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
德國聯邦政府出版的《德國概況》中有這樣一句話:“德國是一個原材料匱乏的工業國家,依賴的是受過良好教育的技術力量。”
德國一向重視通過實踐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年輕人即使不上大學也可以成為掌握高級專業技能的人才,這與德國推行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密不可分。“雙元制”是指職業學校與企業合作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教育體系。“雙元制”職業教育是傳統的“學徒”培訓方式與現代職業教育思想結合的產物。在這種模式下,企業與學校合作辦學,企業為“一元”,學校為另“一元”。
對企業而言,參與對學生的職業教育增加了成本,但企業通過職業教育可以獲得高素質的職業人才。從社會層面看,“雙元制”教育以就業崗位為導向,為各行各業的發展培養了具備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人才。
目前,德國大約60%的青少年通過“雙元制”模式接受職業教育培訓。這種教育模式的優勢在于,學生在校學習理論的同時,也在企業接受相應的技能培訓,保證學生在畢業就職時已經具備相應的技術水平和職業素養。
在“雙元制”教育體系中,學生每周有固定的時間到企業參加技能培訓,結業后參加德國工商協會組織的全國統一結業考試,證明其具備從事某個行業的能力。
隨著經濟結構的轉變,德國的“雙元制”培訓模式也隨之作出調整,以適應新情況。比如,提高現有職業培訓的標準,開發新的職業培訓工種,設立跨企業的聯合培訓課程等。