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正騰
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加速了我國經濟完全融人世界經濟體系的步伐。這樣,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將會面臨更嚴峻的市場競爭,而企業間的競爭已由過去以質量價格為主轉變為包括質量、價格在內的產品品種、花色、企業信譽、形象、售前和售后服務等綜合素質的競爭。在這種全方位的激烈競爭中,商標作為這些綜合素質的集中標志和標記越來越顯現出其在市場競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重視。
商標是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的綜合反映。市場競爭是商品品種、質量、價格、信譽、形象等諸多因素之爭,而商品的品種、質量、價格、信譽、形象等信息則靠商標作載體傳送給消費者和市場。企業的經營策略、廣告宣傳策劃、形象策劃、管理策劃等也都經商標的廣告反映出來,商標綜合反映了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標的廣泛使用,將企業推向市場,而企業則可以成功地運用商標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但正是由于商標作為一項重要的知識產權具有以上地位和作用,所以同時,它也成為不法分子競相假冒和搶注的對象。越是名牌商標,假冒侵權者越多,假貨質量低劣,敗壞了真正品牌的聲譽,后果嚴重的會造成假貨扼殺名牌。
我國商標工作起步較晚,商標使用者法律意識比較淡薄,不注重甚至不懂得商標權的維護,只顧使用,不知道及時申請注冊獲得保護。導致了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存在著諸多的盲點,給國外競爭者太多的空隙可以利用。近年來,國外刮起了一股搶注我國著名商標的狂潮。結果有的喪失對被搶注商標的使用權,有的遭到他人的侵權訴訟,有相當一部分被迫退出有關國家的市場,有的則花費巨資從搶注者手中高價買回商標權,給企業以至國家都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因此,必須做好商標的境外注冊工作,尤其是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防止和避免國內名牌商標在海外被人搶先注冊顯得更為重要。
青海處在我國青藏高原之上,自古以來都是欠發達地區,人煙稀少,但1999年國家制定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青海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經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基礎設施也逐漸完善。特別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對于青海的企業來說是腹背受敵,青海省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更加不完善,商標的保護存在著很重大的問題,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在競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商標最為顯性知識的重要部分,更是亟需重視。
商標是品牌的核心,商標屬于無形資產范疇,它同其他有形資產一樣,共同構成了企業的資產,并且是企業生產要素中最重要的、附加值最高的、且在使用中會無限增值的部分。由于發展起步較晚,特別是西部欠發展的省份,重視有形資產,忽視無形資產的問題更是尤為突出。我省缺乏相應的培訓機構平臺,導致了很多企業家沒有機會接受進一步教育的機會,他們的觀念沒有得到是市場同步的更新,自然而然,也對員工的教育培訓不夠重視,從而整個企業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夠重視。也有一些嗅覺比較靈敏的企業家,雖然申請注冊了商標,可是也容易受到一些侵權的困擾,而且沒有在商標設計、商標選擇做到位,沒有融入青藏高原特色的元素,只是其他地方商標在青海的翻版。
企業家缺乏戰略眼光,突如其來的競爭的加劇,讓省內的企業無所適從,由于沒有相關的專業人才,培育和爭創名牌商標的積極性不高,甚至有的中小企業只顧眼前的利益,導致了企業決策層對于各種知識產權充耳不聞,或者是置之不理,漠視知識產權的保護,所有的員工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認識模糊,商標的拿來主義、低水平的設計隨處可見,商標宣傳的投入更是寥寥無幾,完全沒有引起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重視。
青海省企業的商標管理工作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和加強。近些年來,省內組織了多次省外考察的活動,邀請國內外知名的專家來青海演講,政府盡最大的努力幫助省內的企業家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認識。但是大部分都是僅有其形,而沒有實質,也有了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文本,但是沒有融入到企業管理和市場運作當中,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能力和水平很有限,知識產權制度對于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還沒有起到應用的促進作用,還沒有引起決策層的高度重視,沒有從根本上理解知識產權獎勵制度,獎勵發明創造的作用。
