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海瑩
(沛縣魏廟中學,江蘇 沛縣 221600)
語文,不僅可以讓人學識豐富,而且可以改變人的精神,滌蕩人的靈魂,塑造人的修養,所以語文給人精神上的震撼是其他科目所無法比擬的。很多時候,我們會感覺心浮氣躁,這時一篇優美的散文,瞬間就可以讓我們心如止水;有很多時候,我們會感覺情緒低落,這時一篇慷慨激昂的篇章,很快可以讓我們重拾信心。語文帶給我們的東西,是一生都受用不盡的,尤其是那些對于生命的感悟,對于生活的思索。正因為此,語文成了各個階段學生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尤其是初中學生,正處在人生觀與價值觀迅速形成的時期,求知欲強,對外界的環境也非常渴望,而語文中很多寓意深刻的篇章都可以對學生的求知欲起到很大的滿足,而且語文中特有的情感教育對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也有重要的啟示作用。調查發現,初中語文的教學效率與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并沒有向我們預想的那么好,究其原因,主要是應試教育思想橫行,很多學校把學生的成績與教師的發展聯系起來,于是成績提高成了教師唯一的目標;而學生的成績又和升學聯系在一起,于是成績提高又成了望子成龍的家長們急切追求的事情。多方面的原因使得現階段初中語文課堂效率非常低,很多學生都是被迫走進課堂,整個課堂毫無生機可言,因此,創新初中語文的教學設計思路迫在眉睫[1]。
課堂是最主要的教學場所,是目前階段教與學最為集中呈現的地方,因此課堂組織方式直接影響著教學效率的提高。傳統的教學,都是一支粉筆、一張嘴巴、一塊黑板,而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只能是處于被支配和被管理的地位。一般來講,學生是不能隨意發表自己的看法,要完全服從教師。而伴隨著教育環境的不斷改變,學生的思路也在改變,他們渴望自主,以及豐富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其實,課堂組織形式怎樣才算有效?沒有一個固定答案,是不是只有課堂安安靜靜,學生規規矩矩地聽課才算有效?未必。實踐告訴我們,只要是可以有效地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迅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課堂組織形式,就是有效的。比如把班內的學生按照智力程度、學習愛好、性格差異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也可以按照興趣把學生分成若干個興趣小組,如寫作興趣小組、語法興趣小組、古文興趣小組、詩歌興趣小組等。讓同學們定期自己組織課堂,每小組組織一次,這樣每個同學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而且初中學生又處于一個非常渴望被關注的年齡段,因此,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潛力一下子都會被發掘出來,課堂效率也會隨之提高[1,2]。
教案設計是教學開展的基礎,主要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不管什么類型的教案,針對的無一例外的都是學生,因此要得到學生的認可,讓學生既學到知識,又很樂意學習,這是教案設計的難點所在。以往我們的教案都是按照大綱設計的,基本上是固定的模式,而且是自己設計,有的教師還不愿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教案。其實,教案設計的初衷就是為了讓教和學的過程更加有效地進行。因此,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參與教案的設計,讓學生提出他們公認的最喜歡的案例,或者最喜歡的學習方式,然后整理和加精。這就好比教師提供毛坯房,學生們選擇房子里面貼什么顏色的壁紙,當然什么顏色的壁紙都不影響居住功能,但是面對大家都喜歡的顏色必然會心情愉悅。因為與學生年齡差距比較大,教師難以了解學生們真正的心理,所以由學生民主推薦一些素材,對于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是非常有效的。
可能很多人會說,課堂角色有什么好探討的,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是課堂的受眾,這是毋庸置疑的。的確,傳統教學都是這樣,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就是權威,學生不能或者很少提出疑問,甚至很多低年級的學生把教師的話當成了一種“權威”,常說:“我們老師說……”但新時期的語文課堂不應該延續這種傳統的方式,需要在角色上有所轉變。以課堂提問為例,教師提問學生,當然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考核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但學生的其他方面都無法考核。如果嘗試轉變學生與老師的身份,讓學生提問老師的話,效果就不同了[3]。第一,學生提問老師,學生會產生自豪感和滿足感;第二,學生提問老師,為了把問題設計得精巧,必然會花很大的工夫去思考、設計,這樣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講無疑是一種巨大的促進。再以學生提問學生為例,不同的學生所掌握的知識不同,一部分學生對某部分知識的掌握水平不遜色于教師。但在以往教學中,基本上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問題。讓學生之間形成一種特殊的教和學的關系,這樣一方面可整合教學資源,另一方面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延長課堂學習時間。
課堂管理是一個范圍很廣的概念,這里所探討的問題是教師在語文課堂中如何有效地管理課堂學習的過程,進而使學生們有效地學習。在以往的課堂管理中,教師一般都采取統一的管理模式,即不論學習成績好壞,都一視同仁,這也是為了“彰顯公平”。其實,在這種貌似公平的課堂管理模式下,潛藏的卻是不公平。學生學習的目的不同,再加上學生的教育背景、知識結構、潛力取向、智力因素等方面的不同,因此采用同樣的管理方式必然是不科學的。所以,我們應該創新課堂管理方式,首先針對學生們進行梳理分類或者分層,如果條件允許就可以開展分類教學,如果條件不允許就可以開展分層教學。總之,目的是讓每一類或者每個層次的學生所接受到的是最適合他未來發展的教育,而不是一種為了達到某種考試水平而開展的統一式的教育。其次,教育宗旨應該轉變為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自信心,獲得屬于自己的最大限度的成功。換言之,就是課堂管理形式應該是在保證集體獲得進步的同時,兼顧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求得個體與集體的共同發展。
創新,永遠是初中語文教學經久不衰的話題,也是促進教學改革的一個法寶。但創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改革也需要過程,創新是一種有基礎的探索式改革。我們必須有足夠的經驗與實踐,在實踐中反復摸索和整理、總結和提煉,最終才能探索出一條符合實際情況的教學思路。而且,我們需要持續不斷地努力,才能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道路上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1]新課程理念下初中語文創新教學設計[EB].
[2]趙玲.論在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2).
[3]胡澤宇.以問題為載體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現代交際,201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