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水歌
- 廣西北海咸水歌的類型及其傳承發展*
22)一、北海咸水歌的產生及命名由來疍家人長期泛舟江河,以捕魚蝦、運輸販鹽為生。他們居無定所,以船為家,長年累月過著水上“游牧”的生活。為了尋找更便于生活生存的居住地,疍民們跟隨祖先離水上岸遷徙到了廣西北海,至此在北海定居生活,現主要分布于今北海市的地角、僑港鎮、外沙島等地。②咸水歌又稱疍歌,是疍家漁民家喻戶曉口口相傳的口頭文化。③其名字的由來現如今存在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疍民繁衍生息與自然的地域環境相關聯。疍民們聚集地大部分都是河涌交錯,水網縱橫,咸水顧
大眾文藝 2024年2期2024-03-21
- 南粵古驛道“咸水歌”的民歌藝術特征研究
摘 ? 要】“咸水歌”是嶺南人“古越遺韻”鄉音鄉情的“活化石”,南粵古驛道賦予“咸水歌”交錯共生的文化藝術特質,它們共同成為區域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的重要內容。本文從南粵古驛道“咸水歌”的地域人文特征、音樂藝術特征、文化功能特征三個維度,對其承載的民歌傳統音樂文化特質進行品鑒分析,以更好地發掘其藝術價值。【關鍵詞】南粵古驛道 ?咸水歌 ?文化藝術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3)19-0110-06“咸水歌”,又稱疍
藝術評鑒 2023年19期2024-01-03
- 情定咸水歌
廣東 梁嘉慧指導老師 楊婷婷Saltwater Song is a typical form of Cantonese folk song, enjoying great popularity among farmers and fishermen in coastal and river network areas in Guangdong Province.Tanzhou of Zhongshan,home to the Lingnan folk so
瘋狂英語·新讀寫 2023年5期2023-09-11
- 傳承中山經典,弘揚民間舞曲
主題概述從坦洲咸水歌、沙溪鶴歌、醒獅三重視角講述中山本土民間音樂與舞蹈的魅力與傳承。主題語境傳統文化語篇主旨Saltwater Song傳統文化Saltwater Song sings the love of water town語篇視角咸水歌的淵源、特色與傳承“我”對咸水歌的認識與喜愛傳統文化Crane Song culture 鶴歌傳頌紅色文化傳統文化Awakening Lion 醒獅文化咸水歌曲調獨特,歷史悠久。傳唱咸水歌,做文化傳承人。
瘋狂英語·新讀寫 2023年5期2023-06-02
- 珠三角非遺咸水歌的知識產權介入保護
選取珠三角非遺咸水歌作為知識產權保護的個案調研,抽絲剝繭,發現非遺內部不僅存在一個分類問題(有形與無形/活態),而且非遺與其地域的關聯性在非遺保護中也未得到充分揭示。目前我國對咸水歌這類活態(現時/現場發生的)非遺,尚無一種有效或可供操作的覆蓋性保護,除了在出版及出場費等方面,知識產權可能提供某些版權性保護外,面對活態非遺的主體保護,現行知識產權則鞭長莫及。①咸水歌這類非遺的一個基本特征是其活態性,它指涉和包涵此類非遺的群體參與特征及其特定文化空間。由于活
嶺南音樂 2023年6期2023-03-22
- 廣西北海咸水歌的傳承與發展*
人生產和生活的咸水歌文化。在歷史長河中,咸水歌以頑強的生命力口口相傳、代代相沿,講述著當地疍家人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猶如記錄疍家人歷史的百科全書。到了現代社會,廣西北海咸水歌的傳承也面臨著挑戰,全新的社會環境與其產生的社會背景相去甚遠,動搖了其傳承的根基,發展更是面臨著眾多困難。如何將廣西北海疍家文化與當代社會發展相融合,在新時代進行新的發展,是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本文將通過追溯廣西北海咸水歌產生的背景,分析歷史上其傳承與發展的特征,進而探索其在現代社會發
歌海 2022年4期2023-01-02
- 咸水歌體驗式教學探索與實踐
質文化遺產沙田咸水歌進課堂。在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教學過程中,怎樣才能加深學生對咸水歌的認識、理解和體悟,培養學生對咸水歌的深厚感情,增進民族自豪感,更好地傳承咸水歌文化呢?我們抓住了體驗教學這一途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充分聆聽,體驗咸水歌的旋律美在教學咸水歌這樣具有獨特地域與風格的歌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咸水歌,要講授涉及咸水歌的起源、背景等一系列的知識,如果教師一不注意,就會滔滔不絕地講授成語文或地理課了。這與上面所述的提前預想、包辦教學又有何
師道·教研 2022年4期2022-11-14
- 非遺音樂咸水歌融入中小學合唱教學的傳承與保護
