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華
近年來,隨著新農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經濟成分、利益分配、社會生活方式的日益多樣化,農村工作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這些問題都往往與農村會計人員素質不高、業務不熟、財務管理混亂有關,農村財務管理問題已成為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也是農民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之一,嚴重影響了農村工作的正常次序,更成為影響干群關系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為此,在對農村財務管理現狀進行調研的基礎上,摸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農村財務管理模式。
積極開展農村會計管理體制改革,按照“面向社會、公開考評、平等競爭、擇優錄用、異地任職”的原則,通過宣傳發動,公開考選、雙向選擇、嚴格考核、動態管理等程序,打破身份、性別界限,按照政治強、業務好、遵紀守法、群眾威信高等條件,確定年齡、文化程度等具體標準,向社會公開考試選拔農村會計人員,通過民主評議方式擇優選聘,把一批政策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同志,通過任命書或合同的形式,充實到農村會計隊伍中來。并實行統一聘任、統一培訓、統一考核、統一備案、統一管理,不經鄉鎮批準,不得隨意撤換,對農村會計人員實行職業化管理。
按照《會計法》、《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和《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農村會計人員的從業資格證書也要有財政部門確認和頒發。可采用以下辦法:一是聯合農業部門對符合條件的農村會計人員進行系統培訓,在完成培訓之后,進行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對考試合格的人員,由財政部門統一換發全省統一的從業資格證書;二是對學歷層次較低的人員,督促其報名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考試合格的為其及時辦理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三是對考試不合格的會計人員,抽出專門時間進行系統的有目的的培訓,培訓后再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
在對農村會計執法檢查中,經常發現農村票據管理不統一,農村往來結算業務票據使用很不規范,自制收付款憑證使用隨意,白條現象嚴重。有些村莊出現的“小金庫”也大多鉆的這個空子。針對這些現象,財政和農業部門要聯合下文進行規范,對農村發生的往來結算業務,一律出具由財政部門監制的往來結算票據,停止使用自制、自購的往來結算票據,并要求各財政所嚴格按照票據管理的有關規定,安排專人負責這項工作,建立臺賬,完善票據的領用、繳銷、稽查制度,管好用好票據。農村的票據、憑證要在村經濟合作社主任審批、村財務監督小組監督蓋章的基礎上,每月一次,統一進行嚴格審核,并實行誰審核誰負責的崗位責任制。這對于控制農村亂攤派亂收費,大吃大喝,減輕農民負擔,從源頭上防止腐敗,產生很好的遏制作用。
一是根據會計制度要求,建立健全會計賬薄,并按照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的要求進行會計核算;二是利用《會計法》執法檢查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驗收,對農村合作經濟的建賬和核算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不符合規定的要求限期整改;三是為強化監督力度,對總賬、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等主要賬簿實施監管,寓監督檢查與賬簿監管于一體。形成檢管結合的管理形式,從而促進農村會計工作的全面提高。
農村財務管理比較松散,監督不到位或者監督不力是普遍現象,也是造成農村財務問題不斷出現的主要原因。為此,要重視對農村會計工作的財政監管工作,經常安排會計基礎工作規范驗收、會計執法檢查、票據規范檢查等財政監督活動,使財政監督經常化,并落實到基層。一是要實施“村財鄉管”,對村級財務管理實施鄉鎮經管站管賬、財政所管錢的資金、賬務“雙代管”模式,形成了資金、賬務、財產、投資等業務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監督,使監督工作日常化、服務化,增強了財務收支的透明度;二是要樹立“服務意識”,寓管理于咨詢、指導、服務之中,實現農村會計人員管理工作的新突破。農村財務檢查工作,不只是管人和檢查,更要體現為新農村服務的新要求,給農村會計人員提供咨詢、指導服務,使他們掌握過硬的本領和業務知識。在搞好會計繼續教育培訓的同時,為許多農村會計人員提供會計咨詢服務,解決他們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減少工作失誤。
總之,通過實施農村會計“六位一體”的聯動管理,逐步實現農村會計知識化、年輕化、職業化、規范化,使農村會計工作規范化水平和會計信息質量明顯提高,逐步步入良性循環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