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益樂
(寶雞文理學院 教育科學與技術系,陜西 寶雞 721016)
動畫片就像幼兒的伙伴一樣伴隨著幼兒的成長,已經成為幼兒生活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其對幼兒成長產生的教育影響和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在大眾傳媒高度商業化和市場化運作的今天,大眾傳媒為了其經濟利益的需要,在動畫片中摻入了一些不適合幼兒觀看的內容,對年幼無知和缺乏是非判斷能力的幼兒產生了嚴重的消極影響,這無疑成為教育的重大障礙。幼兒可能通過無意識的模仿,潛移默化地習得某些不良行為,以致出現與幼兒年齡不符的行為。作為教育者,我們必須對幼兒動畫片有清醒的認識,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幼兒動畫片中的積極因素,為幼兒的成長發展服務,另一方面應看到動畫片對幼兒產生的負面影響,給予足夠的重視。
現在幼兒動畫片中成人化的內容越來越多,暴力、愛情及社會不良習氣等方面都已成為幼兒動畫片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原本應該是成年人才能分辨的情感和是非因素,過早地通過動畫片,植入了缺乏是非判斷能力的幼兒腦中,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成長造成了非常不利的消極影響。眾多科學研究表明,幼兒動畫片中的暴力情節容易導致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幼兒動畫片中的攻擊性行為不僅會引起幼兒的直接模仿,而且肯定會影響到幼兒的行為,并會在幼兒的心里留下痕跡,因此有些動畫片未必適合幼兒觀看。如《奧特曼》為幼兒塑造了一個勇敢、威武的形象,樹立了一個正義的榜樣,但是有些情節為了渲染超人的力量,打怪獸時表現的暴力情節過于嚴重,以至于有些幼兒對其進行模仿,把自己的小伙伴當做怪獸進行攻擊,造成了不必要的傷害。另外,有些動畫片中還含有臟話、太過親密鏡頭的情節等不適宜幼兒的行為、動作。所有這些對幼兒的心理發展都是極為不利的,它會使幼兒無意識地模仿,表現出與其年齡不符的不良行為。
我通過對農村幼兒調查發現,幼兒平均每天看電視至少1小時,尤其是暑假期間,像近年熱播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許多幼兒每天準時坐在電視機旁邊收看。有時幼兒看電視時,即使拿來他們最喜歡的玩具也不予理睬。動畫片確實給幼兒帶來了樂趣,但是我們不得不考慮到幼兒的特殊性,幼兒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期,需要通過一定量的體力活動促進身體發育。一些幼兒由于看動畫片的時間過長,運動量過少,造成身體發胖,體質下降。特別是當前的技術手段還不能徹底清除輻射等有害物質,其對正在發育的幼兒視力的影響很大。現在幼兒近視的人數越來越多,這跟平時幼兒的生活習慣有密切的聯系。最近新西蘭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幼兒和青少年時期,每天看電視超過2小時,易染上身體超重、高膽固醇等病癥,影響成人后的健康。過多地看動畫片還會導致幼兒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美國西雅圖幼兒醫院與區域醫療中心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兒科學院出版的《兒科學》上發表文章說:1—3歲的幼兒過早過多看動畫片,長到7歲時注意力方面就會出現問題。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動畫片對幼兒帶來的不良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甚至對其以后的發展都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我通過與幼兒家長的交流了解到,大部分幼兒在離園回家之后,就端坐在電視機旁收看動畫片,專注于動畫片中的故事情節,對于家長的問話,只是隨便地回答幾句,更不用說和家長進行主動交流。有時甚至為了看動畫片而不吃飯,學前班幼兒的這種現象表現尤為突出。幼兒沉迷于動畫片,將嚴重地影響幼兒與家長的思想交流和情感溝通,由于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親子溝通,家長無法了解幼兒在園的表現和幼兒的生活狀況,不利于家長及時地發現幼兒存在的問題并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更不利于幼兒園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延伸。長此以往,會造成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不一致,嚴重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同時也會造成親子關系的疏遠,不利于幼兒良好品質及健康性格的形成。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幼兒期是人的一生中成長發育的關鍵期,也是人一生中的重要轉折期。由于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少,理解力有限,并且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各種心理活動正處于由無意逐步向有意發展,由被動逐步向主動發展,面對動畫片帶給幼兒的不良影響,我們必須采取相應的對策。