528405)咸水歌是疍家的歌曲,又稱疍歌、艇歌、蠻歌、咸水嘆、白話漁歌、后船歌等。疍民生活在海邊咸水之中,所唱之歌,被人們稱之為“咸水歌”。咸水歌本身沒有固定的曲譜,基本上都是一個調調。咸水歌歌詞來源于民間生活,音調婉轉,通俗易懂,貼近老百姓的真實生活。歌詞反映真實的勞動生活,表達了老百姓的思想感情,具有明快鮮亮的藝術特色。咸水歌分為“歌堂歌”和“大板歌”。歌堂歌一般在婚禮酒宴這樣的喜慶場合演唱,大板歌一般是在日常生活中娛樂的歌曲,句尾會加入“姑呀妹”等
戲劇之家 2022年6期2022-11-13
- 戴上漁家帽 唱響咸水歌
,有水上人就有咸水歌。”謝棣英正在向孩子們講述廣州咸水歌的悠久歷史。學習、收集、整理、創作咸水歌,謝棣英做了40多年。她深知,要把咸水歌傳承下去,學校是最好的場所。她擔任海珠區大元帥府小學、后樂園街小學等20多所學校的老校外(志愿)輔導員及“非遺進校園”顧問,定期到學校教唱咸水歌。她每年參與志愿服務時長達2989小時,走進過全省100多所校園?!拔疫@幾年創作的咸水歌,都加入緊貼時代脈搏、積極向上的內容,讓孩子好學、好唱,樂意接受。我和小徒弟一道創作演唱了《
中國火炬 2022年8期2022-11-11
- 郭錦生編著《欖核咸水歌》出版
行編輯的《欖核咸水歌》一書由廣東旅游出版社出版。廣州市南沙區欖核鎮是革命老區鎮,是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故里,是疍家福地,也是咸水歌之鄉。冼星海自小跟母親學唱咸水歌,其中歌謠《頂硬上》更是冼星海的摯愛,后來他還把這首民歌進行了改編再創作。欖核咸水歌源遠流長,這從當地民間治喪時所唱的“哀世嘅”(一種哀嘆調民歌)中可見一斑。因治喪唱“哀世嘅”是欖核地區的普遍風俗,而“哀世嘅”本身亦是一種以哀嘆為主調的咸水歌,它與欖核地區廣為流傳的“擔傘調”相仿。欖核地區的咸水歌影
嶺南音樂 2022年3期2022-11-05
- “唱鄉土歌 尋文化根”
韓保明【摘要】咸水歌是疍家人的獨特文化,歷史書籍稱為“疍歌”和“蠻歌”,2006年被列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浉郯拇鬄硡^的咸水歌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悠久的歷史、優良的技術、實踐等特征。筆者根據工作實際嘗試在音樂課堂中加入咸水歌教學,一來使非遺項目得到傳承,二來讓學生接觸不同種類的音樂感受不同音樂帶來的樂趣。因此,本文探討了粵港澳大灣區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音樂咸水歌現狀及如何在小學中進行有效傳承的幾點思考。【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咸水歌;疍家音
中學生報·教育教學研究 2022年21期2022-07-06
- 論北海疍家咸水歌的發展現狀研究
?黎珍摘 要:咸水歌是疍民的歷史,是疍家文化的載體。通過研究北海疍家咸水歌的風格特點,了解疍家文化,讓北海本地群眾以及更多的人了解、接受疍家咸水歌,保護其文化并思考、尋求如何繼承發展并創新,打造優秀劇目,增強民族認同感,提升文化自信。關鍵詞:疍家文化;咸水歌;文化傳承發展。引言北海疍家文化分布在沿海的外沙島、地角、僑港等地區。疍家文化的形成是疍家人在生產生活中所形成的職業文化,其形式豐富多彩。其中,生活中最常見的文化活動便是唱咸水歌。疍家咸水歌一般為即興創
民族文匯 2022年26期2022-06-09
- 廣西北海疍家咸水歌的生存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
摘要:北海疍家咸水歌作為北海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反映了疍家人世世代代在海上打漁、捕撈的水上風俗文化,具有豐富的海浪氣息和獨樹一幟的民俗特點。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年輕人審美觀念的轉變,咸水歌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其傳承與發展面臨一些問題。再加上“文革”期間“除四舊”對民間文化的打擊,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化的發展進一步加快,致使新時代環境下會唱咸水歌的人越來越少,幾乎只剩老一輩的疍家人還會唱,因此,咸水歌的傳承與發展有待進一步探索。本文通過對北海市疍家小鎮
藝術評鑒 2022年4期2022-05-09
- 嶺南咸水歌的視覺轉換
崔鋆咸水歌作為民歌的一種,傳遞著在水上生活勞作的人們特有的情感,通過田野調查其創作環境,基于文化背景下進行視覺內容再創作,提高保護非物質文化意識,在今后的創作中傳承與發揚良好的文化傳統。咸水歌作為典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民歌的分類,主要依靠口傳心授的傳承方式。通過對咸水歌及文化背景的分析進行視覺表述并結合“咸水歌”這一獨特的演唱方式與韻律來傳達文化信息,從“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角度為其注入新的活力。咸水歌作為民歌的一種,筆者從咸水歌本身出發,就其歌唱方式
炎黃地理 2021年9期2021-12-16
- 嶺南民歌的獨特意蘊
