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金香
會計法規定:會計的基本職能是核算與監督。由于受經營管理機制的限制,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會計核算并沒有發揮其應有職能,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對會計使用的不規范造成的。現就目前中小企業會計的使用現況做一總結,并對其如何使用提出幾點建議。
目前中小企業是自負盈虧、自主經營,只要經營不違法,國家一般不對其加于強制管理,因此企業有充分的經營自主權包括用人權。一般小型企業的老板在企業管理時,其核心管理機構人員往往都是老板的親屬,有的是會計、出納合二為一,由一人擔任,就這樣親親相連、職責不分,嚴重違反會計制度的規定——管理層的直系親屬不得擔任企業會計;會計、出納要崗位分開。
一般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大多不懂財務,在利益的驅使下,只注重業務經營的管理,根本不抓財務的核算。他們認為會計只是管錢的,是靠業務人員養的后勤人員,有沒有會計無所謂,根本不重視會計工作。因此,在聘用會計時,對人員素質要求不高,有的是無證上崗,有的雖然有證,但根本沒有實際經驗,至于企業是否按規定設置賬戶、登記賬薄、是否按國家規定結轉賬項,都不予考慮,更別說按規定程序結賬和對賬了,因此會計在賬務處理上很難遵循會計法規的規定做到賬賬、賬實、賬表相符。目前,會計制度規定的規范化和實際會計業務雜亂無章形成鮮明對比。
會計核算隨意性大,費用列支不準確,利潤不實:如應計提的借款利息,不按時計提、應資本化的利息計入財務費用,利潤水分很大;在建工程早已投入使用,卻不轉固定資產;在用的固定資產(或在建工程)不按規定計提折舊,應提而不提;存在費用不按配比原則計提,多提費用亂攤成本的現象時有發生;收入不及時入賬,甚至不入賬,設置賬外賬,截留和坐支銷貨款,造成國家稅款流失等。
一般企業,老板會安排自己人做出納員管理現金,會計則是在社會上聘請兼職會計,只是利用周六、日去做做賬,有的是一個月只去一次負責出報表、報稅即可,多半是為了應付稅務機關的網上報稅業務,至于企業的管理問題,兼職會計根本無從了解,也不可能了解,會計的監督職能就成為紙上談兵,空有其名。
2006年新準則已出臺幾年了,雖說新準則只適用于上市公司及金融保險企業,沒有強迫中小企業使用新的會計準則,但準則中要求鼓勵中小企業使用新準則。新準則中已取消“待攤費用”“預提費用”科目,但目前這兩個科目在中小企業仍在使用,因此企業存在著會計知識更新滯后現象,由此造成兩個后果:一是會計專業的學生在學校學的知識與其參加工作后從事的工作不能有效接軌,產生迷茫;二是我國上市企業畢竟是少數企業,而中小型企業占大多數,新制度只在少數企業執行,使得其制定和推廣不具有廣泛性。
國家財政部門只是負責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審計機構只是審計國家政府機關單位,稅務部門只是檢查企業是否偷稅漏稅,沒有一個專門機構去針對企業會計人員使用、會計賬務處理進行專門審查、監督,以致出現目前混亂局面。
成立專門機構負責企業會計的人員使用與會計核算的監督管理,其負責從各大企業抽調工作在一線、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具備一定資質的專業會計骨干人員,組成聯合檢查組,每年定期到各單位進行抽查和檢查,從而對企業實行必要監督。機構要具有處罰權,嚴重違反國家財會制度的,要加與懲罰;對做得好的企業要進行獎勵,做到賞罰分明,不走過場。這樣一來,不但對企業起到了監督作用,而且使企業的會計人員有了交流的機會,可以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有利于企業會計規范化工作的開展。
會計行業也屬于專業技術行業,應對準備取得從業資格證的人員所具備的資格加于限制,比如只有會計專業的專科以上學歷的人員才可取得會計證。現在會計人員素質低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許多非會計專業的人員只是憑著死記硬背,拿到會計證,然后就去應聘做會計,基礎不扎實,很難勝任工作。提高入行門檻,首先從源頭上過濾低素質人員,為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水準奠定基礎。
會計專業存在理論和實踐嚴重脫節問題,如果沒有具體做過會計實際業務,即便是考過了會計師職稱,也不一定能立即從事會計實務操作。建議大專院校的會計專業也應向醫學專業一樣,將學生最后一年的學習期改為在具體單位的實習期,為社會培養出實用型人才。
一是:成立專門機構負責人員的管理。如:企業不得私自聘用會計,企業只有通過該機構才能聘用會計;二是不同企業采用不同聘用方式。如大型企業采用會計派駐制,小型企業采取雙向選擇制,但不論采取那種用人方式,會計人員的來源范圍要嚴格限制。這樣企業的會計資質有了保障,企業的會計人員、會計核算水平就會從根本上得到保障和提高。
會計的職能不只是為企業進行核算,還有監督職能。一個好的會計通過核算會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如業務部門的營私舞弊、資金使用存在的風險、企業盈利的主要增長點等,可以減少企業經營風險、促使企業增收節支。如會計通過跟蹤專項資金的使用,計算資金的回收周期,查看資金是否如期收回、是否按預期用途使用資金,從而避免資金收不回的風險。
會計不僅掌握著企業的血脈(資金),還掌握著企業的命脈(經營)。企業的資金鏈斷了,企業的血脈就斷了,企業就會失去生機,而會計就是負責為企業籌集資金的管理者,如果在關鍵時刻,財務人員可以發揮其職能籌集到所需資金,企業就會度過危險;企業長期虧損,命脈就沒了,就意味著企業的死亡。而會計就好比企業的保健醫生,雖然治不了大病,但可以發現問題,起到風險預警作用,促使明智的管理者在病入膏肓前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扭虧為盈也是完全可能的。
會計是經濟發展的產物,我國經濟的發展日新月異,會計也在不斷發展。會計人員不論初始學歷多高,都不能吃老本,要不斷學習,隨時掌握前沿知識,擁有新思路、新觀點、新技能才能適應了新環境。
總之,會計屬于企業的管理人員,其使用受許多因素的影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會計也是生產力。會計規避了風險,就是等于創造了效益;節約了支出,就等于增加了收益。對于會計的使用,全社會都應當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