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高萍
(東莞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東莞 523808)
英國作家托馬斯·哈代在小說《無名的裘德》中塑造了兩個女性形象——淑和艾拉白拉,很多評論家認為這兩個女性是靈與肉的象征,或者是男性精神與身體欲望的折射?!笆聦嵣?,淑和艾拉白拉是駕著柏拉圖靈魂之車的白馬和黑馬,是高貴的和卑賤的兩種本能”。[1]而且,在大多數評論中,艾拉白拉總是處于被批判的地位,是誘惑男人的不道德的女人。但是如果將艾拉白拉這個下層婦女置于維多利亞時代的歷史語境中,或許讀者會理解這類中下層婦女在性別秩序中的生存困境和內心痛苦。
《無名的裘德》的敘述主要圍繞裘德、艾拉白拉、淑和費勞孫這四個人物的復雜關系展開,但在小說開頭,敘述者引用《圣經》里面的話來說明女人最厲害,可以讓男子“喪失了神智”,“喪了命,栽了跟頭,犯了罪惡”,說明此小說主要探討男人和女人之間的關系,而且暗示女人對男人生活的破壞性作用。敘述這一女性具有破壞性的主題主要是通過裘德和艾拉白拉的關系展現在讀者面前的。
當艾拉白拉首次出場時,即當她用豬鞭這個性的象征打中裘德時,就表現出這個女人的與眾不同,這就是她公然對男人發出一種性的召喚。小說中設置了對比的情況來表現,一邊是裘德念念有詞地計劃自己的事業,一邊是艾拉白拉和女伴討論著影射肉欲的說笑,他沒有聽到她們的談笑,而是沉溺在自己想象中的世界,“看”到自己的未來印在地上,是什么樣的未來呢?他還未細看,就被豬鞭打了個正著。這里,敘述者將裘德正在計劃的生活與現實中艾拉白拉和女伴的活動、聲音等進行對比,暗示他將與一個完全不同的世俗世界發生聯系,而這個世界也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
裘德是一個正常的男人,艾拉白拉的出現似乎讓他重新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內心對異性的渴望也覺醒了,他本打算利用休息的時間讀書,但是最后卻是跑去和艾拉白拉見面。小說寫出他在這兩種選擇之間做出決定時的內心斗爭。這里裘德顯然是被對異性的本能欲望所捕獲。雖然他的理智告訴他,“那個女孩子既然選了那樣一種武器,向他進攻,那她絕不是什么祀神的貞女”,[2]但是他還是無法抑制想要見艾拉白拉的心情,他只覺得“現在出現了使他感到狂歡的新東西了,只覺得,他現在找到發泄感情的新出路了”,在艾拉白拉的性的激發鼓舞下,裘德被“捕捉”了。
小說中,敘述者有意識地將艾拉白拉塑造成一個肉欲的化身,從她的外貌到舉止,都描繪出她身上所散發出的一種呼之欲出的肉欲之感?!八男夭繄A圓鼓起,嘴唇豐滿,牙齒整齊,臉蛋兒像一個交趾雞下的蛋那樣紅潤,確實是一個健壯茁實、味道十足的雌性動物,一點也不多,一點也不少”。[3]在文本中,敘述者多次用《舊約·士師記》中的參孫隱喻被誘惑的裘德,而用大利拉隱喻艾拉白拉,敘述者有意識地反復在文中強調艾拉白拉對裘德情欲的誘惑,對裘德人生的破壞性。
在文本的男性修辭里,敘述者對艾拉白拉的敘述多是“物化”的,她是只有肉體而沒有靈魂的“性符號”。敘述者不僅直接稱她為“雌性動物”、“母老虎”,還多次把她和“豬”的意象聯系起來,并著力寫她的性感部位,從語言學角度而言,這都是一種隱喻,隱喻女性的肉欲。在傳統的男權文化中,表現性的欲望是男人的特權,如果女人表露出這種欲望,就會被社會視為不道德。雖然勞倫斯在創作中,尤其是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受到哈代的影響,但他也曾指出,哈代對艾拉白拉的描寫是“哈代的敗筆”。[4]這是因為,敘述者總是站在裘德這個男性的視角來批判與艾拉白拉的關系對自己理想和生活的破壞性影響,而忽視真實展現艾拉白拉的自然本性和生存境況。
在文本中,艾拉白拉多數是處于“失語”狀態,她做事的動機和生活狀態多是借敘述者和其他人物轉述的,她的內心世界到底如何呢?我們不得而知,只是感到這個全知敘述者自始至終都一味譴責她對裘德的誘惑和欺騙性婚姻,這種敘事策略就使這個女性更容易被讀者理解為不道德的誘惑者,而忽視她們在性別秩序中的困境和內心的痛苦。當我們考慮到當時下層婦女的社會地位時,就會對艾拉白拉有另外一種理解。艾拉白拉的個別言語也反映出她內心的隱痛之聲。
19世紀的女性由于被逐漸排擠出社會公共領域,經濟上、政治上淪為附屬的地位,只能以主流文化的異己力量而存在?!凹奕恕睅缀醭闪宋ㄒ幌蚺碎_放的體面“職業”,艾拉白拉的父親總想著要把女兒“打發”出去,出身下層社會的她想要過上體面的日子,只能通過自身的努力才可能實現,無路可走的情況下她也只能求助于婚姻。如果暫且不論當時的宗教對婚姻的界定,那么她的婚姻一共有三次,對象分別是裘德、卡特勒特、裘德,而不論是哪一次,都體現出一個下層婦女為了爭取獲得一種相對體面的生存狀態而做出的努力,而不論她采取什么辦法。
