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春梅
(佳木斯大學圖書館 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圖書館是知識的海洋,它的價值體現在讀者對它的利用之中,圖書館要為讀者提供一個可自由汲取知識、享受知識甘露的安全環境。圖書館最重要的財產就是各種圖書資料,它是圖書館提供服務的基礎。所以圖書資料的防災與保護是圖書館工作的永恒主題。只有確保圖書館的安全,才能使圖書館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獻資源建設和為讀者提供優質服務中去,同時,安全管理水平也應作為評價圖書館綜合水平的重要指標。
一般說來,圖書館的災害可以分這樣重大災害和日常安全威脅兩大類。

圖書館災害類型重大災害自然災害 地震和由地震導致的建筑物倒塌洪水、颶風或龍卷風、惡劣天氣等突發事件 水災、重大疫情、人身攻擊或綁架停電、電梯故障、藥物中毒、恐怖事件等日常安全威脅對館藏資源紙型圖書 音像制品數字文獻網絡環境下的各種信息資源設施損壞或失靈對讀者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的威脅
圖書館的安全可以概括為兩大方面的安全,即“物”的安全和“人”的安全。所謂“人”的安全就是為讀者、圖書館工作人員創造一個保證人身健康和安全的活動場所。而“物”,在圖書館里最重要的就是各種圖書館資料,它是圖書館提供服務的基礎,所以,圖書資料的防災與保護是圖書館工作的永恒主題。
作為文獻資源建設單位和信息服務提供機構,圖書館的安全管理具有不同于普通機構的特別之處。
隨著圖書館由傳統向現代型邁進,圖書館在辦公設備、計算機系統、館內監視系統等方面的投入也越來越多。這些文獻資料和設備大都是易燃物品,且對外向讀者開放。尤其是印刷型文獻資料屬于不可再生的資源,價值難以估算。一旦發生火災或水災等意外災害,不僅會使珍貴的絕版孤本書籍、稀缺書刊、科技文獻、歷史文獻資料遭受到重大損失,甚至是無法彌補的損失,而且會危及到人身安全。另外,因其實用性強,價值高,常被一些心懷不軌的人員覬覦,如果遭遇盜竊,不但會帶來一定的損失,也會阻礙圖書館的發展和業務的正常開展。
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和電子閱覽室等現代化閱覽設備的建立與發展,圖書館基本上都實現了網絡化,電子文獻是圖書館向讀者提供的新的文獻類型,它的威脅主要來自于信息竊取、信息破壞、信息中斷三種形式。有效進行網上信息安全管理與污染治理,不斷更新知識、提高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特別是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現代管理技能已變得更加迫切。
圖書館作為文獻信息中心,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公共場所,人來人往,流動性強。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信息的需求不斷增加,更多的人來到圖書館檢索信息從而使公共圖書館的讀者構成更加復雜,個人攜帶的貴重物品越來越多,如便攜式電腦、MP3、PDA等。這就給那些心存不良的犯罪分子提供了機會。對那些年齡較小的讀者,閱歷淺,自制能力差,法制意識淡漠,對其進行安全教育和管理的難度無形中增大許多。
圖書館作為社會公共資源,它所關注的應該是社會效益。因此,從經濟方面來看,圖書館的投入大,產出少,同時由于缺乏了解和掌握公共安全管理的專業人員以及安全知識普及程度不夠,導致對圖書館安全方面的投入和重視程度不足;另外,社會環境的影響,圖書館內部安全管理系統的不順暢,安全管理制度執行的不嚴格,隱患整改不徹底等因素,都使得圖書在安全方面處于亞健康狀態,隱患無窮。
宣傳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只有從思想上對安全給予足夠的重視,才能在行動上積極主動去維護實施。與其他公共場所相比,圖書館的災難事故發生率較低,使許多圖書館員安全意識淡薄,存在很大的僥幸心理。但近幾年我國災害事故呈上升和蔓延趨勢,圖書館并不是世外桃源。多年工作實踐證明,各級領導重視安全預防工作至關重要。只有認識明確并掌握一定的安全保護知識,才能做到科學決策,想方設法及時解決不安全隱患,否則即便發現隱患或問題,也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以致釀成大災。
安全保衛部門可以通過懸掛標語、橫幅、宣傳櫥窗、編輯小冊子等形式,提高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識,增強法制觀念,使大家掌握防火、防災技能,減少或杜絕因缺乏安全防范知識、思想麻痹和違規操作等造成的安全事故和其他不必要的人身和財產損失。
圖書館日常安全工作包括用水、用電、防火、防盜、圖書資料日常養護修補,安全設備維護保養、電子閱覽室防病毒等工作。完善制度,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制是規范管理,保證安全的有效手段。
圖書館應從實際出發,修訂并完善有關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圖書館安全責任制》、《圖書館用水、用電制度》、《圖書館衛生管理制度》、《圖書館網絡機房管理制度》等,使圖書館的安全管理制度不斷趨于完善、具體、有效、便于操作。同時,按照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誰主管、誰負責,誰在崗、誰負責”的原則,圖書館安全管理應實行逐級防火、防盜、防事故等安全責任制。圖書館館長應為安全責任第一人,各部門主管為本部門安全負責人。實行一級抓一級的安全責任制,通過逐級簽署安全責任書的形式明確各自的任務和責任。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圖書館在硬件投入上的不斷加大和系統的逐步現代化,圖書館所面臨的風險也在逐漸增大。當今圖書館可能發生的災害類型是多種多樣的,任何一個子系統出現事故,都有可能導致災難性后果。當今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和作案工作不斷現代化,智能化,而我們的安全防范裝備卻在日益老化,措施不夠得力,遠遠不能適應現實的安全需要。因此,逐步建立人防、物防、技防,做到無線、有線、電視、電話報警三位一體的立體監控防范體系已是當務之急,這就要求圖書館在軟硬件上要加大投入。
雖然安全工作要求人人參與,但隨著安全知識和技能的專業化和裝備的現代化,對圖書館安全管理也提出了專業化的要求。圖書館應設立專門部門或指定專人對安全的各個環節負責,并明文規定其崗位職責,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建立合理的考證體系,對安全人員的工作進行評定,獎優罰劣。同時這個考證體系還應體現鼓勵員工不斷自覺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的激勵機制,由此建立一個積極主動、技術過硬的安全維護團隊,為圖書館的安全提供組織方面的保障。
[1]王謙.我國的危機管理機制[J].時事資料手冊,2005(5).
[2]汪宇彤.圖書館如何應對地震等自然災害―論汶川大地震帶給圖書館人的思考[J].現代情報,2008(11).
[3]張帆.省級公共圖書館安全保衛工作芻議[J].圖書館論叢,2006(3).
[4]魏建國.高校圖書館對網絡文化安全管理的對策[J].圖書館學刊,2008(3).
[5]郭亞臣.對圖書館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圖書館論壇,2004(1).
[6]孫曉,韋一堯.突發事件與高校圖書館管理[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