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艷紅 金琍文 張慶華
(湖北省武漢市中心醫院婦產科,湖北武漢430014)
圍產期護理干預剖宮產由于平臥時間較長,容易出現腰酸背痛,感覺不舒服,極易出現各種并發癥,而下肢深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肺栓塞栓子的主要來源,它的形成是常見的剖宮產后嚴重并發癥之一,主要癥狀為下肢腫脹、疼痛、行走困難[1]。目前,國內外達成的共識是DVT的干預策略應把重心放在預防上,尤其要在DVT形成之前進行主動預防,為此,2007年3月起我院對剖宮產產婦采用圍產期的全程護理干預,有效預防DVT的發生,效果確定,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4年3月~2007年3月在我院剖宮產分娩的800例為對照組,年齡20~36歲,平均(26.4±4.2)歲,體重(60~90)kg。孕34~41周。其中,初產婦737例,經產婦63例。2007年4月~2010年3月在我院剖宮產的970例為觀察組,年齡21~38歲,平均(27.1±5.4)歲,體重(55~85)kg,孕34~41周。其中,初產婦900例,經產婦70例。兩組產婦均無妊娠合并癥,無精神病史,無血液疾病,在麻醉方式、年齡、孕周、體重、產次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傳統產科圍手術期護理,按產科剖宮產術前后一般護理常規護理,術后去枕平臥6h,心電監護6h,24h后在床上坐起和在床邊活動。
1.2.2 觀察組 護理干預組在采用對照組的護理方法基礎上,從孕期到入院、出院,醫務人員針對孕婦的實際情況給予全程護理干預。
1.2.2.1 孕期 孕期定期檢查,并參加孕婦學校接受相關知識教育,早發現孕期并發癥,減少孕期并發癥的發生。有資料顯示: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前置胎盤、難產并發癥等,會增加靜脈血栓形成的機會。因此,應避免過度勞累,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情緒不要大起大落,均衡合理飲食,控制體重過于增長、過胖,避免引起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及巨大兒。
1.2.2.2 入院后 由主管護士再次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術后飲食、術后早期活動下肢的重要性,教會并幫助孕婦及家屬進行下肢局部按摩和活動的方法,冬季給予有效的保暖措施,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1)術中、術后盡量避免在左下肢輸液,宜選用上肢穿刺,提高穿刺技能,避免在同一靜脈進行反復靜脈輸液。避免輸入高濃度抗生素,以減輕藥物對血管壁的刺激。術后應注意補足水分,糾正脫水狀態;(2)飲食指導:講解飲食與DVT形成的關系,術后6h開始進食一些流質食物,如蛋花湯、米湯等;術后第2天腸道正常排氣后,進食一些稀粥、鯽魚湯等半流質;(3)術后早期功能鍛煉及健康指導:早期功能鍛煉可加快靜脈回流速度,孕婦術后麻醉清醒回病房后,護士給予去枕平臥6h內,指導家人給予孕婦雙下肢肌肉作輕捏式按摩,督導患者作主動或被動運動。麻醉消退后盡早停止留置導尿管,鼓勵產婦及時排空膀胱,并早下床活動,以促進血液循環,3~5次/d,5~10min/次,防止勞累。告知產婦站立及靜坐時間不宜過長,坐位時要經常腳部著地,加強腓腸肌收縮,不要穿緊身衣服,不要扎腹帶,以免因靜脈壓升高而致血液瘀滯。囑產婦家屬房內禁煙;(4)溫度與環境:術后給病人一個安靜、舒適、整潔的環境。保持適宜的溫濕度,以利于靜脈回流,室溫應保持在25℃左右。
1.3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產婦的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及癥狀積分。臨床積分方法根據所記錄的癥狀和體征的嚴重程度,將每一項的分數累加(表1)。

表1 不同癥狀的積分標準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3.0統計軟件,記數資料采用結果以(s)表示,t檢驗做組間比較,卡方檢驗做計數資料比較,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對照組發生DVT 19例。左下肢發病11例,右下肢8例,無雙側同時發生。自從2007年4月我院對剖宮產患者采取圍產期全程護理干預起,有9例發生肢體疼痛與腫脹,小腿肌肉、窩內收肌及下肢股靜脈壓痛,Homans征陽性,但無肢體青紫、肢體周徑增大、肺栓塞等病例。兩組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且觀察組的癥狀積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對剖宮產患者采用圍產期全程護理干預,效果明顯(表2)。

表2 兩組產婦護理效果比較
3.1 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降低剖宮產率,是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關鍵。
3.2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包括:(1)妊娠晚期由于血小板功能改變,血漿纖維蛋白原、凝血因子增加,抗凝血酶Ⅲ水平降低,從而使血液呈高凝狀態;(2)剖宮產手術操作使胎盤蛻膜等大量的組織凝血活酶釋放,加速了血液凝固;(3)手術創傷可引起血小板反應性改變,具有強烈的抗凝作用的蛋白質減少,釀成血液的高凝狀態,而術中、術后大量止血藥物的應用又改變了血凝狀態;(4)產程中由于大量出汗、術后出血、液體相對不足,引起脫水,使血液濃縮,術后病人臥床休息,下肢活動減少,病人靜脈血流遲緩,使血液中的細胞成分停滯于血管壁,形成血栓[2];(5)下肢靜脈反復多次穿刺或輸入高濃度刺激性藥液,造成靜脈內膜損傷;(6)下肢受涼,引起靜脈收縮,增加了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7)肥胖 、妊娠女性體重增加、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可促進血栓形成[3]。
3.3 針對上述發病相關因素,我們必須做好圍產期全程的護理與預防工作。重視孕期保健,加強孕婦的健康教育,其目的是使人們改變不良生活習慣,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從而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通過健康教育,使產婦及其家屬對DVT預防的必要性有了深刻的認識,合理營養,適當控制體重,加強術前訓練,重視術后指導產婦做下肢的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相結合及督促其早下床活動等措施[4],增強了產婦主動配合的意識,以達到預防并發癥的目的。研究結果表明,實施全程護理后,觀察組的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癥狀積分顯著優于對照組。這提示剖宮產患者采用圍產期全程護理干預,效果明顯,提高了產婦的生活質量。
[1] 李小妹.護理學導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76.
[2] 朗景和.婦產科熱點問題聚焦 [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6:451.
[3] 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