賴惠玲中山地區咸水歌又名“白話漁歌”、“咸水嘆”,是伴隨著南方疍民而衍生的一種民間歌謠。咸水歌的起源眾說紛紜,最早可以追溯到初唐甚至更早,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經在《廣州寺碑》里提到:“六朝以來,謠俗謳歌播于樂府,炎方盛事自是偏聞四海。然方言猶操蠻音,以邑里猶雜午疍夷故也。”[1]其中的“疍夷”正是指疍家人,其“謠俗謳歌”就是咸水歌的前身,可見咸水歌的歷史底蘊之濃厚。一、分類特色“咸水歌是水鄉民歌的一種統稱,包含多個小歌種,如咸水歌(分為長句咸水歌和短句咸水
文學天地 2021年8期2021-11-12
- 地理文化學視野下南海水上民歌的流行與傳播路徑
”的廣泛流行“咸水歌”是廣東普遍流行的一種稱謂,南海稱其為“疍歌”和“疍家調”,研究者從地域文化視野和音樂傳播學維度,定義為南?!八厦窀琛?。作為一種音樂文化,咸水歌根植于疍家人的生活,其所表現的內容大多是表達疍家人的所思所想,捕魚勞作、苦難經歷、傳遞愛情以及節慶習俗活動等。例如,在由花溪逸士所編著作《嶺南逸史》中,有關傳遞愛情的疍家歌曲就被記載下來:“云在水中非冐影,水流云動非冐情。云去水流兩自在,云何負水水何縈!”[1]值得一提的是,疍家人在婚禮上演唱
音樂生活 2021年9期2021-10-08
- 那一聲幽幽的咸水嘆
是什么歌?”“咸水歌?!蓖夤鸬?。“為什么叫咸水歌呢?是因為它唱起來很咸嗎?”我又問道。盡管知道肯定不是這個原因,我還是隨口這樣問了。外公大笑起來,抓著我的手說:“走,我帶你去個地方。”正值中午,太陽高高地掛在天空,炙熱的陽光射向水面。來到小河邊,外公和一位老者交流了幾句,我們坐上了一條停靠在河邊的漁船出發了?!昂5渍溆种槿菀追€,姑有妹,今日拿魚無到就無么精神……”沒過多久,嘹亮、悠揚而又帶著些蒼老的歌聲從船尾劃槳的老頭兒口中唱出音調,與外公的音響里傳來的
快樂作文(7.8年級) 2021年8期2021-09-03
- 海南與廣西疍家咸水歌保護與傳承機制比較研究*
民被歸入漢族。咸水歌,“咸水”即是海水的意思,“咸水歌” 意指海上或海邊的歌,也稱疍家調、疍家漁歌、疍歌等,是疍家人在日常海上勞作中所唱的民歌,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用疍民方言演唱的咸水歌是疍家人生活的重要文化載體,是最具特征的文化標識,被喻為疍家《詩經》。咸水歌主要以人聲歌唱為主,鮮見使用樂器。咸水歌曾在歷史上起過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傳遞知識、凝聚鄉情、教化說理、支撐禮儀等。隨著時代發展和歷史變遷,疍家人生存狀態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是“離水上岸”,幾乎所有的疍
大眾文藝 2021年4期2021-03-30
- 咸水歌在學校的推廣研究
楊嘉麗【摘要】咸水歌是流行于廣東省中山市的一種當地特色民歌,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文介紹咸水歌的相關知識,以及傳承基地學?!猩绞袞|鳳鎮東罟小學在咸水歌傳承工作當中的一些經驗?!娟P鍵詞】咸水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學校;推廣一、咸水歌的起源及中山咸水歌的傳承咸水歌是流行于廣東、香港、澳門沿海一帶以及廣西臨海部分地區的地方特色民歌,在珠江三角洲一帶水鄉流行最廣,而中山市的咸水歌傳唱活動尤為盛行。探索咸水歌的起源,要先了解咸水歌的傳唱人群——疍民。疍民是指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1年142期2021-02-11
- 音樂課堂運用輕聲演唱方法教學咸水歌的實踐探索
江海英目前,咸水歌的保護和傳承工作都是令人擔憂的,要做到咸水歌后繼有人,“傳承”工作必須走進校園,從學生抓起,尤其從小學生抓起,在中小學開展咸水歌教學活動是咸水歌傳承的“希望工程”。一、什么是輕聲演唱輕聲演唱就是在氣息的支持下,用柔和的力度高位置地演唱,音量控制在“mp”與“p”之間,聲音集中并有穿透力。輕聲演唱講究氣息要深,聲音位置要高,并有較好的聲音共鳴;我們萬萬不能把輕聲演唱誤認為“松垮無力”的演唱,輕聲唱法它追求從強音到弱音,氣息都要集中、均勻,用
師道·教研 2020年11期2020-12-21
- 民國時期咸水歌的美學特點分析
玲/三亞學院咸水歌,是疍家人口耳相傳的一種民歌,其歷史可追溯到唐朝。但絕大多數的咸水歌都淹沒在了歷史的洪流中,近代以前的咸水歌,僅在明清時期的文人詩文中零星可見,而伴隨著北大歌謠運動,咸水歌這種古老的民歌被重新發掘出來。經過學者們精心收集整理,這些充滿著市井氣息,“原汁原味”的民歌被呈現并保留了下來。其中陳序經的《疍民的研究》中的疍家歌謠一章以及鐘敬文集結成冊的《蛋歌》是這些成果中的代表作。鐘敬文先生把咸水歌稱為疍家人“詩的生活”,他說“無論是在煙霧猶迷
長江叢刊 2020年13期2020-11-19
- “廣州咸水歌”融入小學民歌教學的策略與探究
音樂文化中的“咸水歌”是流傳于廣東珠三角沿海地區的民間歌曲。也是“疍民”即生活在“水上人家”,用本土方言吟唱的歌謠?!皬V州咸水歌”是珠三角及沿海地區“水上居民”口頭創作,是在日常生活和勞作時隨心所唱的歌謠。歌中有著濃厚的本土音樂風格特點,口頭流傳,歌者即興編曲,即興發揮。但隨著“水上居民”歲月的流逝,社會的變遷中,“咸水歌”已經無人傳唱,當代很難再聽到“疍民”們那游吟的歌聲了。2000年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通過學習學生熟悉、并熱愛祖國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0年85期2020-08-04
