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華
當醫院處于快速發展期,通常會對外部資金需求比較大,需要通過財務杠桿、即負債方式籌集資金,從而抓住最佳發展時機。財務杠桿具有放大效應,一方面它為醫院取得了擴張的資本,帶來可能的高回報;另一方面它猶如啟動了定時炸彈,帶來了高風險。平衡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的關系,醫院財務人員需要作好兩項工作:判斷衡量當前財務風險與合理控制財務風險。
財務杠桿系數是企業計算每股收益的變動率與息前稅前利潤的變動率之間的比率,它反映財務杠桿作用的大小與財務風險的大小。由于醫院不存在每股收益和所得稅,因此財務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可以簡化為:
財務杠桿系數DFL=(本期結余+本期債務利息)÷本期結余
2004年醫院DFL值為1.68,如果保持本期結余不變,減少負債或降低利率,DFL值將減小,說明財務風險下降。如果醫院的負債結構保持不變,當本期結余增加一倍時,DFL1值為1.34。財務杠桿系數下降說明,當醫院盈利能力提高時,固定性利息成本占全部利潤的比例將下降,同樣達到控制財務風險目的。
資產負債率反映醫院總資產中有多大比例是通過借債籌集的,計算公式為: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2004年醫院資產負債率37.6%,在安全線50%以內。根據資本結構權衡理論,資產負債率在一定區間內上升會提高企業價值,當達到最優點之后繼續上升,會增大財務風險。
醫院要保證還本付息,就要看其變現能力,即產生現金的能力。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都可以用來反映醫院的短期償債能力。比率越高,償債能力越強。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2004年醫院的流動比率為1.4,速動比率為1.3。由于流動比率是相對數,適合醫院間比較以及醫院內前后期的比較。速動比率通常用于反映應付災難性財務危機能力,一般維持在1以上就算具有良好的抗風險能力。
醫院負債規模只能反映其負債水平,而負債結構可以反映到期還本付息的壓力大小。如果大批負債集中在某一個時間段內到期,將會使醫院承受巨大的償付壓力。2004年醫院短期負債與長期負債比為5∶3,較為合理。值得關注的是,我國企事業負債結構中以多以短期負債為主,主要原因除了商業銀行對長期貸款審批嚴格且手續繁瑣外,還與企事業自身缺乏長遠規劃有關。
DFL數值可以幫助我們進行醫院間和醫院前后期的財務風險比較,也可以通過DFL公式,在保持負債絕對量不變前提下,提高本期結余參數以降低財務風險,具體可以通過各種增收節支等措施提高醫院利潤。
醫院目前處于發展階段,醫療收入和醫院規模節節攀升,現金流入與流出量都較大。由于現金周轉循環快,可以采取偏向激進的財務政策,抓住市場機遇、贏得醫院發展。當未來醫院發展趨勢變動時,需要相應調整財務政策,或為穩健或為保守方針,合理規避財務風險。
我院今年啟動門急診樓改造大型基建項目,目前啟動資金主要來源于醫院的經營收入和短期貸款,隨著工程的進展,將占用大量長期資金。由于短期貸款籌集的資金應主要用于“短平快”項目,而長期投資所需資金主要對應長期貸款融資,這種短期融資用于長期投資的錯配關系將會形成隱形財務風險。合理安排籌集資本的構成比例,選擇與投資項目對應的融資方式,避免短債長投引發的財務風險。
醫院就診環境往往是衡量醫院規模的重要因素,但醫院規模的發展和醫院的成長一樣,都是漸進的、有規律的。它需要與醫院文化、資金技術、管理制度、人才設備等各方面相互配合,才能實現規模擴張帶來的經濟效益。如果單純追求規模上的快速發展,不能及時帶來經濟回報,將會造成資金循環不暢,引發財務風險。
總而言之,只要醫院合理安排好資本結構,經常關注財務風險指標,則既可以利用財務杠桿作用、為醫院爭取更大利潤,同時把財務風險控制在安全范圍內,實現醫院的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