知識產權已經成為當代貿易中競爭優勢的主要砝碼和最有價值的博弈工具,我省經過十幾年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奔跑”,知識產權在我們參與競爭的作用漸漸明顯,但是知識產權明顯成為我省企業發展的一個瓶頸,特別是研發,營銷,法律等方面的人才及其匱乏。企業知識產權創新人才的多寡決定了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厚積薄發的潛能,商標知識產權工作的性質決定了知識產權從業人員必須是復合型人才。目前需要企業這方面的工作人員基本都是其他業務人員兼職,由于其自身知識結構的限制,有關企業商標保護等各種知識產權管理能力水平還比較低下,沒有辦法為基礎創新提供保證。由于沒有研發人員做后盾,戰略則成為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商標的保護,商標是最直接體現知識產權價值的。
隨著知識產權執法力度的不斷加大,企業侵犯他人商標的行為逐漸減少;部分企業保護商標、尊重他人商標意識也逐步提高。同時由于人們法律意識的增強,獲取信息的方法更加多樣化,人們的維權意識也得到提高。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中小企業缺乏這樣的意識,存在著侵犯他人商標的行為。打“擦邊球”、“傍品牌”、“乘順風車”等侵權行為時有發生。青海省的整體情況來看,青海省企業的商標保護意識參差不齊,除了互助縣等一些成規模的企業商標保護意識比較強之外,多數企業僵化觀念仍然根深蒂固,知識產權意識十分淡薄。對社會的侵權行為不積極主動的追究,給予打擊,而總是想通過消費者自身的知識去辨別公司的產品,只是進行一些簡單的,關于產品辨別真假的宣傳,但是現在的消費者并不一定具備各種專業知識。消費者總有一天徹底放棄品牌忠誠,并且惡意相加,形成了一個壞消息的爆發點。發生知識產權侵權糾紛時,大多采取“不起訴,能私了就私了”等消極應對策略,縱容了不法分子的侵權行為。
建立企業商標名稱、企業名稱(商號)和企業標志三者有機結合的“三位一體”的商標保護模式。商號主要是指從事生產或經營活動的經營者在進行登記注冊時用以表示自己營業名稱的一部分,是工廠,商店,公司,集團等企業的特定標志和名稱,依法享有專有使用權。商號權屬于《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所定義的工業產權范疇,經過依法登記而取得的商號,受到法律的保護。商號作為聯系生產和銷售的中間環節,起著溝通商品與消費者的媒介作用,是企業名稱的核心概念,也是商譽的重要載體,蘊藏著消費者對企業的評價意義。商號和商標的關系很緊密,有些商號由于歷史悠久,影響廣泛,商號則被作為商標注冊,如“狗不理包子”、“張小泉”、“同仁堂”。商標和商標可以相輔相成,加強了對企業的知識產權的保護,許多企業越來越認識到企業三位一體的重要性,認識到他們對于企業參與市場競爭中的優勢。
注冊聯合商標是為了防止自己的正商標被他人影射仿冒。聯合商標的出現,是因為商標的近似或商品的類似往往不很明確,也沒有嚴格的判斷認定標準,而且隨著時間、地點的不同而變化,因此難以防止他人在類似商品上注冊或使用近似的商標。
聯合商標也在適應企業發展和新產品開發的需要。對于有實力的企業,產品種類繁多,新產品不斷涌現,舊產品不斷更新換代,因而在業務往來是需要在與舊商品類似的新商品上,使用與原注冊商標有一定近似的商標,既可以利用老牌子進行促銷,有可以展示新產品的風采,可謂是一舉多得,聯合商標能滿足這樣的需求。但是我國《商標法》里面并沒有關于聯合商標的闡述,所有企業的自覺是保護企業自身商標的根本所在。
聯合商標策略的運用可以在企業所使用的正商品外圍構筑起一條防止近似商標出現的防護帶,是企業注冊商標的重要策略,不少企業從這一策略的實施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防御商標來自現實市場中的商標侵權,較為普遍的是“克隆”商標的現象,嚴重影響商標所有人的商標信譽或企業信譽。雖然對商標“克隆”現象,中國的相關法律法規文件已有相應的規定和特殊保護措施,但是它僅限于“被公眾所熟知”的知名度較高、顯著性較強的商標。而且其“知名度和顯著性”程度不高或尚無法確定的商標來說,則無法保護。
商標局可以建立一個未注冊商標數據庫,將登記備案的未注冊商標輸入數據庫內,通過市場巡查或企業主動上門咨詢等途徑發現使用未注冊商標的現象后,在企業自愿的情況下,填寫《未注冊商標使用備案表》進行申請,有工商局通過商標查詢系統進行查詢,確定沒有相同或近似商標后,對其申請予以備案,有效期可注明為一年。在備案有效期內,立即知道企業申請商標注冊,對備案期滿仍需使用的,可再次查詢,同時備案表注明,一旦發生侵權現象,企業應當立即停止使用,接受處理。對在該局備案的未注冊商標,如遇到其他企業要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申請與其商標相同或相近的商標進行備案和注冊的,該局即告知申請人此商標已有他人在先使用,同時告知備案人應當及時申請商標注冊。通過備案可以促進工商部門監管職能的到位和服務措施的落實,最大限度的保護商標注冊人的利益,防止企業無意侵權現象的發生,為企業申請注冊商標保留在先使用的有力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