- 淺談珠江口地區咸水歌的傳承與保護
范增【摘 要】咸水歌是珠江口地區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具有較為悠久的歷史淵源和獨特的地域特征。珠江口位于廣東省中南部,屬“一帶一路”重要的前沿地域,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區域,獨特的地域特色形成了其特有的音樂文化氣質與音樂形態。咸水歌中蘊涵了大量的疍家傳統音樂因子,具有“活化石”的作用。通過對其生存背景、歷史淵源、形態特征與傳承狀況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必將對洞悉疍家音樂文化的內涵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從而為咸水歌的保護與傳承,弘揚疍家音樂文
戲劇之家 2020年20期2020-07-20
- 咸水歌進入課堂教學策略
◎蔡小顏咸水歌是珠江三角洲、北部灣海域,以及福建、海南等地區“水上居民”傳唱的民歌。其中廣州方言演唱的咸水歌歷史悠久,流布最廣,特色鮮明,是南方水上非物質文化的精華。我校是廣州市非文化遺產咸水歌的傳承基地。一直以來通過興趣班、文藝匯演、參賽等形式開展咸水歌傳承活動。而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基本形式,也是有效傳播咸水歌的主渠道。在課堂上采取多種教學策略,使“咸水歌”滲透到音樂教學中,以實現傳承弘揚的目的。一、通過情境創設,讓孩子感受咸水歌的韻律之美《論語》子曰:
頌雅風·藝術月刊 2020年14期2020-06-30
- 傳唱咸水歌
吳思燕中山咸水歌是一種流行于廣東中山地區的對歌酬答形式的民間音樂。這是古時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疍家人為調劑生活,抒發情感,逐漸形成的一種習俗。各地多半在農忙之前或收獲之后,搭起歌臺,進行比試;中秋節時,還把船搖至江心,連成“中秋咸水歌擂臺”。中山市坦洲鎮的當地人素有農閑之余或行船相遇時對唱互駁、斗歌競唱的傳統,在婚喪嫁娶的過程中,亦會觸景生情,隨編隨唱。據記載,中山咸水歌興起于明末清初時期,明代嘉靖年間出版的《香山縣志》風俗篇中記載:“醮子女,歌唱以導其情,
廣東第二課堂·小學 2020年4期2020-05-11
- 文化政策之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初探
。最后,分別以咸水歌和儺堂戲為例,淺談這兩種文化藝術形式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下的傳承。【關鍵詞】文化政策,非物質文化遺產,咸水歌,儺堂戲,保護傳承中圖分類號:G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3-0207-02一、文化政策文化,在《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中的解釋是:廣義上指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總和,狹義上是指語言、文學、藝術及一切意識形態在內的精神產品。政策,《現代漢語詞典》將其定義為“國家或政黨為實現一定歷史時期的
戲劇之家 2020年3期2020-04-14
- 淺談北海疍民民歌
海疍民民歌中的咸水歌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凝結著北海疍民的思想情感和宿愿,深深根植于北海疍民的生活中,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由于疍民人數較少、地域環境限制、傳承方式的隨意性、經濟價值的薄弱性以及漸失的生存空間等原因,北海疍民民歌的生存境況已然不容樂觀。本文通過研究探討疍民民歌的生存現狀,根據當今社會發展的特點就現存問題提出一些建議,以期對北海咸水歌的傳承與保護做出一點貢獻。關鍵詞:疍民民歌;咸水歌;傳承保護;北海疍民北海疍民民歌咸
人物畫報 2020年15期2020-03-13
- 廣西北部灣地區海歌研究綜述
——以北海咸水歌為例
能和價值。北海咸水歌作為北部灣地區海歌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于2010年入選了第三批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北海咸水歌是流傳于廣西北部灣沿海一帶的一個歌種,由疍民們世代傳襲、口傳心授,“咸水”即是海水的意思,“咸水歌”意指海上或海邊的歌,即是漁民們或疍民們(即水上居民們)的歌,統稱為漁歌。演唱方式均采用清唱的形式,不需伴奏樂器。近10年來,各界學者們對于廣西北部灣地區海歌的關注和研究逐步增加,呈現出了蓬勃發展、生機勃勃、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主