當艾拉白拉首次遇見裘德時,裘德正是一個勤學苦讀的有志青年,有望邁入中產階級的行列,而她對裘德也頗有好感,雖然她原本想先好好談戀愛再結婚的,但是她那些女伴告知她,可以通過假懷孕的方法,促使正派老實的裘德盡快娶她。當她聽說這個辦法后,第一反應是詫異,接著表示:“我是沒有想到那樣!……一個女人最好不要去冒險!”可見,她并非天生就會勾引男人。她最終采用女伴教的辦法,不過是希望早點嫁給裘德,離開缺少親情的父母家,和裘德過上幸福的二人生活。
可是,貧窮老實的裘德缺乏較好的經濟基礎,缺少生活常識,認為艾拉白拉的欺騙性婚姻毀了雙方,當初對她的激情也突然消退,所以艾拉白拉決定和父母移居澳大利亞謀生,并認為在那里將有著比在英國偏僻鄉下更多的發展機會。文中沒有交代在異國他鄉她離開父母家的原因,只是告知無依無靠的艾拉白拉在悉尼接受了一個旅店老板卡特勒特的求婚,過上了體面的生活。若干年后,回到英國的艾拉白拉在基督寺的一個酒店做女招待,偶然與裘德重逢,而此時的裘德并未改善生活環境,也未提升社會地位。當艾拉白拉用學監、牧師、紳士一一詢問裘德時,他仍舊是以前落魄的樣子,只是心中充滿對另一個女人淑的愛戀。所以當澳大利亞的卡特勒特到倫敦新開一家旅店,邀請艾拉白拉過去一同經營時,她同意了,并寫信希望裘德保守她重婚的秘密,以便她能繼續過著體面舒適的生活。
當艾拉白拉成為寡婦后,她心中又重現燃起對裘德的感情。當她的財產被父親拿走,并被父親粗暴趕出家門以后,她無家可歸,身無分文,完全失去了生活支柱,所以才向裘德求助,她在心理上也感到,在全能的上帝眼里,裘德才是自己唯一的丈夫。而且,她對裘德仍存有舊情,如果重新與裘德結婚,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擺脫經濟上和名譽上的不利地位。所以,她進而促成雙方的第二次婚姻。在裘德臨終時,她也開始尋找下一個結婚對象,并自言自語:“唉!可憐的女人,總得事先就提防一下。我樓上那個可憐的家伙要是不中用了……我得先開個門兒。我這會兒不能像我年輕的時候那樣,挑挑揀揀的了。找不到年輕的,只好弄個年老的了。”[5]如果說她兩次和裘德的婚姻中還有一些喜歡對方的成分,那么這里就完全是為了謀生而結婚了。
敘述者對艾拉白拉的譴責,主要是她與裘德的二次婚姻改寫了裘德原本的求學之路,使他不得不年紀輕輕就背負養家糊口的責任而放棄人生理想??墒牵钊胛谋局校蜁l現裘德的人生失敗并非因為艾拉白拉的偶然出現,而是因為在當時不公平的社會中,像他這樣的下層青年無法對抗傳統落后的習俗勢力,所以在事業和婚姻上,他都是一個失敗者。所以,將裘德的失敗歸于女人,尤其是艾拉白拉,實在有所偏頗。
從艾拉白拉的生活經歷看,她并不是一個游手好閑的女人,從一開始嫁給裘德,她就養豬,和裘德共同經營家庭;發現裘德不愛她時,她就跟隨當時的移民浪潮,和父母移居到英國的殖民地澳大利亞,希求到海外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從澳大利亞返回英國后,她選擇到一個別人不認識自己的地方,通過做酒吧女招待維持生活??梢哉f,她一直秉承一種實用主義的生存哲學,努力自主去謀生,雖然在她心中,她也希望有個能干的丈夫可以依靠。
在男權社會中,女性是處于弱勢的地位,被男人所控制和支配。但在這個男性主導的社會里,艾拉白拉在每一次與男性的角逐中,都成為勝利者,原因何在?她的勝利在于她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女性魅力,利用兩性游戲規則,奮力為自己謀求一條生路,滿足自己的各種欲望,可以說,這是作為社會弱勢一方的女性利用性別秩序的另一種“現實”,婚姻首先是男性話語保護男性權威的利器,但是同樣可為女性所用,謀求一份既定的保護和生存。
可以說,艾拉白拉窺破了兩性之間的游戲規則和各自角色,并出色地扮演了男權社會秩序為其規定的女性角色,從而在兩性角逐中成為一個主動的被動者。與淑相比,她沒有理想主義的光芒;與苔絲相比,她不受道德主義的束縛,從資本主義道德的角度講,她不是一個“貞潔”的天使。這是因為,出身低賤的她也希望活得體面一些,通過合適的婚姻來擺脫缺少親情的家庭,改變低賤的身份,躋身中產有閑階級,所以她只是尊奉較為功利的實用主義,通過以身試“法”,用自己的身體進行一次又一次的賭博,利用男權話語和兩性秩序迫使男人就范。這種舉措所挑起的侵犯攻勢讓她成功地利用男權秩序達到自己功利的目的。通過艾拉白拉屢次賭博式的婚姻,我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到被社會公共領域拒絕的下層婦女所面臨的實際生存問題,以及她們為謀求更好的生存狀態的另類掙扎。
[1][4][英]A.阿爾瓦雷斯.無名的裘德[A].陳燾宇.哈代創作論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381.
[2]托馬斯·哈代著.張谷若譯.無名的裘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39.
[3]托馬斯·哈代著.張谷若譯.無名的裘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36.
[5]托馬斯·哈代著.張谷若譯.無名的裘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