幼兒大部分時間是在幼兒園和家庭中度過的,因此教師和家長應擔當起幼兒動畫片的選擇任務。在幼兒園中,教師基本可以按照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為幼兒選擇動畫片進行觀看,關鍵是在家庭中,父母或者祖父母等能否做到這一點是我們質疑的。現在有些幼兒一回家就獨占遙控器,自己想看什么節目就看什么節目,這對幼兒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家長對幼兒收看動畫片不能坐視不管,更不能放任自流,而應加強引導和監管,尤其是應加強對幼兒收看動畫片的選擇和取舍。在選擇時,教師和家長首先應從動畫片的教育意義出發,選擇一些內容健康、遠離暴力、思想積極向上的動畫片。同時還應符合幼兒的興趣和愛好,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盡可能選擇一些人物造型可愛、充滿童趣、畫面穩定清晰、色彩鮮艷的動畫片。另外,還應注意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動畫片。在大多數情況下,媒體的影響與幼兒的原有認知結構、態度、個性、價值觀和生活環境等密切相關,也就是說,幼兒原有的生活經驗決定了他們對媒體的興趣和對媒體的選擇,媒體的影響力是傳播媒介和幼兒個體共同作用的結果。
幼兒在長時間看電視的過程中會時不時地揉眼睛。現在家長們已逐漸意識到電視對幼兒眼睛的危害,也對動畫片產生了恐懼心理。可以說,這種恐懼絕非杞人憂天。凡事有度,動畫片看多了則有害。因此,家長和教師要控制好幼兒收看動畫片的次數,并為幼兒規定合理的收看動畫片的時間。一般情況下,3—4歲幼兒不宜超過20—25分鐘,5—6歲幼兒不宜超過25—30分鐘。在閑暇時間,父母可以經常帶幼兒到戶外活動,使其與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不要因為害怕幼兒摔傷、碰傷等而不讓幼兒出門,否則只會促使幼兒去看電視,不會給幼兒帶來任何益處,影響其身體的生長發育。
教師和家長可以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特點和幼兒動畫片的類型,充分利用動畫片中的有利因素,提高幼兒的智力水平和認知發展水平。教師和家長在指導幼兒觀看抒情型的動畫片時,應讓幼兒深刻體驗動畫片中所表達的情感,并讓幼兒有所感悟。如《貓和老鼠》,幼兒通過觀看老鼠如何機智地擺脫貓的追打,能快速體驗到當貓把老鼠追的無處可逃,老鼠靈機一動逃走所帶來的快感,從而獲得一種輕松愉快的情感體驗。在指導幼兒觀看敘事型的動畫片時,教師和家長應將其重點放在要求幼兒有序、完整地復述整個故事上,從而達到訓練其思維的完整性與嚴密性的目的。這類動畫片有完整的敘事結構,故事性較強,而且其中表現的內容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相近。這類動畫片以完整的形式將幼兒的第二世界表達出來,加上其中的情節發展往往曲折生動,情節結構又非常完整,幼兒在看完后,會產生一種與別人進行交流的愿望,以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時,教師如果能順勢加以引導,幼兒就會樂于接受。幼兒要將情節變化講述清楚,就必須經過自己的思考整理,在這一過程中,自然可以起到訓練思維的完整性與嚴密性的作用。
幼兒年齡小,理解力有限,缺乏基本的是非判斷能力,學習具有很大的被動性和盲目性,在看動畫片的過程中非常需要得到成人的指導和講解。因此,家長應盡可能地利用空閑時間,和幼兒一起收看動畫片,邊收看邊交流。雖然對于家長來說,陪幼兒一起看動畫片是非常枯燥的事情,但是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和幼兒一起看動畫片也是一種溝通親情、增進了解的極好方式。而且這時候幼兒也會感到父母對他們的關心和重視,增強自我歸宿感。這樣可以增進幼兒與父母之間的情感交流,提高親子關系的密切程度,有助于家長及時地發現幼兒思想及行為方面出現的不良習氣,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父母親的講解,幼兒能夠科學正確地理解動畫片中的情節和故事,加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豐富生活經驗,更能避免出現認知上的誤區和不應有的行為。
[1]牛向陽.動畫片對幼兒教育的影響[J].電影文學,2008,(14):147-148.
[2]鄭紅偉.如何引導幼兒觀看動畫片[J].幼兒教育,2002,(6):16-17.
[3]王蕾,漆新貴等.論電視對幼兒語言和閱讀技能的影響[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2):53.
[4]李莉.動畫片與幼兒心理的發展[J].湖北教育,1997,(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