民族音樂 2019年2期2019-12-10
- 還是那首咸水歌
洋于一體的“新咸水歌”——大型交響清唱劇《咸水歌》(以下簡稱《咸水歌》)于2018年12月16日在廣東中山市文化藝術中心隆重上演。《咸水歌》由中山市政協主席丘樹宏任總編導和總撰稿,廣州交響樂團駐團作曲家藍程寶作曲、編曲并任藝術總監,并由廣州交響樂團、中山合唱團、中山市歌唱演員以及東升勝龍童聲合唱團聯袂出演。在指揮家夏小湯的執棒下,為一千二百多名觀眾呈現了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一、樂之源——咸水歌文化背景與現狀咸水歌是嶺南廣府極具代表性的民歌,是嶺南水鄉人世代
人民音樂 2019年10期2019-10-31
- 海南三亞疍家咸水歌調研
疍家人;現狀;咸水歌【中圖分類號】J60?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引言在海南省三亞市,居住著上世紀40年代便生活在此的疍民,雖然他們沒有記錄家族傳承的文獻資料;也沒有整理生活勞動場景的敘述性文字;甚至大部分疍民不會讀書認字,但是從他們生活中隨意哼唱的咸水歌里,隱約能夠感受到三亞疍民的歷史傳承,以及文化發展的描述,更顯示出疍家歌謠是濃縮了疍家人在三亞人文的歷史縮影。一、三亞疍家人群現狀大多數的海南疍家人源于廣
北方音樂 2019年3期2019-06-11
- 疍家咸水歌稱謂與曲調類型辨析
建章對于疍民與咸水歌的研究,在20世紀以來,包括鐘敬文、陳序經、馮明洋、莫日芬等學者都有深入的研究。從目前的研究來看,一般多以廣東地區為主,尤其是在《中國民間歌曲集成》中的“廣東卷”專門有章節論述咸水歌。但是,咸水歌以疍民群體為承載群體,從20世紀以來人類學、社會學對于疍家人的考察,至少在廣東、廣西、福建、海南,都有疍家人,相應地也有咸水歌的存在。本文結合筆者對海南地區的實地考察以及相關地區的既有成果,對咸水歌的命名、類型等做一些辨析,就教于方家。一、疍民
中國音樂學 2019年2期2019-05-22
- 中職學?!?span id="g0gggggg" class="hl">咸水歌進校園”的思考與實踐
羅雪芳咸水歌是粵語方言地區沿海船民漁家傳唱的一種民歌,清人屈翁山的《廣東新語·詩語》中記載:“疍人亦喜唱歌,婚夕兩舟相合,男歌勝則牽女衣過舟也?!庇纱丝梢?span id="g0gggggg" class="hl">咸水歌早在明末清初就已流行。咸水歌在民國年間得到進一步發展,新中國成立后,咸水歌迎來了繁榮發展的階段。然而,隨著時代變遷、社會發展以及當代文化思潮的影響,咸水歌逐漸遠離人們的視野。中山作為廣東咸水歌的發源地,其咸水歌生態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關調查顯示,當地多數人已不知咸水歌為何物,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
師道·教研 2019年3期2019-04-26
- 音樂地理學視域下中山咸水歌生存緣由研究①
528313)咸水歌是嶺南廣府的代表性民歌,是疍民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寶貴遺產,更是疍民群體的一種身份確認和精神支柱。廣東省中山市被稱為“民歌之鄉”,民間流行的歌種有咸水歌、客家山歌、鶴歌、漁鼓、白口蓮山歌、東鄉調等,其中咸水歌在市內傳承活動最為盛行,曲目豐富,至今仍保留著傳統的唱法,其音樂風格、音樂結構、語言均具有較高的藝術與文化價值。為保護和傳承中山咸水歌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山市的音樂家協會、民間藝術家協會等機構重視對咸水歌音樂的研究;為促進咸水歌人才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 2019年4期2019-03-16
- 北海疍家咸水歌
吳蓮咸水歌又稱疍歌、蜒歌、蠻歌、咸水嘆、白話魚歌、后船歌及“嘆哥兄” “嘆姑妹”,是蛋家人口耳傳唱的口頭文化。 “感于哀樂,緣事而發”的蛋家生活暢想曲,源自生活、貼近生活,即興創作。咸水歌唱出了疍家人的海上生活,表達了他們的喜怒哀樂,表現了他們生活的態度、情趣、愿望以及審美觀念,風格獨具、活潑鮮亮。咸水歌的來源和發展歷程咸水歌名稱來源,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與疍民生活的地域有關。疍家人生活的地區地處海河交界地帶,長期與咸咸的大海打交道,因此疍家人傳唱的歌
文史春秋 2018年8期2018-12-27
- 海南疍家咸水歌的傳承現狀與挖掘保護研究
院一、海南疍家咸水歌概述我國歷史中有一些原生態居民以船為家,一輩子都生活在海上,逐海捕魚,生活于廣西、廣東、福建、海南等沿海一帶的水上居民被稱為“疍民”,據史料可考追溯至唐宋時期,海南島已有疍民居住,主要生活在海南東部沿海一帶,發展至今在海南形成了三亞、文昌、陵水、昌江這四個疍家人的主要聚居地。“疍家”這個名字的由來一說是因為他們賴以生存的舟船外形酷似蛋殼漂浮在海上,另一種說法是疍家人常年漂泊于海面,與風浪搏斗,生命脆弱如蛋殼,故而稱為疍家。歷史上的疍民備
長江叢刊 2018年35期2018-11-15
- 淺談中山咸水歌的傳承與發展
