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煥
這學期,我把女兒轉到了一所陌生的學校,本來是想讓她體會一下集體生活,鍛煉一下她的自理能力,沒想到卻把我這個當媽的糾結得不知所措,真不知道轉學是在鍛煉她還是在考驗我……
開學那天,報完名,女兒進教室上課,我到宿舍替她整理床鋪,跟她告別時,從她的眼眸中沒有看到我所期盼的那種戀戀不舍,而是充滿了對新環境的好奇、結交新同學的喜悅,還有離開父母管束的興奮……我的心竟然頓時感到空落落地,或許,一直以來是我們父母把孩子的手拉得太緊了,以至于一掙脫父母的懷抱,擺脫了愛的牢籠,孩子們便撒歡兒地奔跑,輕松地呼吸大自然的空氣。
此后的每一天,只要一想到遠在外地求學的女兒,我的心總是莫名地糾結著、疼痛著,難以名狀地酸楚,雖說愛應該適度放手,可是真的分離了,我卻如此放不下。
新學校管理很嚴,不讓學生帶手機,但我卻悄悄給她帶上,以慰藉思念之情。每天她躲在衛生間偷偷給我打電話時,我總會不厭其煩地問“學校的伙食好嗎?老師對你好嗎?你想媽媽嗎?你習慣嗎?……”之類的話,發短信也是千叮嚀萬囑咐,令她極不耐煩。女兒每周五下午放學,周日下午就得返校,所以,不管多忙我都會去學校接送她,每當聽她在我耳邊嘰嘰喳喳地訴說學校、班級以及同學之間的事情,我就感覺自己幸福極了。
從學校回來后,我驚喜地發現她變得勤快懂事了,例如:自覺寫作業,復習功課,按時睡覺起床,睡覺前洗漱,洗襪子,還會幫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知道,這些以前非要我追在后面強迫她才做的事,現在竟然變成了自覺行為。于是,我開始反省自己,孩子的自理能力其實是很強的,關鍵在于如何引導?
過去,我總認為孩子小,什么都不會,什么都不懂。其實,孩子很聰明,在她天真的小腦瓜里,裝著很多東西,明白許多事情,她每天都在成長,在進步,在學習,她的求知欲望和領會能力超乎了我的想象。只因為我總是“全面代勞”,把她當作“溫室里的花朵”,生怕她受到絲毫的傷害。如今想想,這或許是做家長的錯,因為我們無法代替孩子去生活,更不能呵護他們一輩子。為什么好多孩子勞動技能差,甚至鞋帶松了也不懂得系,頭發亂了也不懂得自己梳,都念大學了,還不會自己洗衣服……父母愛護子女沒有錯,但是愛過頭了,孩子就永遠也長不大了,不是他們不愿意學,而是我們做家長的剝奪了孩子動手的權利,剝奪了她們獲得經驗和成長的機會。雖然,我們給了她們豐厚的物質條件,但卻沒有給孩子應有的尊重、信任和自由。愛孩子就該適時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即使挫折、失敗,對他們也是一種財富,讓他們學會做人、學會自立、學會勞動、學會生活,茁壯成長,決不能讓愛成為他們的羈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