海疍家海鮮美食文化節(jié)”,推出不同的菜色與優(yōu)惠活動吸引游客與外商,充分整合北海的觀海優(yōu)勢、漁港優(yōu)勢、美食優(yōu)勢和疍家風情優(yōu)勢,將北海建成中國最大的海鮮集散地和海鮮餐飲文化區(qū),讓游客在品味疍家美食的同時,感受飲食文化的魅力。
疍家人一年中的節(jié)慶祭祀活動較多,其中一些活動具有較典型的民俗特色,如北海外沙島每年(農歷)十二月十六日“還福”祭拜日,疍家人會舉行隆重祭拜活動,祈求風調雨順、捕魚滿載而歸、慶祝新年的到來。活動當天,讓游客在觀賞鑼鼓齊鳴、群獅起舞、繽紛彩車豪華祭品等“還福”現場的同時,還可與疍家人共唱曲調悠揚的咸水歌,朝拜龍母,上香祈福,一起期盼新年里家庭美滿,勞動豐收。這種特別的祭祀活動、表演具有較大的吸引性,體現了回歸傳統(tǒng)的意向,展示疍民特有的文化特點;同時,可以結合節(jié)日在旅游旺季打造“疍家傳統(tǒng)文化節(jié)”,以系列活動吸引游人來參加。
北海疍家人至今還保存著疍家比較獨特的歷史文化和風情,其中比較獨特的當屬疍家的咸水歌。咸水歌在北海已有3 0 0多年的歷史,流行于市區(qū)及合浦縣沿海一帶,用粵語演唱,有親切流暢、韻律天然、感情濃郁的特點。典型作品有“姑娌妹”、“嘆家姐”、“十二月送人歌”等。內容多嘆父母恩深、姐妹情長等惜別之情。
咸水歌是疍家民俗文化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宣傳應結合民俗節(jié)慶與政府文藝活動來進行。由政府文化部門來引導,以市場為導向,組織培養(yǎng)疍家民俗文藝團隊,將傳統(tǒng)題材與現代題材相結合,打造北海市民俗文化的代表品牌。活動形式以文藝表演進行全區(qū)性的交流活動。同時,借助北海市一些民俗節(jié)慶進行宣傳表演,在旅游旺季舉辦疍家歌會,讓游客體驗天然的民歌風情,以此擴大咸水歌的影響力。
疍家民俗文化旅游除了讓游客看與聽之外,參與體驗是必不可少的。而能將娛樂休閑較好地結合在一起的是疍民漁家樂。將一些疍家棚進行改造,統(tǒng)一規(guī)劃和設計,建設具有疍家風情和漁家文化的集吃住玩于一體的疍民漁家樂。以“觀海捕魚品海鮮,采珠拾貝購海味”為思路,開發(fā)一系列的休閑娛樂項目,如乘船出海觀日出日落、體驗海上捕魚垂釣樂趣、品嘗疍家風味海鮮、欣賞民俗歌舞表演、參與沙灘娛樂競技、購買各種珠貝干海味等,讓游客在參與體驗的同時,享受疍家民俗文化的樂趣與風情。
北海疍家民俗文化旅游開發(fā)需要立足長遠,整體規(guī)劃,在做好以上六個方面的旅游項目開發(fā)的同時,還需要注意開發(fā)過程中的一些細節(jié)問題。
1.要注意民俗文化旅游開發(fā)的人才培養(yǎng)。具有專業(yè)性的人才對民俗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fā)很重要,既包括研究人員又包括管理人員。北海市需加強對高等院校、中專學校旅游專業(yè)的重視,加強民俗風情與民俗文化內容的教學,培養(yǎng)具有專業(yè)素質的綜合型人才。
2.在疍家民俗文化旅游開發(fā)的同時,要對客源市場的民俗心態(tài)做好研究調查,做好民俗旅游產品的宣傳,可借助雜志報紙、電視廣播、互聯(lián)網等多種途徑進行宣傳造勢。還可以組織團隊到區(qū)內外舉辦旅游宣傳會和推廣會,參加各種旅游產品博覽會和交易會等。
3.在開發(fā)的同時注意保護好疍家民俗文化資源,使其不受破壞,防止開發(fā)過程中出現庸俗化、低位化的現象。盡量保持疍家文化的原有面貌,體現其原始特色,不能以犧牲民族傳統(tǒng)文化來發(fā)展經濟,讓疍家民俗文化旅游得到更長遠的發(fā)展。
北海疍家民俗文化作為北海文化旅游的重要內容,其旅游開發(fā)是長期性的。本文根據北海疍家民俗文化資源狀況,分析其具備的開發(fā)價值,研究其開發(fā)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從六個方面進行整體規(guī)劃設計,力求使疍家民俗文化的社會經濟價值和旅游文化價值得到更好的體現;同時,在方案中還提出注意人才培養(yǎng)、調查宣傳和環(huán)境資源的保護,讓疍家民俗文化旅游得到長遠的發(fā)展。對疍家民俗文化旅游開發(fā)進行研究,可以為疍家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一些理論支持,讓人們更多地了解民俗文化的意義與內涵,以此弘揚與保護民俗文化;同時還可以為北海文化旅游提供多一些發(fā)展思路,促進地區(qū)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為廣西經濟的蓬勃發(fā)展獻力。
[1]崔廣斌,鄭巖.滿族民俗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fā)研究[J].大連大學學報,2 0 0 7(1).
[2]黃妙秋.廣西北海疍民咸水歌研究[J].中國音樂學,2 0 0 8(4).
[3]蔣炳釗.疍民的歷史來源及其文化遺存[J].廣西民族研究,1 9 9 8(4).
[4]房玄齡.晉書·列傳二十七:卷五十七[M].湖南:岳麓出版社,1 9 9 7:1 0 3 3.
[5]陳理.民族歷史文化資源旅游開發(fā)[M].北京:民族出版社,2 0 0 7.
[6]翟文,王乃文.甘肅民俗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fā)研究[J].社會科學家,2 0 0 5(6).
[7]張朔人.海南疍民問題研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 0 0 7(2).
[8]孫星群.疍歌淺析[J].中國音樂學,1 9 9 3(1).
[9]謝振紅.北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薈萃[M].廣西:漓江出版社,2 0 1 0.
An Analysis of the Tourist Exploitation of Folk Culture of Danjia People in Beihai
Zhang Huojun
(College of Arts,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China)
DanJia people’s folk culture in Beihai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Beihai folk culture and is of great value for tourist exploitation.However,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DanJia people's folk culture,less importance is attached to it,which results in some problems,such as lack ofoverall program and insufficient exploitation ofsouvenir products,which hinders the developing pace of Beihai's cultural tourism.In viewofthese,the followingstrategies are proposed:establishing a correct exploiting notion for Danjia people's folk culture tourism,working out a scientific exploiting mode,enlarging publicity and propaganda,diversifying souvenir products characterized in folk features,obtaining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promoting a long-term development for Danjia people's folk culture tourismin Beihai.
Danjia people;folk culture;tourist resources;Beihai
F590.3
A
1673-8535(2011)04-0007-06
2011-06-22
廣西大學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項目(101059335)
張火軍 (1 9 8 7-),男,壯族,廣西貴港人,廣西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2 0 0 8級本科生,研究方向:廣西民俗文化。
高 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