摘要】中山民歌咸水歌具有鮮明的藝術特征及厚重的社會歷史價值,第一批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是疍民文化的標志,是疍民文化的根,但如今卻面臨消亡。做好咸水歌的傳承、創新,是音樂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娟P鍵詞】咸水歌;傳承;創新【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中山咸水歌是第一批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地方民歌,是地方民歌精粹之一。因為大多傳唱于海水咸潮之上、搖櫓棹槳之間,故名咸水歌。一、咸水歌概述咸水歌與疍民的生產、生活和風俗活動,向來都是緊
北方音樂 2018年13期2018-05-14
- 中山市再推原創咸水歌
——廣東省首屆咸水歌文化節”暨“廣東省首屆咸水歌歌詞征集大賽”頒獎晚會在坦洲鎮市民廣場舉行。晚會為首屆咸水歌歌詞征集大賽獲獎者頒獎,并對優秀作品進行展演。文化部原副部長、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作詞者陳曉光,廣東省音協主席唐永葆,中山市政協主席丘樹宏,中山市市委常委、火炬開發區黨工委書記侯奕斌,中山市市政府副市長徐小莉,中山市政協副主席何燦成等領導及嘉賓出席晚會。由中山市政協委員學堂、廣東省音樂家協會聯合中山市火炬開發區、中山市文聯、中山市坦洲鎮人民政府、中
嶺南音樂 2018年1期2018-04-26
- 疍家咸水歌走進中學音樂課堂的實踐
文介紹疍家音樂咸水歌獨特的藝術魅力,提出“在課堂滲透疍家咸水歌文化;在校園內開展疍家咸水歌音樂活動;創建咸水歌網絡音樂曲庫”等咸水歌走進中學音樂課堂的實踐策略,旨在將優秀的民間音樂文化真正融入課堂,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娟P鍵詞】咸水歌 疍家音樂 中學課堂 民族文化【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1A-0143-03民間音樂是文化財富的瑰寶,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
廣西教育·A版 2018年11期2018-02-26
- 如何讓學生唱出咸水歌的“咸味”
唱出韻味是表現咸水歌歌曲風格的核心。咸水歌的韻味是水上人在千百年傳播咸水歌的過程中,歌唱時在運用粵語咬字的行腔中,聲腔以一定的方式美化形成的,它給聽眾以獨特而動人的感覺,具有濃郁而淳樸的“咸味”。傳統的聲樂講究的是“字是骨頭,韻是肉”,小學音樂課堂中,應著重“多聽多唱多感受”,從而解決其“聲情之韻”與“品字之韻”。一、聲情之韻我國傳統聲樂理論指出:“音律美則音響感人,有意境則神色俱佳,重音律不重意境者,樂技,重音律有意境者,唱家之本領也”。情景交融是歌者行
師道·教研 2018年1期2018-02-05
- 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新會大鰲咸水歌的傳承研究
29000)“咸水歌”是新會19種民歌中的一種。據史志記載,新會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南部,大部分土地沖積成沙田,水上居民世代以船為家,從事漁業,居無定所。“咸水歌”正是罥(念“娟”)家的水上民歌。新會沙田區(以大鰲、睦洲兩鎮為主)流行的民歌分為“咸水歌”、“高堂歌”、“大繒歌”、“擔傘調”、“姑妹歌(調)”等。一、傳承意義(一)保護與傳承新會大鰲咸水歌是新時代的要求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文化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越來越
黃河之聲 2018年5期2018-01-26
- 傳承歷史,唱響校園
——咸水歌傳統文化進校園的路徑探討
唱響校園 ——咸水歌傳統文化進校園的路徑探討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大元帥府小學 劉 茵咸水歌屬于疍家人口耳傳唱的口頭文化,清人屈翁山的《廣東新語·詩語》中記載:“疍人亦喜唱歌,婚夕兩舟相合,男歌勝則牽女衣過舟也。”可見,咸水歌早在明末清初就很流行了。咸水歌是勞動人民勞動和精神生活的真實寫照,是勞動者自娛自樂時唱的民歌,是他們生活狀態的反映,其傳承下來的古樸的民風,體現了當地勞動人民熱愛生活的美好品質。它是獨具嶺南文化特色的廣府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廣州市海珠區
輔導員 2017年22期2017-08-24
- 咸水歌:疍家人的詩經
—— 大型民俗清唱劇“咸水歌”創作札記
文|丘樹宏咸水歌:疍家人的詩經 —— 大型民俗清唱劇“咸水歌”創作札記文|丘樹宏中國是一個詩歌古國,幾千年前的《詩經》,足以讓我們在世界的文化大山上挺立峰巒。中國同時也是一個民歌古國,《詩經》中的“風”,絕大多數都是民歌。而我,也似乎與民歌有著一些特殊而深厚的關系。我是客家人,客家山歌在中國民歌中有著重要的一席位置。記得小時候,我們村有幾個能唱能講的“村寶”,其中一位,完全是個文盲,沒有讀過一天的書,但說話卻十分的幽默,完全是一個活寶,不管什么場合,只要他
