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莉
供熱企業肩負著向廣大民眾提供冬季保暖的服務,是關系國計民生的行業,而伴隨能源的日益匱乏,節約型社會的到來,煤炭供熱能源也日益漲價,因此有可能給供熱企業的經營帶來很大困難,從而也會誘發民眾無法正常取暖的困境,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出財稅(2009)11號文件,為供熱企業的經營提供一系列的保障。文件中對供熱企業的界定給了新的說明,在此文件中,指明供熱企業包括生產熱力產品和經營熱力產品,其中生產型供熱企業又細分為專業經營熱力產品的、兼營熱力產品的、自供熱單位。從供熱企業的界定上,我們可以看出,國家鼓勵企業供熱經營的,不僅生產熱力產品的企業受到增值稅優惠,就連經營型熱力企業也受到相關優惠。所以供熱企業應首先明確自身是否屬于相關優惠對象。
財稅(2009)11號文件中明確規定優惠的條目。文件規定,對采暖費收入免收增值稅,那么什么是采暖費收入呢?它是指供熱企業向居民個人供暖,由居民個人繳納的采暖費。這種采暖費收入有的是供熱企業直接收取的,有的是單位代為繳納的,有的是中介代為收取的,凡是采暖費收入,都一律免收增值稅。所以供熱企業在核定增值稅的時候,必須條分縷析地把項目列完整,然后分門別類的統計。這也是符合文件規定的分別核算這一要求,對于供熱企業直接收取的采暖費收入,要根據同期企業經營的總的采暖費收入,采取核定比例計算免收增值稅的份額。尤其對于免稅、減稅條目進行兼營的,必須分別核算免稅銷售額,減稅的銷售額,否則是無法實現免稅和減稅。
明確了供熱企業的界定和優惠范圍,就可以進行相關的增值稅納稅籌劃了。首先應該分別核算免稅、減稅項目。根據財稅(2009)11號文件,進行了分別的核算以后,才能取得相關的優惠。一般來講,供熱企業的財務,會將免稅的采暖費收入和不予免稅的采暖費收入分開計算,但是遇到比較特殊的細分業務時,有的財務就會一帶而過,從而造成了一定的財務損失。例如過水熱費用的收取,有的財務就直接將它與采暖費一起收取,只開了一張票據,從而使此項目無法享受國家的優惠,但是老練熟悉這項優惠的財務們則會分別開具收據,一部分是正常的取暖費,這部分按照相關規定,是享受增值稅免稅的,一部分多余的收取,不應享受優惠的,則另外計算,這樣免稅的一部分費用大大降低了供熱企業的財稅成本,為企業節約了資源。
其次,要分別處理用于職工福利的自產暖氣、外購暖氣的稅收。自產暖氣和外購暖氣雖然都是用作職工福利的,但是在增值稅的處理上是完全不同的。企業自產暖氣用于職工福利的,其實相當于是向內部職工的銷售,這部分銷售額是有單位代為繳納的,自然應該免征增值稅,所以自產暖氣用于職工福利的,要做這種免稅處理。而對于外購暖氣,屬于購進貨物,這是供熱企業不是銷售方,無法免稅,而是作為購買方,取得的是普通發票,當然無法進行免稅了。若將兩者混為一談,就會帶來財務上的混亂,只有把他們分別處理,才能是企業受益。
再次,代收代繳業務應當開具正確票據。對于代收代繳業務,開具正確的票據十分關鍵,開錯了票據,不僅無法抵扣相關稅額,而且還可能弄巧成拙,使企業受到處罰。所以財務應當不厭其煩,對于代收代繳的取暖費,應當核實具體的居民狀況,一張張開具向居民個人銷售的發票,這雖然看起來工作繁瑣,沒有效率,但其實最不容易出錯,保證了高的正確率,也維護了企業的最大利益。也許有的財務會有質疑,覺得直接向代收單位出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就行了,以后確定了具體的比例,進行轉出進項稅額,這樣就可以免稅了。其實這是一種誤區。作為銷售方的供熱企業要全部計算銷項稅,作為購買方的企業,其中用于職工取暖的也無法進行轉出抵扣,這樣雙方都會受損。所以財務應當切實負責,核實代繳居民的狀況,開具成普通的居民個人銷售發票,這樣就爭取了雙方的最大利益。對于物業公司代收的,可以先由物業公司向居民開具發票,因為物業公司代收這部分費用是不用繳納營業稅的,只是對于其代理的手續費征收一小部分費用。所以供熱公司可以交由物業開具居民發票,然后跟物業公司統一結算。
總之,供熱企業的增值稅有其特殊性,供熱企業的財務應當緊緊依據相關的優惠政策,進行增值稅籌劃分析,對于應該分別核算的項目,要逐項核算;對于處理方式不同的項目,要進行單獨處理;對于代收代繳業務,要不怕繁瑣的工作,逐一核實開具正確的發票。只有對優惠的條目熟悉和解讀正確,具體操作中合乎相應的規定,才能有效地利用稅收優惠,為企業爭取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