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濤
小城鎮介于城鄉之間,地位特殊。對小城鎮概念的理解可以有狹義和廣義兩種。我國狹義上的小城鎮是指除設市以外的建制鎮,包括縣城。建制鎮是農村一定區域內經濟、文化和生活服務的中心。我國廣義上的小城鎮,還包括了集鎮的概念,也就是指鄉、民族鄉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經縣級人民政府確認由集市發展而成的作為農村一定區域經濟、文化和生活服務中心的非建制鎮。從廣義概念上的小城鎮而言,小城鎮是我國的工農業結合點、城鄉結合點,對于我國城鄉產業互動發展具有積極和重要意義。當前,在我國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發展的大背景下,應充分利用小城鎮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優勢,積極探索建設和發展小城鎮的途徑。
1.小城鎮在區位上的“中樞”優勢。在區位上,交通、通迅等不發達成為影響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由于交通、通迅等不夠發達,使得城市中的新技術、科技創新成果、資金、人才等生產要素向農村的傳遞在時間上存在較長的時滯,在小城鎮加強基礎設施,根據自身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既加快了我國城市化進程,又可以為農業、農村的發展提供巨大的支持和動力。在我國當前條件下,小城鎮的發展能夠將大、中城市與廣大農村地區進行有效的連接,發揮“中樞”作用。
2.小城鎮可以充分發揮資源配置作用,成為城市與農村間的“橋梁”。我國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嚴重問題是大中城市與相對落后的農村之間難以建立起廣泛和直接的經濟聯系。在城市帶動農村發展的進程中,城市向農村主要提供資金、技術、人才以及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而農村在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經濟環境等方面難以滿足實現較高的投資效益的需求,多數農村地區相對城市發展落后,不利于來自城市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投資。而小城鎮在自身基礎設施等條件上優于農村,客觀上成為一個相對優于農村環境的投資區域,再通過示范、輻射和傳遞作用帶動廣大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
3.小城鎮具有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巨大潛力。建設好一大批小城鎮,使小城鎮的發展成為我國城市化道路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小城鎮應積極吸引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幫助他們在小城鎮就業和發展,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吸引他們在小城鎮居住和發展,既為小城鎮積累了人力資源,促進其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同時也能夠減輕大城市的就業及社會保障壓力。
4.小城鎮發揮了重要的產業轉移的功能。隨著我國大中城市產業升級速度的加快,產業轉移勢在必行,將一部分仍具有相對較高經濟效益的產業轉移到小城鎮發展,可以降低小城鎮產業進入的成本。此外,小城鎮的基礎設施相對優于農村地區,具有一定的工業基礎,能夠充分發揮小城鎮對周邊地區的層級幅射和帶動作用,更有效地利用農村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其他自然資源。在小城鎮聚集并發展的中小企業集群也為在小城鎮進一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奠定了基礎。以小城鎮為主導的區域經濟帶動模式,在層級輻射作用的影響下,將更有效地利用農村地區優勢資源,為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當前,在我國小城鎮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兩個方面:一是小城鎮自身發展的目標定位不夠清晰,二是小城鎮在發展過程中缺乏產業支撐。在發展小城鎮的過程中,應采取有針對性的發展策略。
1.使小城鎮成為現代城市網絡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圍繞一批大城市或中等城市發展城市網絡群,走以大帶小,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城市化道路。小城鎮的發展對于推動我國城市網絡群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國現階段小城鎮發展嚴重落后,小城鎮所提供的公共服務不完備,缺乏產業支持,基礎設施落后,難以吸引勞動力就業和長期居住。進一步加強小城鎮與大中城市的經濟聯系,實現公共設施共享、城市功能互補,采取加強現代化交通網線建設,縮短城市之間交通運行時間,加強小城鎮的信息網絡化建設,推廣網絡辦公,提高辦事效率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節約資源,降低城市化的成本。
2.充分發揮小城鎮聯系城鄉的“中樞”作用。小城鎮成為大城市與農村有效聯系的“中樞”環節。小城鎮具備明顯的地理優勢,與農村聯系緊密,與大中城市聯系便利,成為農村與城市信息、資源、生產要素、產品等傳導的“中樞”,發揮了“橋梁”作用。從統籌城鄉關系看,小城鎮是縣域經濟的增長點,是連接城鄉、工農的基地。此外,小城鎮也是農村社會公共產品提供的基地和服務的載體。
3.強化小城鎮的產業支撐,建立具有特色產業基地。小城鎮缺乏產業支撐,使經濟發展缺少持續的推動力,同時,大城市由于發展空間的限制使得一部分需要擴大產能的行業發展空間不足,將大中城市中過剩的產業或有發展潛力的產業或急需發展空間的產業集群遷入小城鎮發展;同時,以專業化、專門領域、專業產品為投資重點,發揮集聚優勢,提高小城鎮產業技術層次和水平,向更具系統化、專業化,形成具有持續發展潛力和動力的特色小城鎮,最終形成符合地區實際情況的特色產業基地。
4.充分挖掘小城鎮吸納就業的潛力,吸引農村剩余勞動力在小城鎮就業。發揮小城鎮勞動力“棲息”功能和就業培訓功能。小城鎮的這一功能可以緩解大城市就業壓力,減輕大城市負擔。小城鎮經濟與農村經濟結合相對緊密,能產生大量的就業崗位,這些崗位對勞動者技能相對較低,可以容納農業生產力提高后需要轉移的剩余勞動力;同時,農村勞動力在這些崗位上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也可能向大城市中更高素質要求的工作崗位轉移,這樣小城鎮就起到了對農村勞動力的培訓作用。從另一方面來看,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經過了在小城鎮的就業緩沖,有序的、有目的性地進入城市就業,會緩和對大城市就業市場的壓力,也提高了農村勞動力在城市的就業率。
5.使小城鎮成為農業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的基地。利用小城鎮作為農業科技傳播的基地,發揮科技在提升農業生產力中的重要作用,切實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建立起以小城鎮為核心的農業科技推廣和服務體系,進一步加強以小城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為主體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在強化其公益性職能、搞活其經營性服務職能的同時,加大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改革力度。以設在小城鎮的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為依托,制定農業科技專項行動計劃,系統地開展研究,制定發展農業科技的長期計劃和具可操作性的行動方案。發揮小城鎮承擔農副產品的加工、流通職能,以整個鎮和周邊的企業集群整體參與國際產業大循環,切入全球生產鏈的某一個環節。依靠小城鎮的農副產品加工和流通企業,大力發展農村的優勢特色經濟,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突出增強農產品競爭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精深加工,推動農產品優質化、專用化,加快形成特色農產品產業群,不斷提高農業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