嶺南音樂 2017年5期2017-02-12
- 咸水歌聲亮
咸水歌聲亮nihao:為什么中山坦洲的咸水歌特別有代表性?陳治球:咸水歌是疍家人(一種以船為家的漁民)口耳傳唱的口頭文化,由他們順流而下帶來坦洲。坦洲處于珠江口沿海一帶沖積平原地區,咸、淡水交匯的中心地帶,是落足的好地方,所以許多疍家人聚集在此。過去,疍家人是不能上岸的,也不能跟岸上的村民通婚。他們一直生活在小艇上,沒有田耕種,靠打魚為生。一天勞作結束了,把船??吭诤拥踢叄渌系娜藢Ω瑁務勄椋詩首詷?,調劑生活。咸水歌大部分屬于情歌,可以即興創作
空中之家 2017年8期2017-01-28
- 中山青年民歌手周炎敏攜咸水歌登央視舞臺
民歌手周炎敏攜咸水歌登央視舞臺(本刊訊)10月8日晚,在CCTV-1《中國民歌大會》推出“大海故鄉情”節目中,中山市東升鎮咸水歌妹子周炎敏和學生們攜咸水歌優秀作品《春潮》和廣東民謠《落雨大》登臺亮相。據悉,《中國民歌大會》于10月2日至9日連續分四期共8集播出。在第四期節目中,中山市東升鎮的周炎敏老師和東升勝龍小學20名小學生,代表漢族沿海地區特色民歌精彩亮相。青年民歌手周炎敏在今年6月的2016珠三角民歌(中山)邀請賽暨第六屆中山西區醉龍文化節閉幕晚會上
嶺南音樂 2016年5期2017-01-17
- 如何以計算機音樂制作的方式保護傳承咸水歌—— 以樂譜制作為例
的方式保護傳承咸水歌—— 以樂譜制作為例文|楊艷 碩士 東莞理工學院音樂學助理研究員【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學科共建項目,項目編號:GD14XYS22】【廣東省教育廳高等學校“創新強校工程”創新項目,項目編號:2014WQNCX154】筆者經過多年對咸水歌文化的研究發現,對疍民文化和咸水歌的研究偏理論化,幾乎都側重于研究疍民的歷史、習俗和對咸水歌作品進行的理論分析,以及歷史和發展傳承保護等方向,這些研究只能將咸水歌的發展局限于目前的狀
嶺南音樂 2016年4期2016-11-21
- 論嶺南地區咸水歌的音樂形態及風格特征
人?論嶺南地區咸水歌的音樂形態及風格特征●孫可人[摘要]咸水歌是嶺南傳統音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嶺南地區沿海一帶及內河上疍民所演唱的歌謠。嶺南地區咸水歌研究涉及了廣東中山、廣州、東莞沙田、陽江東平、廣西北海等地的咸水歌。通過對嶺南地區咸水歌的同異性研究分析,以民族音樂形態學為研究方法,嘗試在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對嶺南地區咸水歌的音樂形態和風格特征做進一步的梳理和分析。[關鍵詞]嶺南地區;咸水歌;音樂形態;風格特征嶺南地區沿海一帶及內河上自古就生活著一個特殊的
歌海 2016年2期2016-06-13
- 咸水歌悠揚 唱響在課堂
劉瑞摘要:咸水歌,古稱“疍家歌”,又名“沙田民歌”或者“水上民歌”。是珠江三角洲一帶水鄉流傳最廣的一種民歌形式,其中心在中山坦洲。它是水鄉人民世代傳承的民間口頭藝術,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咸水歌昔日的興盛不再,會唱咸水歌的人越來越少,咸水歌悠揚的旋律好象要從人們的耳邊消失了。2006年,中山咸水歌進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國家賦予我們保護和傳承咸水歌的歷史使命。這也讓我們思考,如何去保護和傳承這一文化瑰寶。關
藝術評鑒 2016年7期2016-05-14
- 咸水歌的藝術特點研究
24088)?咸水歌的藝術特點研究張春雨 (廣東海洋大學中歌藝術學院,廣東 湛江 524088)【摘要】咸水歌又稱“疍家歌”是與海洋文化緊密相連的民歌種類。歌曲表現悠揚、溫婉,有即興特點。深受我國南方地區的水上居民的喜愛,在民間傳統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價值和功能。本文以湛江地區流傳的咸水歌為研究對象,從咸水歌的文化歷史起源到如今現狀的調查了解進行研究。在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很多傳統特色文化都受到了沖擊,不斷追求技術方法的同時忽略了傳統民族文化的根源,許多優秀的
北方音樂 2016年1期2016-02-04
- 民族音樂學視野下大鰲咸水歌的探索研究
年5月20日,咸水歌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3月,新會大鰲咸水歌也列入江門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在倡導多元音樂文化的今天,挖掘和解讀活性存在的民族音樂文化遺產,無疑是對我國音樂文化研究的重大貢獻。本文從疍民的習藝生活、儀式生活、戀愛生活、勞作生活作為切入口,了解其關于音樂的概念,追溯其音樂用語的來源,探析其用樂的方式,闡釋新會大鰲咸水歌音樂的功能、意義,展示其動態性傳承。【關鍵詞】大鰲;咸水歌;疍民;音樂一、咸水歌的歷史
北方音樂 2015年16期2015-05-30
- 豐富青少年精神家園 傳承咸水歌疍家文化
學習獨具特色的咸水歌和源遠流長的疍家文化,提升內在素養。一、目標明確,傳承疍家文化推廣傳統咸水歌廣州市海珠區濱江街作為廣東省“民族民間(咸水間)藝術之鄉”,最具特色的咸水歌于2007年入選廣州市首批、廣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筆者作為“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咸水歌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更有責任去培育新人,令咸水歌在新一代孩子的身上閃爍別樣光芒。因此,為了傳承民間咸水歌藝術,我們通過廣州市民間咸水歌文化傳承基地——濱江地區大元帥府小學,并輻射到周邊大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15年1期2015-03-18
- 陽江東平咸水歌
)一、陽江東平咸水歌的文化淵源陽江市位于廣東省西南部方向,東與江門市的恩平、臺山交界,北與云浮市的羅定市、新興縣及茂名市的信宜市接壤,西接茂名市的高州市、電白縣,南臨南海。地勢由北向南傾斜,依山臨海,它的東北邊有露山屏障,西邊有云霧山環繞,在古代這樣與世隔絕的地理形勢鑄造了陽江地區獨特的生活環境和語言特色。陽江市是一個使用漢字書寫記載的地方,它并不像其他少數民族一樣使用自己民族獨特的書寫。縱然這樣,但陽江市卻還是有著自己獨特的地方方言。陽江方言是屬于粵方言
大眾文藝 2015年14期2015-03-12
- 《咸水歌與大繒歌》教學設計
教材《走進中山咸水歌》。設計意圖:本節課圍繞該校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十二五”規劃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進課堂——走進中山咸水歌》進行設計,在人教版高中音樂鑒賞教材第二單元“腔調情韻——多彩的民歌”后面講授,力爭體現教學目標清晰明確、教學重難點突出、傳承與創新相結合、教學高效的特點。二、教學目標1.聆聽《對花》《海底珍珠容易揾》,體驗音樂的情緒,感受咸水歌流暢、悠揚、抒情的風格特征。2.嘗試用中山方言演唱《對花》,深入體驗并分析中山
新課程學習·中 2014年3期2014-04-29
- 東莞沙田疍民咸水歌探究
有的民間音樂,咸水歌獨具當地藝術特色,歌曲的風格也是隨著沙田疍民的生活環境與精神面貌而體現的。文章又對咸水歌在傳承與發展方面所受到的制約及進行實施方案可行性分析與研究,最終達到地方民間音樂得以積極的發展與弘揚為目的。關鍵詞:疍民;咸水歌;制約因素;實施方案中圖分類號:J6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2172(2014)01011406一、沙田疍民的古與今東莞民間音樂作為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資源豐富且獨特。沙田鎮的水文化是當地最大特色之一,以咸水
音樂探索 2014年1期2014-04-29
- 民間音樂咸水歌的“生命”延續——論廣東咸水歌在東莞松山湖的旅游開發
523808)咸水歌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帶的民間水上歌謠,由于地區差異,致使咸水歌在風格與內容方面也有著一定的差異,就廣東省而言,有咸水歌的地區大到市級,小則地區,如中山的咸水歌、廣州番禺區的咸水歌、廣州海珠區的咸水歌和東莞的咸水歌,東莞的咸水歌又分布至多個鎮區,如流傳于沿海及水鄉的沙田、麻涌、虎門、長安、中堂、望牛墩、陽江東平等鎮。咸水歌雖遍布各地,但由于所采取的保護和傳播方式的匱乏,加之這種原生態的民間音樂“土”氣重,讓大眾不易于接受,咸水歌是一種不易
大眾文藝 2014年10期2014-04-08
- 咸水歌研究——以北海外沙為例
530004)咸水歌研究 ——以北海外沙為例陳志明(廣西大學 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咸水歌是疍民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是疍民表達情感和表現精神世界的重要方式;它記錄和燭照著疍民的歷史命運及生產生活。結合田野調查淺析咸水歌的社會功能和審美價值,并探討北海外沙咸水歌的傳承困境。北海外沙;咸水歌;功能;審美;傳承;困境一、北海外沙疍民及其咸水歌概況北海外沙地處北海市區的北面,是一個狹長的小島,離陸岸不過數十米,占地面積450畝,海岸線約兩千米。據島上居
河池學院學報 2011年6期2011-08-15
- 廣西北海咸水歌陰柔美初探
歌其事”,蛋家咸水歌也不例外。歌唱,以其人類的本能性和隨意性而成為蛋民的首選。成水歌不僅是蛋家民俗禮儀性質和過程的標志,還是蛋家人界定、理解、和表達“美”的一種方式。由于成水歌的陰柔美是其自身某一特征的體現,因此,可以在表象感知的基礎上,對成水歌進行深入細致的理性分析。[關鍵詞]疍家成水歌姑娌妹陰柔美一、咸水歌的種類及其對應演唱者按歌曲的內容可將咸水歌分為生產歌和生活歌。而按曲調則可分為“嘆”和“唱”兩類?!皣@”有三種:一是“嘆家姐”,過去僅在婚禮前疍家女
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 2010年3期2010-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